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芳芳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老師不光要傳授基本的數學知識,還需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讓學生有理有據的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同時能夠全方位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擁有較強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多角度全面考慮問題,深刻認識理解數學知識,面對數學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思路,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提高數學成績。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初中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邏輯思維能力
引言:
邏輯推理能力是初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構成內容之一,是每個初中生都必須要掌握的一項能力,也是學好數學知識的關鍵。通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還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對初中生的學習和發展有重要意義。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在走向成熟,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學成績,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一、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特征
(一)創造性邏輯思維不斷發展
初中生的創造性邏輯思維主要表現在,遇到實際問題,能夠發散性思維,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提出不同的方法,并對方法進行創新,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一般來說,初中生面對新鮮的事物,都帶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們愿意花時間去思考、去探索背后的未知世界,這就促進了學生的創造性邏輯思維不斷發展。同時,初中生都有自己獨立的思想,面對別人的錯誤敢于質疑,敢于提出問題,同時也會審視自我,找出自己的不足與優點,敢于正視自己的不足,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突顯出自我價值。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認識到學生的階段特點和發展規律,針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邏輯思維具有較強的主觀性
初中生的創造性邏輯思維不斷發展,同時也伴隨著邏輯思維主觀性,這點需要老師引起重視。有些學生思想比較偏激,不能正確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很容易在社會大環境中迷失自己。還有的學生思想固執,思考問題片面性,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只是一味的堅持自我,一葉障目,這些都是邏輯思維主觀性的表現。對于這種情況,老師應該認真研究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思維發展方向,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通過老師的有效指導幫助學生提高邏輯思維能力,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數學學習。
二、培養初中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加強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視
要想有效地提升初中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最為重要的基礎和前提就是要重視基礎知識教學,不斷地提升初中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為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目前經過調查顯示,多數學生在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往往存在一定的認知偏差,部分學生認為沒有必要去記憶和背誦概念的內容,通過大量做練習題就可以獲取更高的分數。這樣的認識實際上是錯誤的,只有掌握相關的概念、定理以及規律,做到對數學知識的充分理解和掌握,才能逐漸地促進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提升,才能為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加強對基礎知識教學的重視,幫助學生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度,并在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進行相關習題的練習,來實現邏輯推理能力培養的目標。
(二)注重思維過程有效訓練
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涉及一些客觀的定理、真理、規律與公式,這些不變的東西使得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套公式”的思維定式問題,影響了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為了有效促進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就必須要切實加強思維過程訓練,引導學生在學習上述相關知識的過程中開展有效性思考活動,如在運用公式求解相應數學問題中要積極開展深入思考活動,一邊思考一邊高效學習和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蛘哒f,在平時初中數學授課中不單單要只注重教學結果,同樣需要指導學生對某些客觀規律和定理的形成過程形成深刻認知,避免初中生在不理解這些知識的過程中直接被動地接受相關結論,否則必然會限制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發展。因此,在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首先指導初中生自主了解相關的公式或定理,之后再指導他們通過一步步論證分析來得到相應的公式與定理,使學生親自體驗它們的形成過程,幫助他們更加深刻理解這些知識。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一數學定理期間,許多初中數學教師可能會在實際授課中直接以定理的形式告訴學生,這樣學生雖然也可以記住,但是卻為他們后續的實際應用帶來不利影響,更會限制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針對這種情況,可以指導學生親自開展動手實踐活動,如讓學生在兩點之間隨意多繪制出幾條線段,之后讓他們親自動手測量各條線段的長度,以此來切實驗證“兩點之間直線最短”這一數學定理的正確性。與此同時,通過指導初中生親自論證分析的方式也可以幫助他們充分沉浸在發現真理的喜悅當中,促進他們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論證能力的發展,這會為后續他們學習帶來極大幫助。
(三)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假設和推理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假設和猜想也是提升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這對學生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均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這一內容時,就可以將圍棋棋盤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引導學生觀察棋盤,并提出問題:“若在第一個格子中畫一個點,在第二個格子中畫兩個,在第三個格子中畫三個,并以這樣的規律繼續畫下去,那么第30個格子中會出現多少個點?”由于這一問題很難在短時間解決,所以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大膽的假設,然后經過實踐去驗證這一觀點,通過計算來驗證假設,幫助學生掌握這一知識點,從而讓學生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邏輯推理能力。
結語
總之,老師需要深刻認識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在進行數學教學時,需要從教材內容出發,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同時有針對性的進行思維基本功能訓練,全面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梅玲.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5(28):112.
[2]柏華敏.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考試周刊,2015(29):74.
[3]王晟.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學周刊,2012(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