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裕橋
【摘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能更好的對不同體質和能力的學生進行有效教學。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升具有關鍵作用,同時分層教學也是新課實施下的重要教學方式,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教師需要重視分層教學,同時圍繞學生合理設計分層教學,完善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能,是分層教學的重要教學目的。
【關鍵詞】小學體育;分層教學;開展策略
分層教學是基于新課實施下的新型教學模式,能夠更好的兼顧所有學生的不同能力,對學生因材施教。目前階段,分層教學的開展缺乏一定的實效性,其原因還是在于教師沒有很好的對學生進行細致化、系統性的分層,故而影響了分層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要想切實提升分層教學效率,讓分層教學的開展具備實效,教師還需注意以下幾點:內容分層,圍繞學生;學生分層,兼顧能力;目標分層,穩扎穩打。結合以上層面對分層教學進行深入探究,保證其開展實效。
1內容分層,圍繞學生
學生的體能不同,所教學的內容也要按照學生的實際體能素質進行分層,這樣才能保障學生的體能得到穩步提升。以往教學,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統一性,這雖然保證了教學進度,但影響了部分學生的體能發展,這也對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也造成了直接影響。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性別,分為男女兩組,然后再針對組內的體能差異,進行細致的劃分。比如,男生體能普遍較強,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增加籃球大運動類似的體能項目,讓學生進行籃球或足球的對抗賽,這樣既能得到有效運動,也能讓學生的體能和體育技術得到發展。但在這其中,也有部分學生天生體能較弱,不適合這些劇烈運動。那么針對這部分學生,教師必須再次進行分層,體能較強的學生可以進行籃球等劇烈運動,體能較弱的學生可以進行慢跑、乒乓球等運動,運動強度減半,同時也能得到體育鍛煉。女生一組,在教學內容上要注重體型的塑造,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體操、競走等有氧運動,讓學生學習體育技能的同時,也能對自己的體型得到有效提升。這其中,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意愿和興趣,選擇不同的體育項目進行鍛煉。一切圍繞學生進行教學內容分層,才能讓學生得到體育層面的發展。
2學生分層,兼顧能力
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現象,教師要必須正視這種現象,同時兼顧學生的不同能力,對學生進行教學分層。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能力循序漸進的得到發展。教師不能“揠苗助長”,那樣既不能提升教學實效,也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害。
例如,在跑步運動中,教師可以先針對全體學生進行一個隨堂測驗,設置不同的跑程,按照學生跑步的完成時間,兼顧學生的實際能力進行分層教學。比如,跑程400米,如果學生的能力屬于正常范疇一般在70秒到90秒左右。如果少于這個時間,則說明學生能力較強,屬超常發揮。如果多于這個時間,則說明學生的跑步能力較為弱勢。那么針對學生不同的能力,教師要將學生進行能力區分,根據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加強指導。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要適當加長跑程,并且在時間上嚴格控制,激發學生更多潛能。如果學生能力尚可,但缺乏跑步技巧的學生,教師先要傳授學生跑步技巧,再縮短跑程,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生的跑步既能。如果學生能力較弱,那么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人能力,靈活調整跑步運動的教學方案,可以讓學生進行接力跑或慢跑,貼合學生的能力合理規劃。
3目標分層,穩扎穩打
在新課實施下,教師應更加注重教學的實效性,而非一味追求教學進度。那樣不但不能提升教學質量,也不能完善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因此,在分層教學中,教師針對教學內容,設置目標分層,在教學當中穩扎穩打,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才能構建小學體育高效課堂。
例如,以跳遠運動為例,教師要針對這項教學運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情況,制定目標分層。比如,第一階段目標,要讓學生勇于嘗試。那么在運動中,教師可以增添其趣味性,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進行跳遠合作,兩個人同時站在原點,必須同時跳出去,小組才算完成任務。如果在口令開始后,小組有一人沒有跳遠,則視為失敗。這個階段主要是讓學生敢于參與運動,教師先不要急于計算學生的跳遠成績,先讓學生參與進來,再進行運動指導。第二階段目標,要規范學生的動作。學生愿意參與到運動當中后,教師就要規范學生的起跳動作,讓學生學習正確的起跳姿勢。第三階段目標,提升學生的跳遠能力。在進行了前期工作后,教師可以針對性的提升學生的跳遠能力,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按照這三個階段目標進行分層教學,穩扎穩打,才能切實提升學生的體育綜合能力。
結束語: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分層教學有助于加速高效課堂的構建,也能更好的對學生因材施教,完善綜合品質。教師要重視分層教學,切實圍繞學生制定合理的分層教學計劃。根據學生的能力以及體質上的差異進行細致劃分,兼顧所有學生不同的差異性,貫徹分層教學的宗旨,提升分層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楊楠. 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 小品文選刊:下, 2019, 000(007):1-2.
周成蘭.小學體育教學發展學生體育素養的策略研究[J],小學時代, 2019(2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