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花
【摘? 要】作文教學一直是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教學重點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眾多教師講授的難點。小學語文在新課改的要求下越來越被學校和教師重視,在很大程度上也得到了有效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52-02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the key conte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and it is also the difficulty of many teacher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schools and teachers, and has been effectively developed to a great extent.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Composition guidance; Teaching reflection
一、小學語文作文課外閱讀指導教學反思
(一)寫作內容空洞化
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時,大部分的教師主要是根據書本上的內容或課外的一些作文范文對學生進行作文積累素材的指導,這些方式對于學生的素材積累沒有起到良好的作用,這也與教師沒有去注重培養有關。在寫作的過程中,使學生因為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和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只能靠摘抄和模仿范文去完成寫作。這非常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使學生的寫作內容脫離了自己的實際生活,缺少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文內容非常空洞。例如,“今天我感冒了,媽媽發現后就把我背了起來,在路上也沒有打到車,媽媽就走路把我背到了醫院,媽媽你真好,我好愛你呀。”“今天我幫媽媽洗碗了,媽媽夸我是一個好孩子,我高興地笑了出來。”“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游樂園玩了,游樂園里的人真多呀,今天真開心。”對于這一空洞化的寫作模式,不僅不能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還會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受到限制。
(二)教學形式程序化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里,教師在語文作文教學時一般都是以閱讀為教學重點,只注重積累學生的語文知識,而對于學生的寫作技巧沒有進行充分的教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因為對學生的指導缺少系統性和針對性,教學形式呈現單一化、程序化和枯燥乏味的特征,使學生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難以充分調動自己的寫作興趣和熱情,也不利于增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交流互動。
(三)寫作閱讀孤立化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寫作與閱讀制是相互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兩者之間呈現出一種互相影響和促進的關系,在現代語文教學改革中,讀和寫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但是從現階段來看,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在語文課堂上依然呈現出一種分離的狀態,教師沒有充分利用課文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學生雖然閱讀了很多文章,但依然沒有掌握寫作的技巧。
二、小學語文作文課外閱讀指導教學措施
(一)多方面進行素材的積累
學生在進行寫作時要避免空洞化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語文積累的重要性,在培養學生積累語文素材的習慣時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在教學課堂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多多閱讀一些好的課外讀物,在內容與選擇上要有利于學生的文化素養的提高,比如將一般的優秀作文范文當作輔助教材,優秀的少兒讀物和少兒版經典名著等比較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以及記錄生活的好習慣,并且可以經常組織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到其中,并且把這些活動和感受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以此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使學生在寫作時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雅魯藏布大峽谷》閱讀時,優秀的教師通常會走進文章,運用氣勢磅礴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但是缺乏感染力的教師,運用平淡無奇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與文章的意境背道而馳,所獲取的成效可想而知,所以對閱讀有效產生影響。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室里設立一個讀書角,根據語文閱讀課程,讓學生每個月自愿交上一本與教學相關的課外書,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學生可以隨意借讀書籍,然后在閱讀課上讓學生閱讀,再讓學生講講自己最近看了哪些書籍,對自己看過的書籍內容進行簡單介紹,講講自己對這本書的感受,讓學生在一個快樂輕松的氛圍里閱讀。教師再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愛好,為學生創設一個合理的閱讀情境,改善傳統的教學模式,發展適合學生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西游記》閱讀的過程中,首先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大家組織語言描述“孫悟空”的模樣,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奠定基礎。部分學生無法通過閱讀實現景象的全面描繪,面臨此種現象,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多種方式向學生呈現,通過應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使閱讀有效性得到提升。
(二)優化方式,提升寫作趣味
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時會習慣性地依賴教師,所以,寫作教學的實效性會被教師的寫作教學方式所影響。小學教師要及時優化寫作教學方法,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或寫作需求等方面來改善,不斷提高協作教學中的趣味性。從現階段來看,講授法是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寫作時采用最多的寫作教學模式,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形式上比較單一和乏味,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盡量多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豐富教學形式,不斷保持和提高寫作教學的新穎性和趣味性,使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不斷提升,對寫作教學活動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能夠進行自我思考和創作。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在提高學生寫作趣味性的同時,也使他們對寫作的知識和技巧更加了解和掌握。
(三)讀寫結合,寫作閱讀互動
讀與寫相結合的方式是現代語文教育一直強調的教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時不能把兩者分開,而是要將它們進行完美融合,增強兩者之間的互動,使學生的讀寫能力實現共同和諧發展。教師在課文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和學習文章的結構、寫作手法、表達情感的技巧等。例如,在《魯濱孫漂流記》中,有一段是作者以魯濱孫的角度描寫了星期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和思考這一段內容: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在這一段內容里作者運用了什么樣的寫作手法?這樣的寫作做法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你對這一段內容有什么感受?學生在品味和思考這段內容后進行踴躍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仿寫,描寫出一段差不多的段落,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結語
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一直受教師、學生和家長的關注和重視。小學語文作文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產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它既提高了學生語文作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積累,還有效提高了學生語文寫作的能力和水平,促使學生的學習素養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優化自己的教學模式,改進自己的寫作教學模式,應用多元化的方式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提高,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導向,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持續提升。
參考文獻:
[1]沈衛娟.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現狀以及反思[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09).
[2]金鋒.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創新反思[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01).
[3]邵文慶.對強化小學語文作文指導效果的相關思考[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5(05).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