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娟
【摘要】? ? 混合式教學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所誕生的一種先進教學模式,充分混合了線上與線下教育的優勢。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已大膽嘗試混合式教學,但從實踐情況來看,仍然存在著“學用分離”的弊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產出導向法”是具有我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學用一體”。鑒于此,本文嘗試將“產出導向法”引入至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以探索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并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 ? 大學英語? ? 產出導向法? ? 混合式教學
引言:
隨著“互聯網+教育”改革地不斷深入,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先進的科學技術已引入至教育領域,教育也開始從線下走向互聯網,教育形態發生了重大變革,同時也誕生了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混合了線上與線下教育的優勢,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與效率。但混合式教學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只是將線下的課程資源遷入了互聯網,仍然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的英語技能提升有限。
鑒于此,本文將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引入產出導向法,探討基于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提出具體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提供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
一、理論基礎
1.1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為POA)是文秋芳教授結合我國的英語教學特色所提出的一種全新教育理念,該理念認為課堂教學應以“學習發生”為終極目標,提出了“學生中心說”,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以“學生能學到知識”為目標,實現“學中用、用中學”的學用一體。
基于POA的教學活動包括驅動、促成與評價三個階段,其中驅動階段是教師結合教學任務配置產出任務,由學生具體實施完成,在任務執行過程中學生會根據英語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分析自身在語言表達、詞匯應用方面的不足,進而會產生學習的內驅動,驅動學生主動學習;促成階段涉及輸入與輸出,由教師結合教學內容提供輸入材料,并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加工,以獲取完成任務所需的詞匯、語言表達、語法結構等信息,促成任務的完成;評價階段是教師結合學生任務完成情況進行即時評價,并根據評價結果作為補救性教學。
1.2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教學是“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所誕生的一種新興教學模式,實現了面對面課堂教學與在線網絡教學的混合,實現了在線學習、課內應用與課外實踐的混合。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具體可分為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階段,課前階段由教師結合教學計劃設計微課、慕課等課程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資源,使學生能夠在課前自主根據教師分配的任務單完成學習任務;課中階段是由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反饋結果進行答疑解惑,并建立課中學習任務,由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學習,鞏固課前學習成果;課后階段是教師結合課中學習的反饋評價,為學生布置課后學習任務,使學生能夠鞏固課前、課中的學習成果,并鼓勵學生課外實踐,實現知識的內化。
二、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作用
2.1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水平
目前,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通常采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通過口頭傳授的方式完成英語知識的傳授。英語對于我國大學生而言,屬于第二語言,而且國內缺乏相應的語言環境,采用灌輸式教育只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英語語法或詞匯等知識,很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易產生抵觸心理,無法提高學生英語水平。將產出導向法、混合式教學引入至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學方式向互聯網延伸,學生成為英語學習的主體,能幫助學生建立英語學習內驅動,使學生能主動學習,促成英語學習任務達成,有助于提高學生英語技能。
2.2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全面發展必須提供優質的教育,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入先進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競爭中具有良好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將產出導向法引入至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培育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2.3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目前,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開展的并不理想,許多大學英語教學仍然以應試教育為主導,并不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無法綜合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在課前利用網絡在線學習平臺為學生配置產出任務,由學生根據任務與教學內容進行自主探究,在課中再結合學生的學習反饋進行引導與教育,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并結合評價反饋結果進行補救性教學,課后再利用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布置課后實踐任務,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內化與實踐,有助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
