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福全
【摘要】預習是數學課開展過程中的主要部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效率。在數學課開展之前,教師應采用多樣化教學方式,精心設計預習環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前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前預習;高效策略
引言:預習是需要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的一個過程,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素養,提高教學效率。但是受傳統教育的影響,小學課前預習并沒有受到重視,甚至有些學生沒有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為了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教師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措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預習環境和預習空間,讓學生主動預習,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目的
(一)提前了解知識結構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各章節的知識也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能夠基本掌握教材內容,了解知識的大致結構,在學習新的內容時,也能夠回顧舊的知識,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性的知識體系。
(二)了解課程的重點和難點
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教材當中的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樣也能夠分析出教材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這有利于讓教師判斷學生都綜合學習水平,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難點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
(三)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確定了自己的重點,難點之后,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安排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引導學生向適合自己的方向進行學習,針對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
(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預習是需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的自主學習項目,學生需要對預習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在此過程中能夠很好的鍛煉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能夠讓學生在不斷的預習中改進原有的預習方法,提高預習效率。
二、小學數學課前高效預習策略
(一)采用分層教學策略,制定針對性預習計劃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制定合理的預習計劃,讓學生跟隨計劃去有目的的預習。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基礎不同,學習方法以及預習的成果也有很大差異,教師在制定預習計劃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合理的預習計劃。
建議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學習積極性、學習基礎,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比如A層次學生具有較好的學習基礎,能夠輕松掌握學習知識;B層次學生的數學基礎一般,但具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努力學習后可掌握數學知識;C層次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并且對學習數學興趣不高。
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比如A層次學生預習課上需要學習的全部內容,并拓展課外內容;B層次學生要按照要求預習課上學習的內容;C層次學生只要預習部分內容即可。以此來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讓學生都能夠在預習的過程中掌握力所能及的知識。
(二)分享預習方法,提高學生預習效率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沒有強大的數學學習基礎,所以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很難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特點,制定適合學生的預習方法。
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閱讀,在領會基本的學習內容之后,使用彩色標記筆將學生自己認為的重點、難點勾畫出來,這不僅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水平,也有利于讓學生在下一步的學習中針對性的鞏固自己的知識。
教師也可以在預習之前給學生提出相應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預習,這樣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才能夠讓學生不斷拓展新的知識。
這是當下小學數學的基本預習方法,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興趣,去制定更加新奇有趣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鼓勵學生探索解題方法
課前預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并找到自己的學習疑點和學習難點。為了進一步加強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教材中的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如果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或者查詢資料的方式無法完成預習,也可以組建相應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學生相互分享自己的預習方法和一些成果,這有利于讓學生在課上集中思考教學內容,也能培養學生的良好思維方式,提高小學數學課前預習的有效性。
(四)采用反轉教學,給學生提供預習成果展示平臺
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總結習慣,總結自己的預習成果和預習過程。為了鼓勵學生養成總結記錄的好習慣,教師可以通過反轉課堂的方式給學生提供預習成果展示平臺,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示自己的預習成果,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師授課模式,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讓學生擔任教師的角色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講解的內容進行補充引導,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全面。
(五)加強實踐預習,加強學生預習印象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有很多數學知識,都需要學生親自動手去實踐,才能夠更加直觀地感悟到知識的內在含義,因此教師也可以在預習活動中增加動手環節,讓學生通過繪畫、拼圖、測量、觀察等方式去認識數學知識。通過這種方法能夠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并在親自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加深學生的預習印象。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前預習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興趣,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之后,教師應制定合理的預習計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知識,并嘗試在預習的過程中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數學課前預習效率。
參考資料:
梁兵林.小學數學課前練習對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J].學周刊,2021(24):97-98.
武俊峰.新課標下小學數學預習策略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1(10):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