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梅
摘 要:思維導圖是一種能夠有效將自身放射性的思考具體化的科學方法,作為一種有效組織和表達自己發散思維的重要圖形技術,思維導圖在現代化教學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研究思維導圖在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通過對小學生的閱讀現狀進行充分觀察和研究,在學生的心理輔導課上有效教學生使用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采用集體和小組兩種不同模式的教學方法對思維導圖進行探討,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思維導圖;整本書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7
在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有效運用思維導圖的技巧采用圖文并重的方法進行閱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左右腦的機能,進而有效提高閱讀的效率和質量。在現代化的新課標教育下,學生要學會整本書閱讀,整本書閱讀能更加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思考,充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如何讓學生高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學生要在閱讀的過程中采用適合的思維模式進行閱讀,而思維導圖就是能夠有效促使學生高效完成閱讀的重要科學方法。思維導圖在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讓學生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形成樂學善思的優秀閱讀品質,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
一、問題的提出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知識和能力都是依靠閱讀獲得的,通過閱讀學生能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鑄就優良的學習品質。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學校應當加強對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充分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在現如今的小學教學中,大多數學校和班級都十分缺乏閱讀的氛圍,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不夠,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沒有有效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閱讀效率十分低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能準確理解文章的題意和中心思想,在對文章進行闡述理解的過程中也不能清晰的表達。所以如果不能進一步加強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勢必會影響學生在學習和閱讀的過程中對于知識的汲取,阻礙學生未來的良性發展。
二、概念界定和研究設計
思維導圖是一位英國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的筆記方法,通過應用思維導圖能夠將信息通過圖解或網狀的結構和形式進行具體化的展現和存儲,并有效地對信息進行記憶。根據創造者對思維導圖的理解,思維導圖主要具有以下四個基本特征:首先,思維導圖能夠將注意的焦點有效集中到中心圖形上,讓人們準確快速地抓住信息中的核心部分;其次,思維導圖的主干可以作為分支向四周進行發散;再次,每一個分支上都會有一個關鍵性的圖形或關鍵詞讓人們對分支上的內容能夠進行客觀明顯的理解和記憶;最后,那些不是十分重要的知識點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的分支展現出來,形成一個個樹狀節點結構。
以下是對于思維導圖在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研究設計,在設計的過程中首先要從現如今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入手,確立研究的目標,設置合適的研究內容及方法,然后再運用具體的實踐策略進行相應課題的研究。
三、思維導圖在閱讀活動中的優勢
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策略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地學習,并且構建有效的知識網絡結構,然后整體、有效地把握自己學到的知識,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及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學生的思維導圖有效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根據思維導圖及時調整課堂教學。
(一)有效梳理閱讀思路
根據相關研究證明,人類的思維具有發散性,而思維導圖能夠有效將人們發散性的思維通過具體化的形式客觀、直接地展現出來。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就能夠從原本十分復雜的事物中抓住重點,根據文章的重點再不斷發展和擴散,學生通過思維導圖有效梳理文章思路,從而清晰地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
(二)促進對閱讀內容的記憶
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學生的閱讀中能有效幫助學生將文章的主題和各個板塊的內容緊密結合,思維導圖具有簡單有效、易于被大腦接受的特點,再加上思維導圖能夠將文章通過豐富的圖形和色彩進行簡單展示,更加便于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形成長期記憶,幫助學生更好地閱讀和理解文章。學生在運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會加入自己對于文章的想法及思考,然后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自主學習思考的良好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思維導圖是一種十分科學有效的學習輔助性工具,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閱讀中能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原本書本上十分枯燥的文字變得更加絢麗多彩,變成便于學生記憶的一幅幅圖畫,不僅能夠充分引起學生閱讀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對書本上的信息進行系統化的理解和存儲,并且有效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成長。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對閱讀的內容進行系統把握,有效提高學生整本書閱讀的能力。所以本文提出將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中,通過運用思維導圖的新的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及閱讀能力。
四、閱讀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通過心理活動課初步了解思維導圖
在學生學習使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思維導圖,教師可以通過開展以思維導圖作為主題的心理健康課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思維導圖,并初步掌握思維導圖的優點及繪制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開展心理健康課,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自我介紹做筆記,然后將學生的傳統筆記和思維導圖進行對比,讓學生了解思維導圖具有的優勢和特點,并對其產生充分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本次的主題。引出主題后教師緊接著前面自我介紹的筆記對思維導圖的起源和優勢特點展開細致的講解,讓學生明白思維導圖是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學習成績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保持對思維導圖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在介紹完思維導圖后,教師可以講解思維導圖的繪制法則,通過在黑板上以實際示例進行思維導圖的現場繪制,讓學生對思維導圖的繪制步驟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理解,給學生詳細講解思維導圖繪制過程中的具體步驟和方法,讓學生對思維導圖保持足夠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
(二)以集體統一教學模型引導學生繪制短文的思維導圖
通過運用集體統一的教學模型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體會制作思維導圖的方法及思維導圖具有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實際的例子讓學生自己嘗試通過閱讀文章制作思維導圖,教師在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監督和評價。首先教師要充分講解思維導圖制作的相關要點,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引導,降低難度,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實踐學習結束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實際掌握情況進行展示,加深學生對于思維導圖的認識和理解,并及時解答學生關于制作思維導圖所產生的問題和疑問,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糾正,最后再對學生進行相關性的閱讀測驗。
(三)以小組協作教學的模型引導學生繪制書本的思維導圖
在對學生進行集體統一性的思維導圖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加大閱讀的難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協作的方式完成課外書本的思維導圖的繪制。通過小組協作的教學模式進行的教學模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具體如下圖所示:
首先是在課堂上建立和閱讀材料相關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足夠的好奇心。其次再給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組內討論交流的模式進行課外閱讀的思維導圖的繪制,在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繪制后,教師再在學生的基礎上和學生一起繪制具有示范性的課外閱讀的思維導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學生作為思維導圖繪制的主體,讓學生自己按照教師繪圖的方式進行,最后再給學生安排相關的測驗,檢測這節課程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呂軍.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高考,2020(25).
[2]梁春花.思維導圖在高中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0(12).
[3]韓璐.思維導圖在高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