馮乾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學校教師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口號,努力以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為準則,以培養能力型人才為目標,全面貫徹綜合素質教育的奮斗目標。而道德與法治是初中階段一門將法律和道德相結合的課程,而且隨著教學大綱的調整,特別強調需要注重學生能力方面的培養,在各種類型的試題中也可以看出,考點較為活躍、不僅考課內知識,更注重課外知識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這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以課本為核心,拓展為路徑,教授學生基本的理論知識外,還要鍛煉學生課外實操能力,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互動;綜合素質;教學改革;核心素養
前言:
初中階段,是樹立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關鍵時間,道德與法治作為學校開設的唯一的德育課程,對學生的德育教育起著關鍵作用。但由于部分學校對德育課程不夠重視,一些地區更是以開卷考試的形式來考核學生德育成績,這使得學生對于這門課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漸降低,由此引起了一些不良的后果,例如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備課敷衍,學生成績不理想,德育素質能力低下等情況。因此教師需調整教學手段,注重課堂的效率,提升課堂質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加強互動,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和綜合素質能力的最終目標。
一、構建趣味性課堂,讓學生對課堂“心動”
在教學改革工作的推進過程中,教師也在積極改善自己的教學措施,傳統的“灌輸式”教育和“念課文”式的教育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相比于枯燥乏味的讀書,學生更向往豐富有趣的課堂。都說興趣是學習的敲門磚,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不需要教師磨破嘴皮的嘮叨,也不需要家長的威逼利誘,就可以自覺主動的進行學習。道德與法治主要針對的是中學生德育方面的教育,內容以思想道德為主,利于學生理解,教師在授課時,難免出現教師還沒有講,學生通過教材案例就能知道個大概的現象,所以在正式上課時,教師的話術如果平平無奇,則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整堂課在“念課文”中進行,學生對課程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所以要求教師在課下做好備課工作,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充分了解現在學生的心理特點,結合教材,找一些課外的案例,讓學生對每一節課充滿好奇和期待,讓學生對教師心動,對教材心動,對課堂心動。
例如,在教授《男生女生》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抓住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對男女生正常交往一些詞匯的敏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在講解時,既要落落大方告訴學生這是青春期的正常心理現場,不必恐慌,也無需害羞,同時也要告訴學生這種青春期的心理萌動應如何去對待,千萬不要錯誤對待而耽誤了學習,適當可以舉例說明。在強調教材知識的同時,也緊抓現實生活中的案例,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和提醒,以免在實際生活中碰到相似的情況不會解決。
二、拋出觀點性問題,讓學生對問題“意動”
在課堂教學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教師“自問自答”,在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習慣性等答案,沒有去思考的意識,等待教師說答案,然后在課本上進行勾畫,參與度相當低,這也就表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完全來自于教師的灌輸,缺乏獨立思考的過程。對教師拋出來的問題,沒有回答的意向和欲望,在沒有學生參與的課堂,學習氛圍比較死板,是不利于學生掌握和學習知識的。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將問題拋給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的回答,以鼓勵的態度調動其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這部分內容時,可以提出“為什么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然后讓學生結合歷史、結合時政來進行分析,首先過去四十多年我們的發展依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想要繼續發展,依然需要依靠改革開放,其次進入新時代,我們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那么要解決矛盾,必須堅持改革開放,然后我國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等,對于學生想不到的知識點,教師可以做出補充,但是一定要先讓學生去自主思考,培養學生做分析以提高解題的能力。
三、總結理論性觀點,讓學生對觀點“行動”
在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學習中,不僅要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很多時候,學生只是知道上公交要讓座,要尊老愛幼,孝親敬長,但是在落實中卻有困難,這就是只知道理論,落實不了行動。道德與法治是以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為目標的,所以要求教師在授課時適當結合實際問題和時政熱點問題,同時要注重對教材知識的運用和實踐,適當的可以布置一些社會實踐探究類型的作業,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貫徹落實在行動中。
例如,在學習《愛在家人間》這部分內容時,都知道家是避風港,我們應孝親敬長,但在實際生活中,可能體會到更多的是父母家長對子女的愛,孩子并沒有很好的表達他們的愛,所以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通過為父母做一件小小的事情,來表達對父母的愛,讓學生不僅要知道還要做到,更利于他們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結語: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德育為主的課程,學知識要先學做人,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樹立價值觀的關鍵時刻,教師一定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正確教育,培育綜合素質能力較高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惠彬.道德與法治課堂深度學習的"五動"策略[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0(9):115-116.
[2]張家利.基于互動教學模式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探究[J].魅力中國,2020(13):45-46.
[3]陳月萍.立足五個抓手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課堂[J].新課程導學,2019(17):16.
[4]王冬梅.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五動"教學法[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