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小學和初中的英語學習,到了高中,學生之間英語水平會產生較大差異,在班級學生間英語水平不均衡的影響下,若無差異化地開展英語教學,會進一步加重學生群體之間英語水平的兩極分化現象。與此同時,隨著高中生的個性化發展,傳統“一刀切”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新時代人才培養需要。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分層教學策略,在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基礎上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整體提高學生參與課堂互動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分層教學;高中英語;原則;教學內容;學習層次;閱讀指導;課堂練習
【作者簡介】楊洪健,福建省寧化第一中學。
在新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對于課程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評價以及教學資源開發等要素的設計應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這就需要教師嚴格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基本原則,正確看待不同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選擇難度適中的教學方案。分層教學是新課改要求下衍生而來的實質性舉措,從分層教學角度分析,其將高中英語教學進行了差異化處理,在某種程度上可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這意味著分層教學對于高中英語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它也是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明顯差異時最為有效的改進措施。因此,對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策略展開分析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一、分層教學的內涵及基本原則
分層教學指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實際學習能力、性格特點、認知規律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因素,將其劃分為水平相似的學習小組,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實施難度適中的教學策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分層作用和教師提供的針對性指導下得以全面均衡發展。其中因材施教向來是我國教育界廣泛認同的教學原則,面對不同學生群體采用的教學方法也應有所區別。一個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可劃分為幾個不同層次,需要教師有意識地突出強調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長效發展,真正意義上貫徹落實新課改要求和基本理念。因此,在高中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教學內容,嚴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則:第一,目標性原則。結合同組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分別設定難度適中的教學目標。第二,平等性原則。為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良好發展,教師必須正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平等公正的眼光正確對待學生。第三,發展性原則。在課后復習鞏固環節,教師可以將自評、互評等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進行有機結合,通過多元化評價手段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第四,激勵性原則。教師應及時對表現優異和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予以鼓勵和肯定,激發學生繼續前進的上進心,同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生動立體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自主投入課堂互動的積極性。第五,調控性原則。教師應動態性調整整個教學過程,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更好的長遠發展,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思想觀。
二、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策略
1.合理分層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在新高中英語教材中涵蓋了大量基礎知識點,主要集中在陌生詞匯、語法結構以及句型等方面,為學生英語課程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但這也同樣會導致學生分不清學習側重點,過度追求英語語法結構的學習進度,忽視了日常記憶英語單詞的重要性。反之,部分學生只注重死記硬背單詞,對英語語法的應用僅停留在表層,而無論哪一種學習方式,都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對學生提出的要求。基于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從內容方面著手將英語語法和英語詞匯進行分層教學,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的完成教學進度。
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學習“English Around the World”這篇課文時,可以優先講解command、request、recognize、actually、native等陌生詞匯,要求學生在跟讀過程中將生詞圈畫起來,將中文釋義標注在單詞上方,同時為學生留出充足的自主讀記時間,確保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可以更好地理解全文大意。其次,從單詞詞組和單詞用法兩方面著手講授單詞語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課文中涉及的詞組搭配及其具體用法。以make use of、at present、play a part in、such as等詞組為例,其短語主要由動詞、介詞、名詞、形容詞、冠詞等組成。從單詞用法角度分析,需重點講解command、latter、base等單詞的用法,其中latter這個單詞還可直接引申出late、later、lately、latest等用法,而base則可以延展到base A on B、A be based on B等詞組的用法。通過分層教學的途徑對課文逐一分解,不但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單詞,還能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單詞用法,從而掌握整篇課文中涵蓋的基礎知識點。
2.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學習層次,安排難度適中的任務。高中英語教材在編寫過程中,通常會隨著單元的推動而增加課文中的單詞數量、句式數量以及單詞用法數量,這意味著高中英語教材具有一定的層次性,而教師在安排課堂練習活動時,應全面把握這種客觀規律。與此同時,不同學生個體在課堂中表現出的行為也存在明顯差異,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在課堂上較為活躍,且對難度較高的英文練習題也具有濃厚的興趣,總體上較為服從教師的安排和要求。反之,成績較差的學生則無法及時跟上教師的授課節奏和進度,回答問題時也缺乏自主能動性。針對于此,教師應及時轉變自身教學態度,通過分層演練的方式為學生安排難度適中的課堂練習題,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回答課堂問題的機會。
