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坤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近年來農村孩子接觸網絡的時間逐漸增多,但互聯網作為一把“雙刃劍”,給學生帶來學習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不良信息的沖擊,讓本身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小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基于此,本文針對“互聯網+”模式下的農村小學核心素養課程建設與應用進行探索與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模式;農村小學;核心素養課程建設
互聯網作為新型技術的出現,給農村小學教學帶來了新的創新與發展方向,一方面其突破傳統教學的限制,充分體現出互聯網技術的靈活性與多面性,為學生展示了互聯網生動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其為教師帶來了很多工作上的便利,教師不再依靠單一教材形式整理課程安排,而是注重將信息化與農村教學現狀聯系起來,將課本上、生活中見過或沒見過的事物展示出來,擴展孩子視野的同時,掌握課程知識,提升核心素養。此形式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價值。
一、目前農村小學核心素養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相較于城鎮小學,農村小學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其主要包括:一是教育模式較為落后,受到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硬件器材等影響,農村小學教學模式相對較為落后,學生接觸的環境與授課形式較為單一,久而久之思維容易受到束縛,進而導致多種能力發展不足。二是授課內容與生活銜接偏差,對農村生活來說,學生長時間接觸的事物與教材內容并不完全契合,教師選取的授課內容中很多事物都是學生沒聽過、沒見過的,這使得明明是很簡答的教學過程變得抽象、難懂,更別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了。三是新型教學形式應用不完善,隨著“互聯網”模式的不斷推進,以微課為代表的新型教學形式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但受到各個學校的實際環境、應用學科不同,在實際操作中受到了多種因素限制,很多教師難以完善應用流程,使得教學工具雖好但難以發揮其效用。
二、“互聯網+”模式下的農村小學核心素養課程應用途徑
(一)立足情境教學,提升參與熱情
外部環境對小學生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于吸引學生參與進來。不同任課教師可以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創設一定的情境,如數學教師可以創設以相關概念與定義為基礎的情境,幫助學生感知數學的方方面面。如英語教師可以創設相關語言情境,充分發揮語言魅力,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交流。
(二)加強工具應用,發揮互聯網效用
對小學生來說,課程中的很多內容都是難懂、難吸收的,尤其是數學此類邏輯性較強的學科。而互聯網工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此類內容的難度,以直觀、有趣的形式展示出來,達到提升學生掌握水平的目的。從教學工具方面分析,目前單純的板書形式已經難以滿足小學生的發展需求,互聯網形式不僅可以減少教師板書時間、減少教學成本,還可以以豐富多變的動態畫面吸引學生參與,進而更好展開教學。
(三)引進互聯網平臺,鍛煉問題意識
互聯網平臺如微課平臺等,其可以將教材內容、課程延伸、發現不足等部分展示出來,可以作為學生學習的主要平臺。例如,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難免會遇到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該部分學生往往遇到問題時不敢或不好意思求助于他人或教師,這樣對整體的學習進度造成影響,這時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就體現出來了,教師可以將課程重點部分與難點部分上傳,學生在平臺完成薄弱知識的學習,還可以在平臺匿名提問,既解決了學生的“難題”,又解決了教師的“難題”,不知不覺中鍛煉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農村小學教學環節相對較為寬松,除了課堂提問與考試外難以真正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此平臺可以借助相關課堂的點擊量、學生留言情況等,了解學生知識薄弱處,為今后制定計劃提供有效支撐。例如,很多學生過于追求教師的表揚或家長的表揚,忽略對自身學習方式的培養,反而影響后續自身發展,這時教師可以提供一定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可以選取正確的方法,有助于其以后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模式為農村小學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持,各科任課教師可以借助此工具開展教學。在此過程中,小學生不僅可以實現吸收知識的目標,還可以以新型學習方式與新知識培養自身能力、提升核心素養。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各科教師要重視此形式的作用,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促使農村小學教學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和.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農村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學周刊,2020(13):25-26.
[2]韓建愛,張寧.讓藝術教育之花在農村學校開放——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案例[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四)[C].:國家教師科研基金管理辦公室,2019:3.
[3]韓國軍.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農村小學管理策略探究[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論文集卷三--課程改革[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