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超
摘要:在中職院校的課程體系中,歷史課程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要高度重視歷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創新,在更大程度上提升中職歷史教學水平和有效性,進而為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提高中職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實施策略等相關內容。
關鍵詞:中職學校;歷史教學;有效性;實施策略
引言
在當前教育教學體制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針對中職歷史教學工作而言,也要高度重視,進一步有效落實歷史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模式,進而為歷史教學取得更加良好的成效,使其有效性得到切實提升提供必要的條件。具體來說,在中職學校的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著重落實以下幾方面實施策略:
一、針對歷史教學觀念進行轉變創新,突破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在傳統的歷史教學過程中,往往更加關注歷史知識的傳授講解等,這對于學生思維能力和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分析和解決能力的培養都會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在新形勢下要想提升中職歷史教學的有效性,需要轉變和創新當前的歷史教學觀念,使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得到突破,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激發和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積極性,主動性,使其更積極有效的融入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來,在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等方面更有效的融合,進而為其歷史學習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二、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和不同學習層次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這樣才能確保不同學生能夠實現有效進步,進而為其歷史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提供必要條件。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把握中職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對于不同學生的優勢,劣勢,特長等等進行深入的挖掘,進而體現出學生的核心優勢,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同時針對不同能力的學生要布置不同的任務,這樣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滿足自身學習要求和客觀需要,讓所有學生都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提出不同的看法或者見解,發揮優秀學生的帶頭作用,在整體教學過程中進一步體現出更加良好的教學成效。
三、教師要充分體現出自身的引導性作用。在傳統的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被動的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和理論講解等,缺乏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升歷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要發揮引領者的作用和地位,對學生進行相對應的引導,使其更有熱情融入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來,進一步增強其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時更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與教師進行有效互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起到引導示范的作用,與學生進行密切的溝通和交流,引導其自主學習,深入探究,這樣可以呈現更為顯著的教學成效。教師應該在尊重教學規律的基礎上發揮主導作用。在傳授新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更有效的接受,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主動參與融入到新知識的探究過程中來,形成自身的獨特的思維認識和理解,同時也要給學生展示的舞臺和空間,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以此發揮其主觀積極性,使其思維在課堂上保持積極思索的狀態,有助于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想法,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思維的巨人。
四、開創情境教學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針對教育方法進行創新也是十分關鍵的內容,在創新的過程中可以有效采取情境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意識,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在情境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從根本上增強其思維能力。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教材的具體內容引入歷史上的偉大歷史學家或者歷史名著等等,通過這種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激發和調動,讓思維保持在活躍的狀態,同時要遵循中職學生思維活躍、熱愛各類活動的特性,可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融入趣味性更強的活動,以此呈現出寓教于樂的效果。同時,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圖文并茂和聲音視頻有效融合的形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望,這樣可以呈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成效。例如,在《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課文進行講解的過程中,講解關于近代中國人在衣著方面發生的變化時,如果單純使用多媒體展示并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果先請學生在黑板上寫出來,然后再進行演示,則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可見,在歷史教學中要想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需要確保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教學手段進行充分的融合,實現優勢互補,這樣可以充分確保整體教學過程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更為嚴謹科學,以此體現出傳統和現代的融合以及優勢互補的效果,這樣可以取得更加明顯的歷史教學成效。
五、注重對歷史知識之間內在聯系的講解。針對中職歷史教學而言,每一個知識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之間有著至關重要的緊密聯系。因此,在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要想體現出教學的有效性,可以針對各個知識點進行串聯,使其內在聯系被進一步梳理銜接,以此讓學生具備應有的系統性思維認知,進而對于歷史的相關內容有更深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記憶。對此,中職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做好知識之間的聯系的講解和分析工作,讓學生參與其中把握各個知識之間的橫向和縱向的聯系。例如,在針對某個時間段的外國史實進行記憶的過程中,可以穿插同一時間段我國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這樣可以使相關知識實現融會貫通,互相連接,進而體現出知識的系統性和融合性,同時也可以使歷史教學更富有成效。
結束語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能夠充分看出,在當前中職歷史教學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當前新課改的相關要求和職業教育教學體系,不斷深化改革的相關要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育方法的有效創新和完善,使整體的中職歷史教學更富有成效,使其有效性進一步提升。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歷史教師要循序漸進,提升自我的教學能力和綜合素質,逐步推進完善的教學計劃和方案,促進歷史教學有效性提升,進而提升中職歷史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吳利俊.中職歷史教學之思考[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9,(2).
[2]林永忱.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2019.
[3]陳麗紅.歷史教學與學生創造力培養[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9. (5).
[4]方美玲.歷史新課程教學與教師成長[M].北京:中國民大學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