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俊敏
【摘? 要】圖形與幾何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教師應該明確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目標,并抓住教學重點,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本文就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情況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 圖形與幾何;核心素養;培養策略;作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72-02
【Abstract】Graphics and geometr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make clear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aphics and geometry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grasp the teaching focus, carry ou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re literacy on the basis of mathematics graphics and geome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Graphics and geometry; Core literacy; Training strategy; Role analysis
一、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分析
為了更好地幫助教師研判學情,明確圖形與幾何的教學目標,學校應該督促教師積極學習微課程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教學內容有很多,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如何借助圖形與幾何教學過程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目前,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主要分為四個部分,即圖形的認識、圖形的測量、圖形與變換、圖形與位置。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發展空間思維,并通過動手操作的學習過程認識圖形與幾何知識。教師應該認真思考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從學生學習規律出發,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現狀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來源于日常的練習,如果學生能夠牢固掌握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那么他們的數學思維就會有所提高。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儲備,還要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圖形源于生活、源于現實,也用于現實。然而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工作開展時,學生的數學圖形與幾何解題意識不強,當學生遇到數學圖形與幾何有關的生活問題時,很少運用數學解題思路解答實際問題。
三、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一)結合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創造力
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讓學生在課上、課下思考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問題意識。而課堂提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比如在“奇妙的圖形”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常見的圖形,并建立對圖形與幾何知識的基本認識。教師可以提出教學問題“要判斷一個圖形是否為正方形,需要用什么學具來證明”,并讓學生舉手示意回答。學生會積極借助手中的學習工具來拼、擺出正方形的形狀,并思考正方形的特點。學生在親自動手拼、擺出正方形的過程中,了解到“正方形的四個邊是等長的,且四個角都是90度”等內容。教師可以繼續讓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正方形有哪些,并舉例說明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區別。學生在借助學具來認識圖形的過程中,也鍛煉了自身的創造能力。
(二)結合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在圖形與幾何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生活化問題與數學問題的聯系,進而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對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并讓學生提高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教師在開展圖形與幾何領域的教學時,可以通過結合圖形的運動來引導學生理解圖形的性質和圖形之間的關系。具體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內容可以設計為讓學生利用熟悉的七巧板拼、擺、旋轉和移動圖形,并總結自己探究出的圖形運動規律。學生在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時,往往會先思考,然后再動手拼擺出想要的圖形,最后發現圖形的平移、旋轉規律。教師要對每個小組進行適當的教學引導,并讓每個小組的學生結合對稱軸位置、邊的位置移動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圖形的運動規律。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時,能夠建立與其他同學通力合作學習的良好關系,還能夠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下掌握數學知識。
(三)結合微課教學,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當前教育工作的主要趨勢,而微課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一大產物。微課內容豐富,形式為5-10分鐘的短視頻,能夠滿足圖形與幾何教學的要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實現更高效率的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教師可以在課前提前錄制章節的短視頻,也可以錄制關于圖形與幾何數學知識的短視頻,從而讓學生課上、課下通過觀看微課復習、預習數學知識。由于微課本身內容和形式的特點,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維。比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時,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策略與計算知識。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公式,并讓學生思考數學知識規律。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段豐富的教學引導視頻,讓學生觀看“中國少年報紙的面積計算過程”“教室地面的面積計算過程”和“籃球場地面面積的計算過程”等內容,進而讓學生逐漸掌握面積的計算公式,并認識到圖形測量的重要性。
(四)結合生活實際教學,發展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
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認識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結合生活中的數學情境,發展小學生的數學空間思維。比如在圖形的變換教學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主觀察生活中常見的平移現象,然后通過動手操作和小組合作分享的方式,總結平移的方法。學生在自主觀察的過程中,會逐漸體會到圖形變化思想:即圖形的位置在變,但是圖形的形狀、大小不發生變化。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觀察多媒體中的一組圖片,并讓學生分析圖片中的物體運動方式。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物體運動的方式,并復習沿直線運用的平移知識,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圖形的變換規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張紙,并折成長方形旗幟的形狀,讓學生自由平移小旗,并畫出旗幟移動的軌跡。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畫的方法,可以逐漸認識到圖形平移是按照關鍵點、線而平移的,且平移是有一定方向和距離的。學生在平移距離計算時,可能會遇到平移距離計算錯誤的問題,教師要對其進行糾正引導,讓學生理解平移距離是對應點之間的距離,而不是小旗幟平移的距離。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分享的過程中,會逐漸理解圖形平移的變化,并逐漸理解圖形平移的本質。教師在這一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過程中,不僅讓學生提高了動手操作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結語
小學是小學生打開知識大門的第一階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小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找到數學圖形與幾何知識學習的竅門。教師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時,應該做好教學設計工作,并制作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課件,讓學生通過重點、難點、專題、典型題目的學習,理解圖形與幾何數學知識架構。教師要注重創新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并挖掘適合學生學習的數學學習資源,彌補傳統教學方式存在的缺陷,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王宏宇.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8,4(02).
[2]張立強.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分析[J].環球市場,2017(10).
[3]王新富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對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作用研究[J].科學與財富,2015(02).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