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使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形成積極情感、主動思維、大膽探索的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筆者針對《新課程下小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結合大量的課堂教學實踐及課外教學的研究,將從六個方面論述如何加強小學階段英語學習策略引導從而實現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本文就教師如何通過課前、課中、課后對小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有效引導逐步實現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進行具體闡述。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生;學習策略;自主學習能力
【作者簡介】周素姬,武夷山市教師進修學校。
一、滲透認知策略,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習慣
1.在交流中注意傾聽,積極思考發散思維。學會傾聽他人習慣的養成對于自己語言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學習英語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而在英語課堂當中學生想要提升自己的語言能力需要多與同學交流,多與老師互動。英語課堂上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必須先培養學生善于傾聽的習慣。從其他學生回答的問題當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換位思考,當自己被提問時應當怎樣回答。通過傾聽有助于增加學生對于復雜知識的理解,傾聽的過程也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聽是知識輸入的過程,學生就其他人對問題的回答提出自己的觀點,則是問題輸出的過程。學生要在傾聽當中進步,在交流當中成長。而培養學生提問及回答問題是養成積極思維的好習慣。
2.在學習中培養單詞記憶能力。教師在教學環節和活動中有計劃地提高所學詞匯、句型的復現率,使語言學習材料由短時記憶向長效記憶過度。積極引導學生采用正確有效的識記策略記憶單詞,根據看到圖片時能與單詞之間產生視覺想象進行“視覺圖像聯想記憶”或學到某一個單詞時會做出相應的動作而使用到“感覺動作聯想記憶法”。
⑴ 形象記憶法,可以將單詞結構和音、形、義聯系起來,如教學單詞she和he時,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單詞書寫的不同,she正好比he多了一個s,這個s很像女生頭上的小辮子,所以she就為女生的“她”,而he則是男生的“他”。
⑵ 聯想記憶法,如“family(家庭)”一詞則可以聯想到句子“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 .”這個句子里頭每個單詞的首字母構就構成了family一詞,該句子的意思正好表達了family一詞的韻味與含義。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思考如何快速記憶英文單詞,學習英語語法,通過創新學習方式來增加自己學習英語的樂趣。所有這些記憶策略對單詞的有效學習、記憶、應用是十分有幫助的,學生在教師對其學習策略的指引下,從被動學習走向了主動學習, 一個英語自主學習的培養過程也在逐漸建立。
⑶思維導圖記憶法,教師在復習詞匯時往往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歸納展示信息,讓學生先從名詞的角度(運動的種類),構建有關sports的知識,幫助學生學習單詞,然后教師可以擦去中心詞以外的其他詞,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構建相關知識。學生通過自己熟悉的方式記憶英文知識點,在英語課堂學習當中教師就學生對自己喜歡的運動用學過的句型“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 ? I like ______.”與學生展開對話,在真實的語境下學習詞匯,從而達到語言的真實交際,為學生最后的語言輸出提供很好的語言輸入。
二、發展調控策略,培養自主規劃意識
1.培養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的習慣。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只有疑,才有思,才有求知欲望。提前預習知識點可以增加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關鍵,提前預習還能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特別是小學英語教材涉及中外文化的比較和中西方思維、禮儀等的許多不同之處,教師需要提前做好課件,在課堂上按照課件的內容展開教學,同時要注意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課后要讓學生回去查找與新課相關的資料,讓孩子帶著新信息來跟同學老師交流,帶著新問題來課堂和老師同學一起解決。如學到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 )時,教師可以課前讓孩子們去上網查找感恩節的相關知識,圍繞課文要求達到的目標布置出幾個含有W 和H開頭的問句:When is Thanks Giving's Day? What do they eat ? How do they spend it ? ? 這幾個問題正是本課重點,在為學生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恰當的引出新詞匯,這樣讓學生有目標、有效果、有興趣、有信心。作為學生需要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夠助力學生學習。而運用預習,學會學習,能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2.培養課后自主設計作業的習慣。課后作業是對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復習,也是鞏固的重要方式之一,老師們更多的是按照課堂教學內容自己設計符合孩子認知能力和學習水平的筆頭、口頭、聽力等作業。