三、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驅動階段
教師在驅動階段應根據學情分析結果、教學內容明確課程目標,并再分解為單元教學目標,明確單元產出目標。大學英語的單元產出目標分為語言、交際目標2類,語言目標是在單元教學中、在交際活動中所需要運用的語言,為交際服務。混合式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互聯網+教育”的優勢,結合單元產出目標,制作線上課程資源,并在單元教學開展前推送給學生,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實現學生線上輸出嘗試。
教學實踐中發現,許多學生缺乏自信,或者膽怯,在課堂教學時難以進行輸出,而線上課程由于不進行面對面授課,學生在屏幕后自信心增強,會踴躍發言,積極完成任務,教師能直觀地了解學生實際情況,并能靈活地結合學情調整教學內容,有效地保障了教學有效性。
例如“Unit 2 The Office”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商務禮儀、商務交談、熟悉辦公室環境等,單元設計理念應以成果為導向,確定的成果目標是“要求學生熟悉辦公室”,并以此為目標分解為4個任務:任務1,熟悉辦公用品,各辦公用品的具體功能;任務2:商務禮儀有哪些禁忌?任務3:介紹辦公室?任務4:如何寫名片?。成果目標確定后教師可準備輸入材料促成成果目標達成。
3.2促成階段
促成階段是產出導向法的核心,其目的是利用分任務地輸入學習,降低學生完成任務難度。大學英語教學在促成階段的內容組織不能局限于教材,應結合學情、教學目標設置合適的課堂活動,既要有單純的模仿性學習,也要有交際為目的的語言輸出;既要有對課文內容的基本講解,也要有分析、評價、實踐應用的高階內容。鑒于此,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應充分融合線上、線下教育的優勢,再結合驅動階段所確立的任務,給予多方面的輸入支持,確保學生能夠實現產出目標。
步驟1:
教師應結合分任務認真準備輸入材料,如任務所需的語言表達、語言結構、內容知識點等輸入材料。輸入材料應結合學生現有知識結構,并多應用多媒體等技術。例如“Unit 2 The Office”單元便可以結合所構建的4個分任務制作微課,主要介紹辦公用品及其功能,介紹商務禮儀,以及如何介紹辦公室與寫名片等,微課應短小精焊,并充分應用課文中的詞匯與語言。
步驟2:
教師將所制作的輸入材料推送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可利用網絡學習平臺接收輸入材料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并完成分任務。另外,教師還應準備與之配套的練習,并要求學生進入群組進行討論,實現語言表達、語言結構的初步輸出。例如“Unit 2 The Office”單元教學時,教師在課前將微課推送給學生,并準備配套練習,同時構建學習小組,由學習小組創設一個辦公室環境,并采用英語介紹辦公室等。
步驟3:
教師及時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情況,并收集學生課前練習結果,分析、發現學生課前學習問題;然后針對學生學習問題開展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主要以疑難講授、指導應用等為主,并組織學生開展與分任務相關的活動,以達到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英語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例如“Unit 2 The Office”單元教學時,教師監督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并結合練習結果開展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可構建學習小組,由學習小組模擬辦公室交際環境,熟練掌握相關商務禮儀。
步驟4:
教師結合學生課堂教學學習情況,以課后作業的方式由學生完成分任務產出。同時,教師還應根據課堂教學的反饋結果,制作相關的課件、微課,以鞏固學生課堂學習成果。例如“Unit 2 The Office”單元教學時,教師可布置學生課后設計自己名片的作業等。
3.3評價階段
評價階段應遵守“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理念,采取機器、教師、自我、同伴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機制。其中機器評價是利用智能算法對學生線上練習情況進行評價,如練習成績、知識點掌握程度評價等;教師評價是由教師對學生在課前、課中與課后的學習態度、學習過程與學習效果進行全面評價;自我評價是學生利用網絡在線學習平臺填寫自我評價表,以幫助學生發現自身優勢,反思不足;同伴評價是組內、組間同伴進行互評,促使學生共同成長。
四、結束語
大學英語學習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大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強調語言的應用性。產出導向法強調“學用一體”,克服了傳統大學英語“學用分離”的弊端,有效地提高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與效率,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英語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先進性,提出了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有效地發揮了線上、線下教育的優勢,使混合式教學真正適用于大學英語教學。
參? 考? 文? 獻
[1]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 40(03):348-358.
[2]徐羽,藺朝坤.基于“產出導向法”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踐分析[J].海外英語,2021,22(04):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