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
摘 要:幼兒教育作為人一生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于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家庭和幼兒園需要共同努力,商討家園共育的理念和平臺的搭建,落實家園共育的各項舉措,優化家園共育的策略,盡最大努力的發揮二者的合力,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
關鍵詞:幼兒教育 家庭教育 生活習慣 家園共育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表示:“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考量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學前時期需要學習和發展的關鍵內容,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積極促進自身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為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園對在園幼兒的生活習慣養成狀況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很多幼兒存在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挑食偏食、不能安靜進餐、愛喝飲料、沒有午睡的習慣、晚睡晚起、生活作息混亂、睡姿不正確、不主動刷牙、飯前便后不洗手等。幼兒園和家庭都應把自己當作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力量,家園共育是實現家園相互合作,促進教育同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途徑。本文對如何在家園共育中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運動機制了進行了幾點思考。
1 建設共育理念,構建家園一致的教育環境
夸美紐斯建立了統一的學制,把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階段是嬰兒期,在一歲到六歲時,學生要到母育學校,也就是在家庭中,成長期間得到父母給予的教育。德國著名教育家福祿培爾就主張培養幼兒時,應遵循順應自然的原則,中國也有“王化始于閨門”的見解,現代心理學和教育學也將習慣養成非常重要的三個時期歸為四個時期:幼兒期、童年期、少年期。幼兒期(3-6歲)又是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在古代傳統教育中也存在著“家庭教育”的模式,在古代階級社會中無論男女都會在家接受教育,比如初步的禮儀規范,數的概念等。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雷沛鴻先生也認為重點培養日常生活所的良好習慣。所以在幼兒園中,幼兒教師應該要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但是目前,嬌慣、溺愛的家庭教育方式導致幼兒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行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合作互動,沒有形成合力,沒有找到兩種教育的平衡點,使得幼兒在學校中養成的良好習慣在家中沒有得到延續。在教育的大趨勢、大環境下,“家園共育”是現在普遍倡導的教育模式。我們反對一元角度看待問題,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有各自的優勢,也在一定條件下也有不可否認的缺點,所以“家園共育”可以很好地將學校與家庭的優勢相結合,將這兩個重要的系統機制統一起來,對學生的教育將會有很大的益處。
家園合作共識是家園共育關系建立的基礎和前提,我們決定先從理念層面下手,要改變家長的教養方式,先改變家長的教養理念。幼兒園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幼兒園生活習慣教育活動,幫助家長建立對生活習慣養成家園共育的意識,雙方在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構建家園一致的教育環境。
2 搭建共育平臺,加強對家園之間的教育交流
搭建多種共育平臺,鼓勵家長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到幼兒園的教育活動中,或從事其他服務,為家園共育注入新的源泉和活力。
首先,為了建立家園共育模式下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運行機制,我們建立起家校共同聯合、交流溝通的平臺。如今,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幼兒園與家長的溝通可以不僅僅局限在幼兒接送時的交流,我們利用QQ群組、微信群組進行交流,推選出家長代表,組成家長委員會,讓每一個家長都能參與到學生生活習慣養成的活動中。第二,幼兒園要定期開辦幼兒專家教育類講座,不僅幼兒教師要進行學習,家長也要學習,雙方將各自扮演的角色定位清楚,不要造成互相推脫責任的后果。這樣雙方都能夠更新教育理念,家校更容易合為一體。最后,勤于開展家長交流會,每一位幼兒在習慣的培養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問題,家長與家長,家長與教師要經常交流,進行經驗之談,及時糾正問題,做好家長的榜樣,教師的榜樣,雙方都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3 優化共育策略,建立家園合作的教育機制
由于目前時代的快節奏性,許多家長與教師針對幼兒習慣養成方面,只會過多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而忽略生活習慣的培養。我們可以在中小學,甚至是大學階段看到一些學生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休息時間的控制、餐桌的禮儀遵守等。可想而知,這是幼時就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致成年之后還是“生活習慣中的巨嬰”。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教師都應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所以在幼兒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家長與教師應共同探索在“家園共育”模式下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運行機制。
“家園共育”模式下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運行機制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大家不斷去磨合與完善,這樣達成的教育合力才會發揮出最大的力量。這就需要每個家長與教師多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善于理解、勤于交流。為幼兒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家園共育教育發揮出最大的效果,從而為幼兒的未來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實踐研究》部分研究成果,課題編號:ND208511。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 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組.幼兒園家園共育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