讓學生自主選擇作業的形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思維,在學習動物英文詞匯時,英語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課后作業。教師通過檢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發現許多學生都在自己喜歡的動物下面標注了英文單詞。而有的學生則設計了一小段動物情境對話,還有的同學將動物做成了英文卡牌。英文程度較好的學生會選擇用口語的方式闡述兩種動物的不同。從學生自主設計作業的方式便可看出,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而從學生作業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因自己喜好,故作業完成的情況也很好。總體來看,傳統形式的教育會遏制學生想象力、創造力以及自主學習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留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讓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
3.培養自我規劃、反思、評價的習慣。科學合理的策略調控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教師要適時訓練學生對學習進行計劃、反思、評價和調控。培養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規劃自己的一天、一周、一個月內要記憶多少單詞,聽多少分鐘錄音,讀幾篇小故事。階段性測驗無論是在傳統英語教學還是現代英語教學當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教師可以以章節、月份、周數、知識結構為架構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評測。
在家可以制定一些跟蹤評價表格,設定形成性評價。可參考下表(周評價表):
三、加強交際策略,提高自主交際能力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的語言,在英語課堂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各類問題。學生只有多聽、多說、嘗試各種不同的表達才能提升自己的英語能力。要為學生提供可供練習的語言環境,提倡學生“Open your mouth. ”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多給學生創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機會,其次,要讓學生學會最常用的sorry,excuse me,thank you, pardon等短語,并培養學生借助表情、手勢及語調的變化等手段提高交際效果的能力。
四、注重閱讀策略,激發自主學習意愿
著名的教育學家杜威指出, 探究是人類的天性。當兒童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時,根據專家資料當中的指示,學生應當嘗試利用各種方法解決自己的疑問,如歸納、假設、猜想等方式,并對自己提出的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進行逐個分析。心理學家分析指出:兒童在12歲之前是形象思維為主,到了12歲以后,抽象思維迅速發展。這也就意味著在小學的中高年段,特別是五、六年級的學生完全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這時閱讀教學可以較多的采用啟發、探究等方式進行。以閩教版五年級的Lesson 16 “Thanks giving ”一課為例,本課課文由五個畫面對應的描述了五段話,教師在教學這五段內容時,可利用圖片與文本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按照順序不斷提高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認識,每幅圖畫的內容之間要有銜接性,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愿和習慣。
五、開發資源策略,拓寬自主學習渠道
1.豐富課余生活,創造自主學習機會。課堂并不是唯一的英語學習陣地,教師應當擴大英語學習的范圍,給予學生更多學習英語的空間。通過開展各類課下英語教學活動如英語話劇、英文演講、口語比拼等來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并在班級設立圖書角,鼓勵學生多讀英文讀物,為學生創造更多學習英語的機會。用標準亮麗的英文圖片裝飾班級和學校的公共場所;在學校廣播站創辦英語節目,播放英語對話等;學校方面通過建立和完善多媒體教學系統、建立校園網絡來提高學生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率,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2.借助工具書進行簡單自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需要借助工具書來完成,工具書的會讓孩學生們受益終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英語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有道詞典”進行限時比賽資料的方式提高學生使用工具書的能力,從而為學生日后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運用網絡媒體資源,創設自主學習條件。教師不僅要能鑒別、開發、積累及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同時還要喚醒學生的資源意識,幫助學生學會觀察生活中或媒體中的英語。如繪本閱讀、視頻討論、英語學習機、觀看配套英語教學光盤、點讀機、點讀筆等,都是學生增長英語知識的重要輔助手段,由此實現英語教學的開放性、自主性、交互性和個性化。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掌握了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拓寬自己英語學習的途徑,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夠真正成為獨立學習的個體。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余文森.有效教學的理論和模式[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