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芬
摘要:落實語文素養已成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F行統編版教材的語文寫作教學,不僅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還加強了寫作方法、閱讀方法的指導。而且從教材的編排來看,統編版教材單元課程編排自成系列,更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提升寫作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從落實語文要素的角度出發,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效率展開積極探索。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教學效率
現行部編版語文教材所編入的內容不僅單元要素構建完整,且大多文質兼美,適用于引導學生進行讀寫結合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選取課文中的經典句段、重點句式,引導學生進行反復誦讀,并在熟讀的基礎上,學習、分析它們的寫作手法,并就此展開仿寫、擴寫等寫作練習。對此,我將語文要素在寫作教學中的落實策略總結如下:
一、以精讀為切入點,積累寫作方法
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自然之美”為主題,本單元的習作內容為《推薦一個好地方》,要求學生推薦一個好地方,并寫清楚推薦理由。在進行單元教學時,我為學生選取了7篇寫景文章,其中包括本單元的3篇現代文《觀潮》《走月亮》《繁星》,課外拓展閱讀文章4篇,引導學生進行批注式領悟閱讀,學習文章中作者觀察自然景物、描寫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作者想要借描寫自然景物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引導學生根據不同文章的特點,仿寫課文中的一個片段、幾個片段或整篇文章,以達到以讀促寫的教學效果。
部編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共編排了兩首現代詩和三篇現代文,每篇都堪稱經典之作。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提煉課文中的經典句式,引導學生進行鑒賞、對比與模仿,讓學生在此過程中領悟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學習其中的表達方法,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所在。
二、從語文要素入手,進行有效練寫
統編版教材所選篇目品質兼美,其中蘊含著多種語文要素,如遣詞造句、傳統文化、經典文學作品等,其為語文教育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我們可以將視線聚焦于語文文本中,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感知語文要素,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以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教學內容為例,其教學重點為讓學生與文本深度對話,深入理解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模式,在此基礎上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與此同時,學生也要注重讀寫結合,通過閱讀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此基礎上撰寫觀察日記,達到讀寫的深度結合,汲取更多的語文要素。以《爬山虎的腳》一課為例,這一文本以爬山虎為重點論述對象,從多個角度描寫爬山虎的特征,字里行間也能體現作者觀察之細致。從這一角度來看,學生只有多觀察、多總結,才能掌握更多的語文要素,掌握語文學習的要領。以《蟋蟀的住宅》這一內容為例,這一文章體現了多個觀察視角,從文章構思來看,其遵循由整體到局部的構思風格,同時還借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蟋蟀人的形態,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形象,這種情況下也便于學生了解文章的整體寫作風格,感受蟋蟀搭建住宅的動態化過程。緊接著,我們再將視線放到語文園地中的“交流平臺”,其是對整個單元內容的概括總結,通過這一模塊教學能夠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學習經驗,從課文內容中提取需要要素,并將這些要素融入到寫作中,使學生積累更多的寫作經驗,徜徉在寫作的海洋中。
三、從單元整體入手,提升寫作能力
一個單元的內容多體現同一主題,其能有效彌補單一文章教學的不足,使學生從多個角度審視語文學習,這種情況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也能促進學生情感的升華。以上述單元內容為例,其注重引導學生觀察,使其在長期的觀察過程中不斷總結,靈活地抓住周圍事物的特征,尋找事物之間的關系,這種情況下也能促進學生連續觀察能力的提升,同時也能使學生感受寫作的魅力,沉浸在寫作的海洋中,促進自身思維的發展。實際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已經具備獨立寫日記的能力,同時也能針對生活中的一些實踐發表自己的看法。且三四年級的學生想象力比較豐富,借助觀察日記能夠拉近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學習中感受生活,促進學生寫作與生活雙向能力的提升。此外,我們也可變化教學場地,如帶領學生深入田間,仔細觀察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體驗勞動,感受勞動的樂趣,在此基礎上激發自身的寫作靈感。
總之,語文寫作教學要尊重客觀實際,從學生的學習特征入手,善于為學生搭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讓其自覺加入到寫作陣營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達到妙筆生花的目的。
參考文獻:
[2]郭如如.淺談小學高年級語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1(01):57-58.
[2]周林.立足語文要素 ?習得寫作方法——統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教學的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0(19):93.
[3]鐘培金.統編小學語文教材“語文要素”的教學實施[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0,21(0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