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芳
摘 要:核心素養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化,其中的“核心”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即培養學生必不可少的關鍵能力和品格。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對培智教育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針對培智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中出現的多種問題和困境,結合教學實踐和學生特點,文章提出了提高培智教育學校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相關策略,并以基于任務驅動的小組合作學習為例在教學中進行實踐。教師采用集體化與個別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在小組合作以外對學生進行個別化輔導,實現其個別化教學目標,提高培智學校信息技術教學效果。
關鍵詞:核心素養;培智學校;信息技術教學;小組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7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33-0032-02
一、 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不貼近生活
陜西省西安市啟智學校共有200余名學生,平均智商低于50,多為中重度智障學生,大多還伴有多重障礙。由于智障學生認知能力差、注意力集中短暫,故教學難度比較大。教師只有將信息技術教學依托于生活化情境,讓教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才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開展有效教學。
(二)教學方法陳舊
培智學校信息技術教師在講授知識點時,往往不太重視學生的主體需求。學生之間個體差異性明顯,針對于視力、聽力、言語、智力、肢體有殘疾的人實施的教育卻沒有因人、因科目而異。
(三)信息技術學科流于形式
當前,許多培智學校的信息技術學科處于“邊緣地位”,學校往往不夠重視信息技術教育對智障兒童核心素養的提升及智力的開發程度,無法保障信息化設備、現代教育技術以及師資力量。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沒有順應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因此,培智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往往流于形式。
二、提升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一)選擇教學內容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信息技術課上,要對智障學生進行有效訓練,教師必須構建生活化課堂,充分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工具性和生活實用價值。
(二)豐富教學方法
1. 合作學習
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不僅能夠給予學生更自由的學習空間,還能夠提高學習效果。在合作學習中,每名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學生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一方面能夠解決問題;另一方面還能學習他人優點,揚長避短,發揮出自己的潛能。
2.任務驅動法
任務驅動法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一種,以任務為主線,基本環節包括教師創設情境、教師幫助學生確定目標、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學習和學習效果評價。
3.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從而激發智障兒童的學習興趣,把教育康復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智障兒童掌握的概念和獲得的技能,只有在具體情境中,才能充分發揮出積極意義。
4.個別化教學法
個別化教學要求教育者針對特殊兒童的天賦潛能及其個性差異,在合理評估其優勢能力的基礎上,提供揚長的個別化學習情境支持,不斷開發智障兒童的優勢潛能,實現智障兒童的優勢潛能的優先發展,進而帶動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從而讓智障兒童在學習中變得更加自信與快樂。
三、小組合作學習實施步驟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圖形的變化”一課參考校本教材《實用信息技術》第三單元“認識畫圖板”。在教學新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畫圖板”并對畫圖工具有了一定的認識,能夠運用圖形和顏色進行繪畫創作。根據智障兒童的認知和操作水平,教師從學生經常觀看的動畫片中選材來設計課堂內容,開展趣味性互動游戲。學生通過操作體驗,從而掌握圖形的選擇、縮放、翻轉操作。
(二)學習者的分析
本課的對象是高年級某班的學生,全班共有9人,其中4人為智力發育遲緩學生,2人為腦癱學生,2人為唐氏綜合征學生,1人為中度自閉癥學生。在這種情況下,全班計算機操作能力比較好的學生有4人,分別為3名智力發育遲緩學生和1名自閉癥學生。
(三)開展小組合作模式
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3個3人小組,每個小組確定一位信息技術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為“小組長”。在完成課堂任務時,小組長負責為本組成員解疑釋惑,或者在遇到問題時和本組成員互相討論,當好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課堂上還會開展組間的競賽,看看哪組最先完成課堂任務。在此過程中,如果“小組長”不能解決課堂問題,就由教師進行個別輔導。
(四)任務驅動模式有效教學
1. 任務設置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一定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發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在“圖形的變化”一課中,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畫圖板中圖形的選擇和翻轉,教師根據智障學生學習特點為本節課設定了三個任務:調節圖形的大小、圖形的水平和垂直翻轉、綜合運用。任務線索環環相扣,學生通過“解鎖”任務獲得成功的喜悅。
2.課堂導入
在“圖形的變化”一課中,教師通過播放學生喜愛的《西游記》,引出可以變大縮小的金箍棒,那么,在畫圖板中的金箍棒怎么變大變小呢?教師布置本節課的第一個任務:幫助孫悟空調節金箍棒大小(圖形的選擇);隨后告訴學生完成這個任務后再進入第二個環節:幫助豬八戒轉過身去,找到花果山(圖形的翻轉);最后的一個任務設置為綜合應用:師徒三人相逢同取經。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合理分配任務,使每位學生都有學習信心。
3.演示講解
教師先要求學生認真觀看教師演示和講解。教師要用簡潔清晰的語言將操作步驟進行歸納總結,讓學生清晰明了,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任務,這樣也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