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素斌
摘要:在全國中小學開設信息技術課程,可以進一步增強小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動力,掌握更多實用的信息技術技能,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未來可以更加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但是,由于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展開方式不同,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導致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較差。基于此,本文探討了改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紀律? 教學環境
課堂紀律是指為保障或促進學生的學習而設置的行為標準,良好的課堂紀律能決定當前的課堂教學是否順利進行。教師應該合理制定課堂紀律,讓學生在課堂中能夠更加主動地約束自我,進一步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實況分析
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在機房進行,教師在講臺上操控一個主機,學生在計算機上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實操任務。即便有些教師在教學時布置了不同的學習任務,但是學生也沒有按時完成教師的要求,更多的時候是利用計算機玩游戲,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強。不僅如此,信息技術課程對學生的技能要求較高,在布置一些具有難度的任務時,教師一般會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但是很多學生不具有較強的自制力,一旦讓學生分工合作,他們就會在合作的過程中聊天,導致課堂異常嘈雜混亂。
二、改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方法
1.興趣激發,轉換教學形式
如果學生能夠對這門課程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就會以認真的態度投入學習。在這種情況下,課堂紀律自然會為了改變這種設計情況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轉換自己的教學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能夠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可能會講授一些概念性知識,讓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變得越發枯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參與度不強,他們會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
如在教學“制作特效照片”時,教師先不要講解具體的制作方式,可以自行制作一個特效照片,然后為學生展示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這一特效照片的具體制作方式產生好奇心。這時候,學生就會對當前的信息技術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們會更加主動地參與后續的學習。
2.合理分組,提升學習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采取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但是在采用這一教學模式時,大多數學生都喜歡和自己熟悉的朋友坐在一起,在完成分組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也會借機聊天,導致當前的紀律混亂。基于此,教師可以重新分組,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情況來強弱搭配,讓學生之間可以互補。
3.因材施教,布置不同任務
實踐是提升學生能力的關鍵要素,在以往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會在課堂上展示教學內容,之后讓學生進行操作。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很多學生仍然會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是因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如在教學“制作精美書簽”時,教師可以布置不同的任務。面對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添加一些創意性元素,保證書簽的獨特性;面對基礎較弱的學生,教師只需要讓他們完成相應的基本操作即可。這樣一來,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有所收獲,進一步增強他們的學習成就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改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能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端正學習態度,有效改善課堂紀律。
參考文獻:
[1]徐麗娜.規范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紀律之我見[J].新課程導學,2014(5).
[2]肖年志.信息技術課堂有效評價標準探析[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0(11).
(作者單位:江西上饒婺源縣紫陽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