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艷
摘要:職業高級中學德育課程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我國教育教學專業德育課程卻難以發揮其作用。一方面,學生對這門學科不感興趣,厭倦或無法學習,另一方面,教師感到痛苦和無助。德育教師通過教師反思找原因,通過教學嘗試解決問題,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開心。
關鍵詞:職業高級中學;德育課;教學反思
引言
德育課程是職業高級中學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備的基礎課。職業教育要進一步發展,必然需要加強職業高級中學的德育教育,充分發揮德育課程的教育功能。但是,從目前來看,職業高級中學德育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對于學生來說,被認為是中學般的政治課、睡眠課和游戲課。教師和中學政治老師一樣無能為力。中學政治是“次要學科”,在職業高級中學德育是文化課,兩者都沒有得到重視。學生缺乏主動性、熱情、疲勞,或者對家庭作業和考試缺乏學習或興趣。因此,如何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程的興趣,提高德育課程的教學效果,真正實現德育課程的教育功能,是擺在所有德育教師面前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一、職業高級中學德育課教學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1)教師的原因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但是有的德育教師沒有重視學生為中心的重要性,堅持傳統模式教學,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此,課堂教學必須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識的實用性。此外,由于教師行業是一門藝術和創造性的工作,在職業高級中學德育的教師必須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以及能夠有效地傳達自己的知識給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
(2)學生的原因
教學方法是在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有機地集成起來的過程。教師的“教”是非常重要的,學生的“學”更重要。由于中職學生的文化基礎較差,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差,學習動機和學習往往是很低。其結果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道德教育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的獨角戲,這是不可能實現教與學的效果。
二、職業高級中學德育課教學提升的策略
(1)德育教師要不斷學習和持續改進
第一,加強道德修養。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做最好的榜樣,德育教師要更加注重自身的德育,整合師德與相關職業道德,在教育學生中自我教育,自覺進行職業道德教育。教育、奉獻和愛心、努力進取、關心學生,一個忠心愛國、畢生為人做榜樣的愛國教師站在講臺上。有意無意地影響學生。
第二,學習強化。當今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日新月異,作為德育教師,既要愛學習、要學好、要學專長,還要把握新的教育理念、關注時事。只有通過思考,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將知識應用于發展的需要,才能使我們的德育課程“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將生動的事例與理論聯系起來。只有吸引學生,才能真正實現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目的。
第三,勇于反思自己的行為。德育教師要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德育教師不僅要有博大精深的學科知識,更要勇于反思和實踐,不斷提高專業技能,不斷探索和掌握教學技能,把教育理論付諸實踐。結合課本內容開展傳統美德教育,注重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感,形成健康的人格,結合學生的故鄉、故鄉、學校、自然、時事、政治等進行公民道德教育,打造社會熱點。結合,組織學生進行社會研究,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或論文,通過探索社會問題激發社會責任感,將學生的行為規范與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的教育聯系起來。
(2)動員學生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把知識作為情感進行傳遞。適當運用網絡化、視聽、投影、圖畫和多媒體輔助教學設備,通過體驗式、項目式、小組學習、探究式學習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協同學習,讓學生在不斷的“反思”中學習。辨別是非,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培養中職學生的探究能力、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分析能力、表達能力。教師是課堂培訓課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及時糾正和建議學生的觀點,解決研究中的困惑和思想困惑,使教師傳授的原則成為學生行為的坐標。
(3)設計更貼近學生的各種考試評價方式
過去,考核方式是學生通過記憶使用的單一閉卷考試方法。教師受苦,但學生不領情。通過反思,評價方法貼近學生個體和時代,注重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學習和生活實際進行評價。有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打破封閉式題型設計答案的統一性,探索開放性題型,努力增加答案要求和設計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鼓勵學生發表意見和獨立思考。
(4)德育班與學校德育活動進行有效地結合
職業高中德育活動較為豐富,德育過程也不斷深化,通過教授日常行為規范、展示職業技能、營造班級文化、校園文化、德育教師參與或運用這些方式,給學生積極的暗示。德育教學和學校德育可以實現一致性和擴展性。
(5)利用社會和德育資源,提升德育教學的水平
德育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周邊德育資源,深化與家庭、社區、企業和職業高中學生的溝通,邀請職工、企業等德育資源走進課堂,同時讓學生進入社會階層、社會實踐、公共服務、家庭和社會服務通過企業實習、道德實踐,以及對所學知識的體驗、檢驗和反思的過程,學生不斷獲得對越軌行為的糾正,最終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結語
總之,作為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和教學行為,總結教授得失,調整教學策略,讓德育過程越來越受學生歡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意識。
參考文獻
[1]劉書林,段志義.職業道德與法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5.
[2]陳紹燦.教學反思,常教常新[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6):42-44.
[3]劉順然.思想政治課教學“低效”課堂種種及對策[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2(4):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