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亞運
摘要:混合式教學更為注重汲取傳統教學中的優勢,利用信息技術優勢,真正發揮教師與學生之間合力,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需要從混合教學的優勢入手,從中職機械制圖的特點著力,打造最為具有“接地性”的中職機械制圖方式,讓學生更為高效地學會看圖、畫圖,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中職機械;機械制圖;教學實踐
機制機械制圖是機械專業學習的基礎。學生只有在看懂圖的狀況下,才能進行零件的加工;才能根據圖示,指出零件在加工中的錯誤。為此,教師要重視機械制圖教學,并采用合適的方式進行此部分內容的授課。本文注重從混合式教學的角度進行此部分內容的介紹。
一、知己知彼式的混合教學,讓繪圖教學更具有方向性
本文中“知己知彼”注重從三方面論述。方面一,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教師運用問卷調查、考試等方式,了解學生的機械制圖水平,為合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奠定前置條件。方面二,了解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深入了解機械制圖的內容,并深入探究與機械制圖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模式,真正做到教學的“胸有成竹”。方面三,了解個人的教學能力。教師需要了解個人的教學優勢,了解個人的教學不足,并真正在混設式教學的過程中,將個人的教學優勢發揮到最大化。教師可以通過做到以上三點的方式,對機械制圖教學有一個整體性認知,為設置更為科學的混合式教學創造良好條件。在實際執行中,教師設定如下的步驟:
步驟一,了解學生的機械制圖學習水平。教師制定機械制圖的試卷,制定相應的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測試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通過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立體幾何、平面圖形以及計算機的運用狀況。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種狀況,靈活選擇相應的機械制圖授課模式,滿足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步驟二,了解不同的方式方法。教師需要了解不同的授課方式特點,比如,云課堂、智慧樹等。與此同時,教師可以結合本校的硬件設施,以及在步驟一中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靈活選擇相應的模式。更為重要的是,學生需要定期反饋學習狀況。教師根據這些狀況,為每一位學生制定相應學習建議。更為靈活地選擇具有實用性的方法,提升混合教學質量。步驟三,學生可以反饋個人的線上學習狀況。教師據此對個人的教學過程進行“反芻”,真正發現個人不易察覺的教學短板,優化個人的教學,最終達到獲得良好混合教學效果的目的。
二、視頻化的制圖混合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眾所周知,機械制圖教學包含多種內容。這些內容中有一些共性的成分,比如,繪畫標準件、識讀三視圖、了解裝配圖等。與此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到: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分布狀況層次不齊,教師不可能運用一種方法,解決所有學生的學習問題。這需要教師真正了解教學內容,并在了解學生學習習慣的基礎上,靈活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水平的實際學習需要。與此同時,教師在混合式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線上學習外,還應制定視頻化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相應的視頻、個人的學習習慣,選擇相應的視頻學習時間和頻率。
以《畫法幾何》為介紹對象,教師落實“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則,真正立足學生的實際學習,立足實際的教學內容,審慎選擇相應的教學策略。就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制作基礎性的課件,比如,投影系列的課件、空間幾何系列的課件等,讓這部分學生掌握一些基礎性的繪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師可以結合他們的學習狀況,適時地提高課件制作的難度,讓他們不斷付出,從角度深入解析機械制圖為題,獲得進步。就基礎較好的學生而言,教師可以以視頻化方式,布置習題,讓學生在解題中,鞏固機械知識,發現機械知識中的問題。
三、優化教學流程,完善中職機械制圖混合教學的模式
本文中的教學過程注重從整體的角度入手,開展混合式教學。在課前,教師設置學習內容、機械制圖學習目標,以及設置相應的習題。在課中,學生反映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據此結合他們在課堂的反饋,了解個人的在課件設置的問題,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在課后,教師進行“反芻”,從整個教學的角度,總結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尋教學中的不合理之處,最終達到提升混合式教學質量的目的。
以《尺寸標注與技術要求》為介紹對象,教師發現:在尺寸標注中,部分學生出現各種標注。對此,教師立足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相應的思考,發現:部分學生不具備加強的識圖能力。為此,教師開設相應的課程。
總而言之,教師需要從心理上調節個人的認知,不要將混合式教學看得過于復雜,要真正從個人實際入手,真正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現問題,探尋相應的方法。要向他人請教問題,讓他人為自己“參謀”,發現個人未察覺的教學弊端,進行相應的改正,提升機械制圖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自強.基于云班課的“機械制圖與CAD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探討[J].南方農機,2017(11).
[2]王云.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混合式教學實踐研究——以機械制圖課程為例[J].南方農機,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