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在課程改革的大環境下,英語教學中更加強調學生自主性學習,所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成為一個很重要的課題。本文主要針對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如何實施課程改革進行分析,結合具體的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以及闡述教學總結。
【關鍵詞】核心素養;自主;合作;探究
【作者簡介】何志華,廣東省云浮市鄧發紀念中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強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高教學質量和優化教學效果。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成為一個非常值得重視和探討的問題。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合作為主要手段,教師創設情境啟發并引導學生,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創新的精神。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所以筆者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模式,結合學情展開不同的教學方式,用自己的激情和素養吸引學生。同時,重視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讓他們在探討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內容的掌握。
那么如何實施課程改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呢?
一、讓學生的角色由接受者轉變為主動者、探究者
如果只是教師在課堂上灌輸知識賣弄學問,那么這樣的教學是失敗的。如何讓學生從課前到課堂再到課后通過自己的學習去更好落實知識是每一位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在英語教學中,筆者往往選擇課前一天或一周布置學生預習并做好導學案,把不懂的問題記下,然后通過查找資料,尋找答案。而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起到引導啟發的作用,但這并不代表是“移動式詞典”。新課要求學生做到:1.預習新單詞,學會自己拼讀,掌握發音規律;2.從對話及課文中找出短語,并理解大意;3.自己嘗試完成文中的問題。
二、教學活動設計以學生為主
學生會主動去學習,這是一件值得贊賞的事情,老師必須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他們去學習。所以,筆者要求課堂上在小組長的組織下,各組員提出預習及做練習時遇到的問題,共同探討,共享答案。這樣通過學生自主發現去學習知識,可以培養學生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對學習新知識的不斷追求。
在學習中找樂趣,這是筆者的課堂目標。所以凡是進行英語聽說練習訓練,筆者會選擇課前或課后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表演,并輪流交換角色,掌握與理解每個角色的內容。課堂上抽小組上臺表演,并進行評比;最后抽學生評價,說出該組表現好與不足的地方。通過上述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
增強學生的集體參與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及團體合作精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合作的樂趣與成功的愉悅,是課改精神的落實,也是教師的職責。
筆者在仁愛版八年級英語下冊Unit7 “Food ?Festival”第二個話題的教學中深有體會。整個話題都是教學生做各種菜品,從炒飯、面條到三明治和雞湯,以及各個國家的餐桌禮儀。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學到廚房相關知識,還要學到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在這個Topic中,合作學習是重要活動形式。合作學習的總體目標是:掌握做菜的生活技能,并能用英語談論與描述做菜的步驟;同時,學會團隊合作技能。
在本單元學習中,筆者的具體做法如下:
第一步:定開展合作的方法。首先,各個小組先談論自己最喜愛吃的食物與最擅長做的食物是什么,為小組選哪一道菜做準備。其次,各小組討論所選做的菜需要的材料、廚具等,并讓一位學生記錄下來。最后,各個小組把做菜的過程步驟制作成視頻,并用英語寫出所需要的做菜材料,同時描述步驟,為在全班展示參評做準備。
第二步:定合作學習目標。內容學習目標方面:了解生活的各種技能,比如做飯;了解各國的飲食習慣和及各國代表性美食,做個有見識的人;多聽,多說,養成英語思維,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用英語交流。
團隊合作技能目標方面:首先讓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小組的每個成員提出自己的觀點,最喜歡吃哪道菜、怎么做,然后小組成員整合,一致通過該做哪道菜。接著對別人提供幫助和征求意見等作出恰當的反應。然后分工合作。把做菜的材料列出討論,確定要買什么,然后分工誰買什么,讓他們自愿接受最困難的任務,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公民意識方面:學生分小組收集信息,交流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實現目標,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這有利于讓學生融入課堂外的世界。與他人合作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盡可能用英語表達,做到學以致用。
第三步:合作學習活動設計。本次活動設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并且充分利用各種信息技術的運用,希望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和理解能力去更好地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第四步:合作學習的活動評價。通過觀察,記錄學生個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對生活技能的掌握。最重要的就是互評和自評。讓學生相互指出活動中的不足之處,談論英語表達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提高英語交流和表達能力。最重要的就是作品評價量規,衡量各小組所做視頻的效果、衡量標準包括食品的特點、表達運用新的詞匯的數量、作品的美觀性。據各組總分與老師評的分數,分數最高的前三組為優秀小組。(另附小組合作學習評價表)
如何反思課程改革——教師總結。
通過這種比賽小組合作的類似活動,筆者發現其對學生有下列促進作用:(1)小組作品展示與獲獎,讓學生有獲得成功的喜悅,提高了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與激情,并懂得如何分類歸納知識,自主學習,查找資料。(2)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完成作品,加強了團結,促進課堂教學的開展。(3)小組的視頻制作,圖文并茂,需要各成員參與設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審美水平。
當然,這次活動過程也存在不足的地方:(1)個別小組成員不積極參與,甚至不參與。(2)有個別小組不按要求做,自己另搞一個作品參評,不體現小組合作的精神,影響團結。(3)個別小組積極性不高,馬虎應付完成。
怎樣才能讓每位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課改的活動中,自主學習,共同探究?筆者在課后作出以下反省:
1.對獲獎的小組除了物品獎勵,再給小組成員按不同的等次加分。一等獎加5分,二等獎加3分,三等獎加2分。通過加分獎勵提高他們的積極性。
2.課堂上多關注薄弱小組,對有閃光點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增強團隊合作精神。課后找小組成員談心,了解他們合作的具體情況及存在的問題,了解每個學生的完成情況。
3.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報刊、英語課外書,擴大知識面,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從而使教師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
總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可以更加好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并且勤于動手探究;可以讓他們學會搜集和整合信息,獲取新的知識;可以讓他們學會合作交流學習,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與發展。
當然,小組合作學習不是萬能的鑰匙,需要我們不斷進行研究,不斷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途徑和方法,以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學生不斷發展。筆者將繼續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能力”這一課題,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質量與水平。
參考文獻:
[1]羅凡.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能力[J].中華少年,2016(19):131.
[2]陳孟飛.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J].中學生英語,201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