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露艷
摘要:數學審題能力是學生快速獲取數學題目關鍵信息并對數學信息進行有效處理的綜合能力,本文圍繞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展開論述,闡述數學審題能力的內涵,基于實踐的層面提出具體的培養策略,以期促進我國小學階段數據教育改革的實施,提升學生的數據綜合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據教育;審題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數學綜合能力的基礎性課程。但對于部分小學生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較弱思,且缺乏科學的審題方法,導致在數學解題過程中容易出現審題不清、審題不準的問題,不能正確解答數學題目。因此,小學數學教育中,教師應當注重學習能力的提升,注重審題能力的培養,促進數學綜合能力的形成。
一、數學審題能力的基本概述
審題能力是數學解題的重要能力之一,“審”最基本的含義是詳細探究考察,“審題”也就是正確理解題目的意思。在“審題”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已有的感知基礎,對相應的問題加以分散、聚合,找出關鍵信息,實現題目解答。也就是說,學生對于數學問題本身的還原能力以及發散和聚合能力均屬于審題能力的關鍵環節,這也是實現數據解題的基礎所在。小學生思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以形象化思維為主,在數學題目的解答過程中,通常會通過直覺來判斷題目的含義,以印象、感覺為主要思考方式,在較大程度上影響審題的質量與效果。例如在數學教學中,針對于典型例題教師會進行重點講解,反復強調思維過程。部分學生會出現“死記硬背”的學習模式,進入思維的誤區,沒有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也沒有掌握具體的審題方法,遇到類似題目不會細致考查與理解,而是急于下筆,這就會導致不能更好地挖掘題目所包含的隱含條件,局限了解題思路。因此,在數學能力培養中,應當重視審題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促進能力與素質的提高。
二、小學數學教育中審題能力培養的主要策略
(一)加強理論研究,明確影響學生審題能力形成的影響因素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影響學生審題能力的因素較多,概括而言,包括知識儲備較少、學生存在消極心理因素以及題型變化的多樣性。從心理因素來分析,主要表現于孩子在審題過程中會遇到一定的心理障礙,例如思維定勢、懶惰心理。思維定勢是一種習慣性的思考模式,在實踐中已經形成了慣用的、格式化的習慣,學生主觀意愿上會沿著特定的思路方式進行思考。這種思考模式能夠有利于簡單學習問題的解決,但對于復雜問題則會表現出無從下手。而懶惰心理則是一種缺少責任心與時間觀念的表現,在做題過程中依賴性較強,不愿主動動腦筋,不愿主動思考,而在其內心卻將這種懶惰的思維歸納為“不會做”。懶惰心理非常危險,會阻礙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成,長此以往,則會形成不好的審題習慣,影響審題能力的提升。而題目變換的新穎多樣,也是重要影響因素,在激發學生思維的同時,也對學生審題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需要具備更強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信息收集及分析判斷能力。
(二)加強方法指導,引導學生明確審題的重要意義
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對審題形成正確的認知,增強學生在做題過程中的責任感。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做好認真讀題的榜樣示范作用,并且為學生留足審題訓練的時間,在作業批改后,引導學生進行審題不清而造成答題錯誤的反思,體會認真審題對于做對題目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教給學生完整的審題方法,明確步驟。第一,讀通題目意思。這是審題能力培養的關鍵步驟,需要訓練學生讀通題目的能力,做到不增減、不讀錯。第二,讀準題目意思。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形成嚴謹、認真的態度,通過出聲讀題、指讀、標注讀等方式,持續增強讀題的綜合能力。第三,讀懂題目意思。 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句,準確理解其意義。例如在一些題目中會進行選擇“正確答案”和選擇“錯誤選項”的陷阱題,通常情況下的練習以勾選正確答案為主,就會導致部分學生不認真審題,沒能抓住題目關鍵字,出現做題失誤。因此,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讀題習慣,咬文嚼字,形成認真的審題意識,通過標注、畫特殊符號等方式,提醒對關鍵信息的檢索與理解
(三)加強對比性審題訓練,提高審題的準確性
對比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小學數學審題訓練中,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持續的對比訓練,發現不同問題之間的差別,進而提高問題分析與解決的能力。在日常的審題訓練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選擇具有對比性特性的題目進行訓練。例如一些同類型數學題目,可以通過改變已知條件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實現對比分析,引導學生找到不同題目表述方式的差別以及解決此類問題的核心步驟,不斷體會數學題目表達的多樣性,持續提高審題能力,讓學生增強數學題目識別的敏感性,抓住關鍵信息加以分析,提高答題準確。例如在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找規律》的練習題目中,就可以根據不同的規律設計不同的題目,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性練習。例如“路燈安裝”的題目,在一條大道全長160米大道上安裝路燈,在指定兩盞路燈間距(如6米或8米)的條件下,設置不同要求下總共需要安裝多少盞路燈,分別包括道路兩旁都安裝路燈、只在道路一旁安裝路燈、道路兩端不安裝路燈等。通過這個過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兩旁”、“一旁”、“兩端”,加深對題目的理解,找出不同條件下的規律,順利解答,提高審題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儲備與較高的認知水平,需要具備良好的讀題習慣并掌握有效的思考方法。在小學數學的教育過程中,應當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與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
參考文獻:
[1]謝艷.淺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9):169-170.
[2]何樹星.小學數學中年級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策略分析[J].新課程,2021(35):193.
[3]李碧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的研究[J].家長,2021(2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