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荔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2017年10月18日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此后每年伊始,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發布中央一號文件,對不同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2021年2月25日,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至此,國家以法律的形式,來推進鄉村振興工作。
關鍵詞: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思考
鄉村振興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大振興。而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靈魂,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內生動力,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尤為重要。處于貴州西部的水城,有著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間文化,有著燦若繁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創新性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水城鄉村文化振興上大有可為。
一、非遺名錄繁多是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先決條件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水城目前有各級非遺項目126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8項、市級18項、縣級98項。已基本完成市級以上20個項目數字化管理和數據庫建設工作資料收集工作。有區級非遺項目資料:錄相帶50余盒、光盤40余張、文字記錄60萬余字、照片6000余張、錄音18小時;收集實物布依五等裝、苗族服飾、彝族彩布貼花等服飾、鞋等各類實物100余件,展于水城區非遺展示館內。諸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水城這片古老土地上生活的先民,留給水城各族群眾的寶貴財富,是水城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換言之,把這么多祖輩留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在此基礎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民族自我文化的自尊自信自強,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光大。通過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解決鄉村振興中產業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過程中鄉村群眾主體意識覺醒、解放思想、提升綜合素質,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化于村民文化思想和價值觀念,并實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向復興。
二、傳承隊伍壯大是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推手
任何一項文化,都需要人來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樣需要更多的文化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涉及民間文學、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傳統醫藥等等。大部分領域,如口頭文學、民間繪畫、表演藝術、手工技藝、民間知識等,一般是由傳承人口傳心授而得以代代傳遞、延續和發展。在這些領域里,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亦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的寶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代表人物。他們可能是家族傳承中承上啟下的繼承者,也可能是社會傳承中承上啟下的繼承者,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目前,水城有各級非遺傳承人共92人,其中省級11人、市級29人、區級52人。可以看出,要做好水城126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傳承人遠遠不夠,必須創新性加大傳承人的培養培訓力度,讓傳承隊伍發展壯大,成為創新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具體推手。
三、政策保障是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堅強后盾
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離不開政府各級各部門的政策保障。為了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水城創新性探索出一系列成功的保護政策。一是成立了水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該中心是專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管理部門。二是修建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展示,其間保存著珍貴的文化檔案和相關實物資料。2015年以來,水城區非遺中心還組織實施、督促完成了苗族、彝族、布依族等8個非遺傳習的建設。三是在經費上給予保障。2006年至今,政府共投入經費400余萬元,用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搶救、普查、申報、數據庫建設、傳習所建設、宣傳、展示、交流、推廣等工作。四是有傳承保護政策措施。先后制定了《水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案》《水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所建設實施方案》《水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扶持實施方案》等,以文化繁榮助力鄉村振興這一系列創新性政策,不斷促使水城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揮作用,進而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四、鄉村振興是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終極目標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整體性、綜合性的大工程,不僅要推動鄉村物質文明的深化發展,更要推動鄉村精神文明的高度繁榮,促使鄉村精神與物質共同發展。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振興。在十九大報告中,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句話為我國文化建設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優秀農業文化深厚內涵,弘揚紅色文化,傳承和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最終目的,就是繁榮發展鄉村文化,助推鄉村文化振興,進而實現鄉村振興這一偉大終極目標。
總之,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水城鄉村文化振興,是新時代鄉村振興建設的需要。水城有著名錄繁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一大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隊伍,有著成熟完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政策,只要堅持并創新性發展,一定能夠促進鄉村文化振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為其注入源源不竭的文化力量,創新性傳承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大有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