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瑞英
摘要:美術課程的學習和其他課程不太一樣,語文數學之類的基礎課程都有著基礎的知識點,只要掌握了這些知識點,學生的學習就會輕松許多。但美術課程注重的是學生的藝術思維和創新能力,因為藝術的本質就是與眾不同,就是創新,雖然也會注重基礎技藝的掌握,但這些終究只是基礎。
關鍵詞:初中美術;思維導圖;藝術思維
傳統美術教學之中,教師會注意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卻不會重視它,而是將重點放到學生基礎能力的提升上,這導致學生只能進行大量的訓練,最終限制了自己的思想。而美術本身就是創新,如果在教學的過程只能通過對學生基本功的訓練來促進學生的提升,那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適合美術課程呢?顯然是不適合的,教師需要找到一種全新的、有趣的、靈活的教學方式來促進學生的提升。
一、借助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傳統教學之中,教師會細心地引導著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這樣做確實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但從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的角度去進行思考,這樣也會限制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美術課程學習的重點便在于思維的靈活性和自身的創造能力上,教師需要讓學生有一個足夠靈活的思維,也需要學生有足夠強大的動手能力,能夠將自己的創意展現在畫布上。
初中學生正處在一個想象力天馬行空的階段,但因為傳統教學的限制,學生無法很好地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學生的想象力也會逐漸地消失。而對于美術課程來說,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一種全新的工具來拓展學生的思維,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給予學生基礎和方向,給學生進行發散思考的機會。例如,“造型的表現力”這一課程,教師可以在講解開始之前將最基礎的三種模型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并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在一個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創作的方向沒有限制,但一定要是獨一無二的。
二、思維導圖為基礎引導學生開展創新,為學生推開創新的大門
對于美術課程來說,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但對于學生來說,創新是非常困難的,并且,在傳統美術課堂之中,學生會受到一定的限制,這些限制是影響學生進行創新的主要因素。因為在傳統教學之中學生只能跟隨著教師的講解思路去進行學習,這就相當于給學生的思想設定了一個限制。而思維導圖的加入可以給學生設定一個基礎,學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自由的延伸即可。
例如,教師在講解“色彩的感染力”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將重點放到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上,因為色彩是非常多的,色彩之間的搭配也是非常多的,并且一些特定的色彩搭配會產生非常美妙的感覺,教師就可以根據這一點,將每個色彩的調性呈現在學生面前,并讓學生去思考不同調性的色彩搭配會產生什么樣的效果。之后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在一分鐘內找到自己最喜歡的色彩搭配,但不可以和思維導圖上的相同。因為時間較短,學生只能將自己的大腦催動到極致,通過自己的直覺來進行創新。
三、思維導圖的圖文并茂,打開學生的藝術思維之門
藝術思維的重點在于學生對藝術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為藝術是用來欣賞的,而有的學生則認為藝術是用來宣泄的,這些都不是錯誤的想法,但都不完全。因此,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最好的選擇就是通過思維導圖來促進學生的提升,因為思維導圖本身就是一個人思維方式的展現,教師借助思維導圖讓學生知道正確的藝術思維應該是如何進行思考的,而這種條理清楚的思維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因為思維導圖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將學生需要理解的東西全部展現在學生面前,就像是一塊敲門磚,幫助學生打開藝術思維的大門。
例如,教師在講解“構圖的作用”這一課程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來培養學生的藝術思維,因為畫面的結構對一幅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初中生對此了解較少,很難理解構圖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講解開始之前準備一定的素材,并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這些因素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嘗試著將這些素材融合到一幅畫作之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找到蘊含這些素材的優秀畫作,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比較,讓學生通過優秀的作品來找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促進學生的提升。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對初中生藝術思維的培養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因為初中生已經有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想要讓學生接納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就必須讓學生對這種思維方式產生認同感,而在傳統教學之中,這種認同感很難產生,因為學生并不知道這種思維方式有什么作用,而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將自己的思維呈現在學生面前,學生通過逐步地思考和理解可以輕松地接納藝術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曾艷婷.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美術課堂教學改革創新——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初中生創造性思維的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9):39-40.
[2]曹玥絨.思維導圖在初中美術設計·應用領域的教學行動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