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昱全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5-035-01
摘? 要? 九年義務教育是貫穿學生從一年級至九年級,相繼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的升級和過度。本文將重點分析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教育的銜接策略,解析其現實意義,為打破中小學教學界限、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以及加強學生體育教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 九年一貫制學校? 體育課程? 銜接策略
九年一貫制學校主要負責從一到九年級學生的教育工作,其中包含了從7歲到16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由于不同階段學生的性格特點有較為明顯的區別,并且學生的綜合素質、耐力和力量的差距也較大。因此,更需要學校和教師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重視學生現階段的體育素養培養。在此要求下,體育課堂教學不僅要充滿趣味性,還要符合學生活躍好動、靈敏活潑的特點。
一、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現狀
現階段,學校在設計體育課程教學時,為避免學生在課上運動時發生碰撞受傷,主要安排的教學內容是體育游戲,盡可能減少對大力量和耐力的練習。為能夠調動起青少年學生這個年齡段的體育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形式主要是在趣味游戲中滲透體育鍛煉項目,但對體育項目和體能訓練的實操機會并不多。但以目前的體育教學方案設計和課堂教學內容而言,對高年級學段學生來說并不完全適用。鑒于學生從四年級開始身體素質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階段,因此他們已經可以逐漸接觸一些力量和耐力性訓練了。然而學校對這一學段的學生依舊局限于形式或基礎的運動興趣培養,即使高年級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日益增長,但仍然會受到九年一貫制學校集中教學思想的影響,得不到更好的體育鍛煉培養。
二、九年一貫制學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策略
(一)教學師資整合
現階段,在學校的體育師資配置中,大專函授畢業生從事小學體育教師的比重較大,其中部分是從體育高校招收的畢業生,其年輕有活力的特點受到學生們的喜愛。此外,他們在體育專業方面能力較強,但在教學方面的專業素養和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上較為薄弱。由于體育高校對體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與教育院校的培養機制存在差異,在教學理論、教育能力等方面的培養尚不完善,學校應提高對教師團隊教學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全面提升體育教師的專業教學素養。這樣可使教師能夠對教學理論知識的儲備更加全面、系統,以使其足以應對體育課堂上的各種狀況,即無論是針對低年齡段的學生紀律和興趣問題,還是高年齡段學生對課堂豐富教學內容的渴求,都能夠開展較好的體育課教學。各年級的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能夠學習到適合自己年齡段的體育知識,得到適宜鍛煉強度的體能訓練,對喜歡的體育項目能夠掌握扎實的運動技能,并通過教師專業的教學講解,避免在體育訓練中受傷。九年制一貫學校應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鑒于初中階段已經將體育科目成績作為學生綜合素養及能力的考察項之一,教學要求也應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體育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獲得扎實的體育技能和健康體魄,以促使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完成體能考試。
(二)加強課程設計
鑒于學校學生的年齡、耐力和力量等體能素質存在較大差異,為此應更加對其體能、柔韌性及靈敏度的素質訓練進行周密設計,不僅要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參與度,還要增加學生對體育競技技能學習的興趣。針對低年級的學生設置的游戲難度應有所調整,給予學生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并挑戰自我的機會。教師應將課堂設計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在體育課程中增加項目比賽,以起到促進良性競爭的作用。當然,要注意在各年級之間的綜合訓練難度呈階梯性增減,為此要注意避免單一乏味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在九年制教學課程設計中,學校完全可以選擇幾項體育項目融入課程設計中,如乒乓球、羽毛球、籃球、足球,或根據教師所擅長的內容進行課程設計,如體操、武術、田徑等體育項目,力求將整個九年制體育教學能夠貫穿起來。低年級學生雖然年齡小、身體素質尚需提高,但同時這也正是培養其體育精神、興趣的最佳時期。任意一項體育項目的學習都不是短時間能夠學有所成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應充分利用其在教學和管理上的優勢,將體育項目連貫教學,將九年制的體育教學的課程設計在整體上進行大方向的確定,并針對不同年紀學生進行細化,以達到將體育課程的教學在小學和初中進行銜接的目的。如此奠定了學生良好的身體素質,使他們在面對未來的體育課程學習時具備良好的身心素質基礎,且掌握一項體育項目的知識和技巧[1]。
三、結語
綜上所述,九年一貫制學校在體育教學的銜接上應重視對體育教師團隊課程設計能力的培養,提高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在教學策略上,應充分發揮把體育項目融入教學課程設計的作用,將九年制體育教育連貫起來,以此實現對教學形式、內容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許云杰.九年一貫制學校視域下單列式體育教學探究[J].海峽科學,2019(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