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蘊哲
摘要:初中化學是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由于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容易出現學習興趣不足的情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積極嘗試不同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以達到更好的教學質量。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論述了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途徑。
關鍵詞:初中化學? ?高效課堂? ?教學實踐? ?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打造高效化學課堂,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夯實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然而由于化學知識比較抽象,學生掌握起來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方法,努力創新教學模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結合具體教學案例,論述了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途徑。
一、轉變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課堂主導,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瘜W這門學科具有比較強的抽象性和理論性,很多概念和知識點都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師采用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興趣不足、學習積極性下降、課堂教學效率較低的情況。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教師應構建初中化學高效課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而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是所有教學方法的最終目的。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思考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的方法,增強師生互動,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為構建高效課堂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重視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初步具備科學素養,對學生的長期發展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實驗還可以將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具體,減少學生的學習障礙,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顯著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講授理論知識為主,實驗也是由教師演示操作為主,學生動手實驗的機會較少,加上很多實驗物品在生活中不易獲得,學生課后重復實驗操作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教學設計,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
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鼓勵學生進行實驗。如在教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里進行小實驗,使用食醋清理水壺中的水垢,然后觀察實驗結果。學生在操作后會發現,食醋對水垢有非常好的清潔作用,然后教師針對這一現象講解原理,告訴學生水垢主要是由氫氧化鎂和碳酸鈣組成,食醋中的醋酸和這兩種物質都會發生化學反應,其中醋酸和氫氧化鎂的反應就屬于酸堿中和反應。這樣的實驗操作趣味性強,不但加深了學生對酸堿中和這個知識點的理解,而且增強了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師還可以通過實驗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在教學“人類重要的營養物質”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維生素C片劑和碘酒進行家庭小實驗。對人體來說,維生素C是非常重要的營養物質,學生通過實驗,可以發現維生素C片劑制成的溶液和紅棕色的碘酒混合在一起后變成無色,這是因為維生素C具有還原性,碘酒具有氧化性,兩者結合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維生素C之所以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就是因為它的還原性。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對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有了一定的了解,對氧化還原反應也有了初步的認知。
三、聯系日常生活
化學知識具有非常強的抽象性,對剛剛接觸化學的初中生來說,要想掌握大量的元素名稱和分子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構建高效課堂時,教師要注重聯系日常生活,將化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結合起來,讓原本枯燥的知識變得形象具體,加深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
生活中的很多物品都是化學材料,教師可以直接通過生活物品切入具體教學。如在教學“生活中常見的鹽”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家中做菜用的鹽,并且將鹽溶于水,與配置氯化鈉溶液的實驗進行對比,比較自己制作的鹽水和氯化鈉溶液有什么區別。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鹽的基本特征,還進行了一定的知識融合。又如在教學“金屬和金屬材料”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經常使用的金屬,然后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很多餐具都是采用不銹鋼材料制成?鐵和不銹鋼之間有什么區別?為什么鐵不能用來制作餐具?以前有很多餐具采用鋁來制作,鋁的化學性質比鐵更加活潑,為什么可以用來制作餐具?為什么現在鋁制品越來越少?”學生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對化學知識的應用有了深入了解,相關知識點的掌握也更加深刻,有效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
四、開展實踐活動
化學實驗和生活密切相關,教師應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化學知識、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如在教學“燃料及其利用”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參觀消防局,聆聽消防員的講解,熟悉各種材料燃燒的情況和滅火的原理。又如在教學“愛護水資源”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環保公益活動,讓學生自己制作宣傳保護水資源的資料,并且進行街頭分發。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識,還能夠提升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五、利用信息技術
當今時代,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很多新技術對提升教學效率具有積極作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原本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教學效率。不僅如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導入,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減少課堂教學時間的浪費。如在教學“燃燒和滅火”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展示各種易燃易爆物起火燃燒的場景,演示各種滅火材料的方法和原理。與語言描述相比,這種視聽結合的課堂導入更有趣味性,可以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術還可以模擬操作化學實驗。在實驗教學中,受限于時間,學生不可能操作所有的實驗,而且一些化學實驗具有危險性,不適合學生動手操作。這時,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就可以將很多實驗制作成視頻,便于學生觀察實驗細節。教師還可以將實驗過程中涉及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標注在視頻上,增加視頻的信息容量。如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學生很難獲取含有各種雜質的污水,在做“水的凈化”實驗前,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直接展示污水的處理過程,讓學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關知識點。不僅如此,視頻或動圖不僅可以展示可視的雜質,還可以對水中那些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進行可視化和形象化,學生觀看后將更加牢固地記憶知識。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自學能力,將新課的重要知識點制作成微課,便于學生在課前預習。與此同時,互聯網技術大大豐富了學習資源,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針對性探究知識難點。如“分子和原子”的內容比較抽象,學生可以自己搜索各種動畫視頻,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六、結語
初中化學是學生首次接觸的一門學科,它奠定了學生化學學習的基礎?;瘜W又是一門抽象性比較強的學科,很多知識點都比較枯燥,學生存在興趣不足的現象。因此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第一,在具體的初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改變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第二,實驗在化學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師要重視實驗教學的有效開展,鼓勵學生利用生活用品進行家庭小實驗,激發學習興趣;第三,化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讓化學知識“活”起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第四,教師應該積極開展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化學知識的能力;第五,教師應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升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比較危險的化學實驗,通過微課等形式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參考文獻:
[1]梁青.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建設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D].煙臺:魯東大學,2013.
[2]孔影.聚焦于“行”,有效反思——初中化學高效課堂教學的策略[J].啟迪與智慧(中),2020(9).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