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婷
摘要:以當前所實行的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為基礎,通過實際教學案例,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為目標,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設問策略,對英語文章的閱讀前、閱讀中以及閱讀后展開深入的探究,確保學生能夠擁有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創造性、深刻性的學習思維,確保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和學生的思維品質共同提升。
關鍵詞:思維品質;英語閱讀教學;設問策略
引言:當前英語課程改革當中最為重要的精神要點就是:將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由傳統的語言運用轉變為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其中主要包括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品格。通過這幾方面的培養,最終才能達到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對此本文將會結合英語閱讀中的三大環節展開詳細分析,為英語改革貢獻一份力量。
一、英語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英語在高中階段的所有學科當中是重要的一門學科,而隨著英語教育的改革其所表現出來的意義也越來越大。在由傳統教育目標轉變為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后,學生將會從多個方面得到提升,其中主要包括了學習能力、語言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品格。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發展的條件;語言能力則為英語學科的基礎;思維品質指的是學生能夠在國際場合運用有深度、有邏輯、有層次的英文與他人進行溝通,這一點也是傳統英文教學當中所忽視的一項。在高中英語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閱讀,而非簡單的了解文字表面信息。通過設問的方式可以很好的讓學生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進行對文章的探索,進而培養出學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思維品質,這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講至關重要,是其將來快速適應社會的關鍵基礎。
二、讀前巧問,激活靈活性和敏捷性思維
在閱讀英語文章時,學生應該對文章進行分析、總結、辨別、評價、質疑等行為,之后這樣才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文章的內在含義,當英語老師安排學生進行文章閱讀前,可以利用analyze some special phenomena或 brainstorm,mak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questions and pictures等其他情境,引導學生能夠進入到相應的英語語境當中,讓學生對英語文章學習擁有更高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同時,還能讓其思維變得更加靈活、敏捷。當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中《英語》中的The School Life進行授課的時候,文章作者有這樣一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about your school life?"通過該問題,學生能夠在相應的英語教學情境下展開一系列的思考,同時,能夠對整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生活進行暢想,在隨后的討論環節中,學生們的思維將會更加廣闊,更具有發散性。教師也可以運用各種各樣的圖片引導學生深入感知文章主題,這樣的創新模式可以激發出學生對于課文的學習興趣及學習積極性[1]。
三、閱讀中進行追問,探究文章內涵
學生在進行思維活動時會具備邏輯程度以及抽象程度,這一程度就可以用思維的深刻性來代表,此外還包括了思維的難度及深度。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多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進行文章的閱讀,在問題的催化下,學生將會更加注重文章當中的細節以及所包含的含義。進而培養出寬廣的思維。但是當前階段還有大部分教師都無法對文章做出有效的處理,通常都會通過讓學生做判斷題的方式來讓學生了解文章的內容。但是這種方法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僅需要通過眼睛就可以進行做題,而大腦卻沒有完全利用起來,以至于自身的大腦思維完全機械化、被動化,在上課的時候大腦不會做出任何有益的思考。對此,英語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必須要結合文章提出一些具有意義的問題,例如說一些具有概括性、分析性的問題。以確保學生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深層意義。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文章細節,結合細節來進行提問,以此來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文章所帶來的知識。例如說,英語教師在使用譯林版高中《英語》進行教學的時候,在講述 The Olympic Games時,作者為了讓學生進行想象,提出了 "When two people from different ages met, what did they talk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If you were posania, what questions would you ask?"這一問題可以有效的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后作者又再次提問,“How many questions are mentioned in the inter-view?”由此可見,文章作者通過多層次的提問,對學生進行了引導,確保學生可以擁有更為豐富的想象力,很好的保障了學生的思維深刻性和廣闊性[2]。
四、閱讀后展開反問,強化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
在高中英語教學當中學生應具有批判性思維,這里的批判性指的是應用、積極、熟練、評估、綜合的行為過程。在閱讀文章之后,學生已經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還需要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及評價。通過思考發現文章中的內涵和言為之意。對文章當中存在疑惑的地方進行提問及討論,并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寫作風格進行探討確認。通過學生之間不斷的交流,學生將會擁有更高的學習自主性以及創新能力。這會讓學生自身獲得巨大的提升。在高中《英語》譯林版的Tomorrow’s world中,文章作者做出了以下提問:"If it were you, what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Tomorrow’s world?"除此之外,作者還布置名為debate的環節,要求學生之間以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omorrow’s world? 為題進行分組辯論,學生在經過辯論之后,將會對文章知識有著更深的了解及記憶,強化對文章知識點的掌握,對所發現的信息展開批判性的分析。在提出問題時,要求學生做出創造性的回答,同時做到融入自己的真實想法,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下,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課堂,感知相應的教學內容。由此可見通過作者的提問,學生們已經進行了廣泛的思考,并且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于節日的理解加上創造性思維的作用下,學生已經能夠結合自身想法以及文章主旨展開想象。除此之外,學生思維在得到有效擴展之后,還要求學生說出自己設立節日的合理解釋。再這樣的引導下,學生可以通過日常生活中對節日的了解,利用創造性思維創新出更多的節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結束語
結合前文所述,英語教師要明白設問的實際意義,要將設問的作用發揮出來。通過設問來激發出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渴望,具備學習的動力。在進行設問的時候,其問題不能太過于復雜,這會讓學生感覺到厭煩;而問題又不能過于簡單,以至于失去了設問含義。因此教師必須要合理搭配,以此提高英語學科的素養和學生的思維能力,助力學生實踐學習效果的有效強化。
參考文獻:
[1]史斯,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高階思維品質培養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下),2018(9):116-117.
[2]徐寶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J]。基礎教育論壇,2017(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