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敏喆
摘要:對于課程的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開展,那么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過程中,人文素質已經逐漸成為很多學校以及很多教師棘手的問題。而且歷史與社會這一科目,其實三個方面的一個綜合,主要是歷史、地理以及社會科學。如果在課堂中對人文素質進行持續不斷的培養,對學生思維能力以及智力開發都是有幫助的。
關鍵詞:人文精神;培養策略;人文素養
引言
目前處于初中課程改革階段,格外的關注學生們人文素質。但是就教學形式以及模式來講,還是存在大量學校僅僅關注學生考試成績,并沒有去注重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假如只通過這種形式來培養和以及教導學生,學生只會有很好的成績,能夠輕松的應對考試,可是學生們所儲備的人文知識卻很少。其實一大部分的教師也已經了解和知道這個問題,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思考,對這一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幾點看法,且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從教材中挖掘人文思想
在《歷史與社會》的新課程中已經提出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課程來對人文素質進一步的提升,并且最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歷史與社會》這本新課程對人性的特點描寫的更加清楚,是一門進行公民教育人文性很強的綜合課程。所以就需要合理有效的把握住教材,以教材為基礎來逐步的從教材中找到人文因素,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們和歷史相互的聯系在一起并能夠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進而慢慢從歷史中感悟到那些蘊藏在人文知識中的樂觀、進取的人生追求,領悟人文精神的真諦,在這種情況下就能夠形成人文素養。而且《歷史與社會》需要學生們學習的不僅僅只是教材上有關人文知識,還需要適當性的增加大量豐富關于人文精神的內容,這既能夠讓學生們們的眼界有所開闊,也能讓其增加學習的熱情以及積極性,增強人文意識。
2.轉變教學觀念并落實人文教育
在現階段要是想讓學生們培養人文精神,就需要在中學課堂中逐步轉變教學觀念以及思想,而且學校想要讓素質教育順利進行下去就需要對學生培養人文素質,最至關重要的是在培養人文精神的時候也會讓自身歷史知識有所加深,也學會了如何從人文這個角度來對歷史問題進行準確無誤的分析,所以就要讓教師首先來改變教學觀念,也就是改變教學模式,在教學中加入一些新的教學方式,并在課堂中適當性的加入比較有趣的情景,優化教學環節,與此同時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對學生們人文教育的培養,實行素質教育,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非常樂意并主動去發現身邊一些人文現象,從而對人文素質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比如,在教材中都學習過“隋煬帝開鑿大運河”,教師都會先去告訴學生們隋煬帝是一個暴君,下令修建大運河,即使讓南北方的交通更加的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南北方文化的傳播,可是在這項修建大運河的工程中,有很多的民工都因為各種原因失去自己的生命,讓很多的家庭都支離破碎。并且還要讓學生們知道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其實主要也是為了自己方便去江南等地游玩,所以千方百計地去剝削窮苦人民。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隋煬帝時,能夠對這個歷史人物做出辯證的評價。這樣一來,在課堂中落實人文教育,就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了他們的人文精神。
3.利用多媒體教學豐富的教材內容
在中學歷史與社會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多通過多媒體教學就可以讓學生們在眾多教材中去了解以及掌握人文魅力。現階段處于信息時代,就可以多運用多媒體、投影儀等技術來把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可以打破之前只用教材的局限性,把教材中的一些歷史典故和傳說都可以通過視頻以及畫面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們,這樣學生們的視野會得到拓寬,對相關歷史知識的了解也會加深。比如在教學一些地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需要展示有關地勢特點以及氣候特點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學習起來輕松,也能領略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特點,提升人文魅力。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模式可以給學生們一個思考的空間,提升其思維能力,于此同時還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比如如果叫聲在課堂上向學會們教學歷史事件的時候,就可以用多媒體這種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對于“珍珠港事件”“華盛頓會議”“九一八”等事件通過多媒體將這些事件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學會分析歷史事件的異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
4.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提升人文素養
現在大多數的教書都會讓學生們去閱讀史書,因為這不僅能夠學習大量的歷史知識,還能夠讓其人文精神有一大步的提升。假如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教師已經把教學想法和觀念轉變過來,也運用了多媒體等技術來對教材進行一定的豐富,但還是需要創建一個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經過教師孜孜不倦教導之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們人文意識有所提升。而且在之前很多教師僅僅只是在課堂上給學生們傳輸相關知識,然后就需要把知識全部背下來,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無法激起學生們的熱情以及學習的積極性。其實教師都明白也都知道,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擁有一個和諧開放的課堂氛圍會讓學生人文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所以教師需要把以前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變,努力做到讓課堂的氛圍更加的輕松愉悅,也要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讓學生們可以主動的加入課堂這個氛圍中來,從而可以讓課堂的氛圍以及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輕松和和諧。教師還要持續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孜孜不倦的教誨,從歷史知識走向生活,讓其充分并清除的意識到目前自己所需要的完成的責任以及義務,也能讓學生們可以打開自己的眼界,與此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文素質。
5.結論
總而言之在現階段初中歷史社會課程中,需要持續不斷的把學生人文素質給培養起來,但是如果只依賴于方式方法是完全不行的。教師需要從教學想法觀念以及課堂氛圍等方面,然后在運用一些教學發方式方法,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其人文精神有一大步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周賢莉. 講與不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講述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9.
[2]朱如意. 近代歷史人物教學中初中生家國情懷培養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20.
[3]梁粵東. 初中歷史學科“人文素養”培養問題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0.
[4]郭云. 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策略探討[A].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年教育創新網絡研討會論文集(一)[C].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