例如,在講解“The United Kingdom”這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對學習成績較優異的學生提郵符合其水準的問題,例如:“將單詞的正確形式填到下面句子中:We provide these meal for the? ? ? ? ? ? ? ? ?(convenient)of customers.”。從字面含義分析,可將其翻譯為“我們提供這些餐點是為了顧客的方便”,因此空格處需填寫表示“方便”含義的單詞,且該詞在格式上處于定冠詞the和介詞of之間,所以該處應填寫名詞convenience。對于英語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提問,教師應選擇水準相對較低的問題,如“將‘arrange for翻譯成中文”,學生會直接回答該詞組表示安排的意思。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進行評價時,應善于發現每位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并對學生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如對課堂表現優異的學生,教師可以評價其回答得很棒,并告知學生convenience還可以與其他介詞連用,表示為“for convenience”。通過這種方式既能為成績優異的學生帶來滿足感,又能指導其朝著更高層次的目標努力前進。對于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評價其“回答的完全正確,但聲音更洪亮、發音更標準一些會更好!”,從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3.分層提供閱讀指導,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按照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進行合理分層后,還應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科學安排分層教學任務和目標,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策略時,應嚴格遵循分層教學指導原則。對于學習層次較為薄弱的學生而言,提高其英語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時,應有意識地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尤其是面對英語單詞儲備較為薄弱的學生時,更應結合其興趣喜好選擇形式多樣的教學素材。如該層次的男生喜好外國電影,而女生喜歡流行歌曲等。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與實際教學任務,教師可以組織男生模仿《心靈捕手》(Good Will Hunting)中的某個片段,并要求其以小組為單位還原對話角色;對于女生群體,則可以邀請學生上臺演唱拿手的英文歌曲。這些教學策略在某種程度上偏離于教學實際,但其對英語教學工作仍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對于中等層次的學生而言,提供英語閱讀指導時應側重于教學主題的選擇。實際上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并不僅局限于閱讀面的“廣”,更需要將重心轉移到閱讀面的深度上。結合學生興趣喜好選擇適合的閱讀主題,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掌握閱讀內容的內涵和中心思想。以高一英語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對中級層次的學生提出以下要求:“以小組為單位,每兩周選定一次閱讀主題,每學期至少完成四個閱讀主題的學習,并在組長的帶領下自由選擇主題內容”,在此過程中教師需及時對學習小組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教學指導。在某學期中,中等層次的學生分別圍繞著“My Boarding School Life”“Friend”“Life in the Future”“Traveling in the Countryside of”四個主題開展了閱讀學習活動,通過合作分工的方式查閱閱讀材料、共同探討文章中心思想,教師也充分發揮了自身引導者的作用,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全過程進行了監督與指導,并安排了適宜的練習題檢測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采用這種教學方法不但能吸引中等層次學生對閱讀主題的關注度,還能起到良好的以點帶面的教學效果。
對于學習水平較高的學生而言,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應注重學生閱讀層面的拓展和延伸上。處于該層次的學生往往都具有較高的閱讀素養,但在自身年齡限制的影響下,其在閱讀過程中難免會帶有一定的功利性心理,因此在選擇閱讀內容時更傾向于與應試教育相關的文本書籍,不利于更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品質。因此,對該層次的學生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應以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為首要目標,有意識地選擇形式多樣的英語媒體材料,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重心轉移到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上,在拓寬學生視野和眼界的同時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文表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加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4.將課堂練習進行合理分層,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開展課堂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課堂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多個層次的教學任務,以由簡入難的梯形設計方式分布練習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實時監督與檢測學生的訓練成果和學習動態,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若教師在課堂中的精力有限,無法兼顧到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那么就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良性監督,鼓勵高水平的學生幫助低水平的學生,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出生動熱烈的學習氛圍。例如,教師圍繞著“Life in the future”這一課時開展教學時,可以基于Step 1.Lead-in 環節,對學生進行分層提問,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如組織A層學生討論“What the life will be in the future?”主題內容;要求B層學生回答“What changes do you expect to see in your life in one thousand years?”;引導C層學生思考“Where 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the future?”。在 Step2.Pre reading環節,教師還可以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鼓勵學生自由分配學習任務。如A層學生進行口語表達,B層學生記錄內容,由C層學生負責整理材料,最后共同將其匯總成學習資料。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分層教學策略的價值和積極意義,靈活運用創新性手段將分層教學策略融合到高中英語課堂,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差異化教學內容,并通過科學的教學指導和評價提高全體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希堅.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分層指導”[J].中學生英語,2021 (14):41.
[2]葉得鵬.分層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成才之路,2021(7):60-61.
[3]楊雅麗.分層走班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 2020(17):87-88.
[4]李靜.談高中英語分層教學的嘗試[J].名師在線,2020(9):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