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艷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注重批判性思維的作用,運用多種輔助教學策略,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初中數學教師可以利用課堂設置疑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與生活辨析相接軌等策略,將學生帶入各項情境模式之中,充分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為學生帶來全新的數學學習體驗。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批判性思維;教學設計
一、 引言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初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以及數學知識點的講解,從而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有所忽略,導致學生自身無法主動積極學習,數學基礎認知不牢固,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面對此種情況,初中數學教師必須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在課堂中提供可以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良好環境,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質疑,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二、 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
(一)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望
在素質教育與新課改的推進過程中,其始終都強調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格外注重增強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意識與水平。如若想有效增強學生的探究水平,則不僅需要讓學生自身具有數學知識體系,還需要提高學生對初中數學課程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探究意識,而后促使學生在個體意愿的強烈驅動下主動完成探究行為。傳統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形式,往往都是在靜態的課堂教學環境下,教師將教材中的知識點有效進行整合,而后反復向學生進行講解,從而幫助學生增強自身數學知識積累量,此種教學策略雖然會有一定成效,但是卻嚴重桎梏了學生的探究意識。數學批判性思維的培養需要建設學生的思維傾向,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地對數學教材進行探究,給予學生持續且強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
(二)推動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
初中數學教材主要是由代數以及幾何兩部分構成,并且在解題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代數部分需要應用幾何解題、幾何部分需要應用代數解題的情形。此種現象的發生就要求學生必須牢牢掌握幾何與代數兩部分知識,與此同時,學生還必須學會應用知識遷移的策略將幾何與代數知識點進行融合關聯。如若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應用題海戰術策略,雖然也可以獲得知識整合的成效,取得一定程度效果,但是此種教學策略更注重學生靜態知識的積累。如若初中數學教師想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則必須培養學生形成可以獨自進行知識整合、遷移以及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與批判的能力,并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當初中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后,其可以將知識遷移作為數學知識點學習的中介,將反思與批判作為知識最終學習的歸宿。
(三)提高學生數學實踐水平
當初中數學教師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時,必須著力克服數學課程自身具備的形而上學的原則,促使學生在意識與實踐的辯證關系下增強自身批判性思維意識。因此,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拓展學生視野,利于學生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三、 批判性思維概述
批判性思維屬于一種極為高級的思維形式,其主要特征就是反思,學生如若想要牢牢駕馭此種思維能力就需要判別哪些問題需要進行修改、哪些需要信任,學生自身需要具備較強的實事求是精神。學生首先需要主動發現問題,而后對問題開展帶有批判性的探究,最后能妥善解決問題,這三個環節必不可少。數學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自身需要具備極強的邏輯性,而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可以促使學生深入掌握數學概念與認知,同時還可以指引學生進行數學推理。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不應僅僅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還需要充分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有針對性地為學生灌輸批判性思維意識,培養學生形成縝密的邏輯思維。
四、 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指引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是學習的指引者與組織者,需要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為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在課堂中為其進行專業指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批判性思維就是應用一定的思維評價標準,對思維積極進行改善,是一種十分科學的反思性思維。初中數學教師往往會利用問題引入批判性思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探究。初中學生自身往往不具備主動批判的能力與意識,無論是教師課堂教學策略還是數學教材內容,學生都不會主動地產生質疑。數學教師需要培養學生建立主動思考的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例如,當初中數學教師講解“勾股定理”知識點時,就可以在課堂中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與探究,并為學生布置一道課前問題:“如今有一架斜依在墻上的梯子,地面距離梯子頂部的距離為4米,此時,梯子下滑了1米,那么梯子的底部會出現哪些變動呢?”依據教材之中的勾股定理概念,學生之間會展開激烈的探討,由于學生自身解題思路的不同,會彼此之間進行知識點的辯駁,教師可以從旁給予合理指引。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為學生展示了生活真實案例,并指引學生進行激烈的探討,有效活躍了課堂氛圍。在討論過程中,學生由于自身差異性會導致意見發生分歧,從而促使課堂進入激烈的辯駁環境中。在此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若要保證自己觀點的正確性,就必須辯駁其他同學觀點中存在的錯誤,在不斷的辯駁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地達成學習共識,從而提高自身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打造課堂活躍氛圍
在初中數學課堂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充分展現自身個性,如若學生僅僅進行死板的記憶與模仿,將會導致學習過程十分枯燥沉悶,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與創新思維。因此,數學教師需要充分探究學生想法,構建良好的教學情境,打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大膽發表看法,勇于質疑問題,從而充分展現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例如,當初中數學教師講解“圓”知識點時,就可以布置下列問題:“現有一個圓,半徑為10厘米,在圓中具有兩條平行弦,分別為9和13厘米,現求兩弦之間的距離。”在面對此類問題時,學生往往會將思路局限于兩條弦分別處于兩端的情形上,從而忽視兩條弦也有可能同時處于一端的現象。數學教師在布置數學問題時,先為學生布下“陷阱”,而后再指引學生在充分的討論與思考過程中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習慣性運用批判性的思想對自身數學認知重新進行審視,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