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空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初中化學教學工作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往,教師關注的是初中化學學科在幫助學生打下化學學習基礎方面的重要作用;現在,大家發現化學學科的教學工作本身也要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的紐帶,鍛煉學生在新時代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學生于化學學科領域的持續有效成長。基于這種認識,應用互聯網時代的先進技術來展開初中化學教學工作就成為了大家的共識。以下從微課導入,互動展示和自主學習三個主要角度來展開論述,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初中化學;教學思考
在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上,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往往過于簡單,學生只能被動學習,機械化地接受化學知識的灌輸,但不了解化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不能感受到學習化學知識的意義,缺少學習興趣。而在互聯網環境下,通過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通過直觀的視頻等方式為學生展示化學知識及其應用,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理解,轉變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印象。而且,在互聯網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情況下,課堂上使用的教學資源還可以供學生在課后的自主學習所用,拓展教學的空間與時間。
一、微課導入,奠定學習氣氛
無論是否處于互聯網時代,課堂導入都是教學活動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決定著整節課的氛圍,學生的狀態以及最后所能取得的教學效果。如果課堂導入過于枯燥,不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學生在整節課的狀態都可能是心不在焉的,教師準備的其他教學方法很難發揮出效果。有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教學技術,使得教師有了更加有力的工具去進行課堂導入的設計,微課視頻就是其中比較突出的一種。教師可以制作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來展示初中化學知識內容,作為課堂導入部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奠定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在學習“化學方程式”的時候,這在很多學生眼中是非常“神奇”的知識。這雖然可以引發學生的好奇心,但也會讓學生的潛意識里出現一種畏難情緒,擔心自己學不會,又會壓制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了解決這方面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導入的方式來展示化學方程式,以學生之前學習過的分子和原子的相關知識為基礎,讓學生被比較直觀的微觀世界發生的變化所吸引,同時又能大致猜到這種變化代表著什么,從而對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充滿興趣,又不會產生明顯的畏難情緒。
二、互動展示,解決理解難點
所謂互動展示,包括互動和展示兩個部分。對于課堂教學來說,互動是基本的途徑和方式。根據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學生的認知是在某種環境中,經過社會文化互動而形成的。學生借由已經掌握的知識經驗,構成新的認知。可見互動是認知形成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學生要依靠互動來解決理解難點。而展示一方面指的是教師向學生展示知識,另一方面則是學生展示學習成果,課堂互動基本就在這兩種展示活動中完成。在互聯網時代,展示的具體形式出現了巨大變化,展示中的互動也會隨之而變,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理解難點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碳和碳的氧化物”時,包括本章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內容,教師都可以應用微課視頻等方式展示給學生。在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互動交流,還要組織學生之間的討論,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比較好的理解成果。隨后,教師可以再通過視頻展示一些與現實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回答,學生的回答會影響到視頻的走向,鼓勵學生以合作的方式完成這些問題,提升回答的準確性,爭取達到最好的視頻結果。這樣互動與展示就在先進技術的幫助下實現了很好的結合,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難點的理解。
三、自主學習,挖掘學生潛力
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不僅是教師的教學工作更加便利,還包括學生在自主學習方面有了更多的選擇,其潛力可以被更好地挖掘出來。互聯網上的知識資源要比教材豐富得多,現在還有很多專門的學習網站,一些主流的視頻網站也開設了專門的知識區,學生完全可以通過這些網站來尋找自己需要的內容,實現自主學習。當然,初中生應用互聯網資源的能力可能比較差,或者容易被互聯網上的其他事物所吸引。不過,教師可以通過提升學生互聯網應用技術,與家長配合做好自主學習的支持工作等途徑來解決類似問題。
例如,上文提到了“碳和碳的化合物”,其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師可以將實驗作為切入點,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查找相關資料,看一看生活中有哪些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在經過對比后,找到難度適中,條件也比較容易準備的一種,嘗試親自動手完成。當然,教師要提前與學生家長溝通好,請求家長為學生提供實驗所需要的便利,并做好對學生的保護和提醒工作,避免危險的發生。學生完成自主實驗探究后,可以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成果,給學生帶去自主學習探究的成就感。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給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初中化學教學工作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潮流,以互聯網及各種依托于互聯網的技術為教學工具,去推動教學工作的創新發展,創造出更加高效的初中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梅蕊, 楊水金, 熊云貴. 基于互聯網+模式下的中學化學實景課堂應用展望[J]. 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9.
[2]周彩霞. 互聯網資源對提升初中化學質量的應用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 2019(13):16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