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跨文化理解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應該具備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中職英語教學由于多重因素的限制,在教學中很少涉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文立足中職英語教學實際,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中職英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滲透
【作者簡介】高樸初(1983.11-),男,漢族,安徽肥西人,合肥市經貿旅游學校,講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職英語教學。
英語,是當今世界國際通用語言之一,既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具,也是思想與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人的全面發展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中職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努力將他們培養成具有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既是職業教育承擔的歷史使命,也是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的任務。因此,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相關語言知識,還要努力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中既具有國際視野,同時又具有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情感。
一、中職英語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跨文化理解素養的重要體現。根據教育部2020年新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中職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包含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四個方面。其中,跨文化理解素養明確指出了學生應該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通過學習中外優秀文化,拓寬國際視野,形成對外國文化的正確認識、對中華優秀文化的深刻認知和了解,并且以開放包容的心態理解多元文化,并促進文化傳播。
2.落實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題中之意。當今中國正處在多極化發展和開放的世界格局中,各種文明相互交流,而中職學生又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刻,教書育人,必須堅持德育為先。英語課程作為中等職業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授語言技能的同時,要通過中外文化對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育人目標。
3.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學習英語不僅是為了獲得語言知識和技能,還應當是通過運用英語這一語言工具,進行國際交流,從而講好中國和世界故事。英語教師應當在中職生的學習階段,加強他們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文化視野。中職生只有全面、深刻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未來才能成為國家需要的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并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存在的不足
1.英語教材體系和內容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知識內容。目前使用的中職英語教材,基本上以西方文化為主,提供了大量關于英語國家的人文、生活、風俗習慣等內容。但是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內容的英語知識,并沒有融入中職教材中。
筆者使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英語》教材基礎模塊3冊書,一共30個話題,涵蓋了生活、工作、節日、文學、藝術等多方面,選材的主要還是以讓學生體驗以英語為主的西方文化。教材中有關中華文化的知識和文章卻非常少。從而導致通過現行的中職英語教材,學生難以學習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知識,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能力也非常有限。
2.英語教師缺乏跨文化素養。當前,中職英語教師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常常將重點放在英語語言技能教學上,更多專注的是對學生語言知識的灌輸,并且將英語的應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英語能力的主要標準。很少涉及文化在教學中的滲透,也忽視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課堂上的呈現。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即使許多中職生具備了一定的英語知識語言技能,但是無法用英語的進行流暢的交流和溝通,更是難以用英語去介紹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中職英語教師對英語跨文化素養教學存在以下誤區:英語課本教材中沒有呈現相關內容;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是語文、歷史以及德育學科的任務;英語教學的重點是語言和英語文化。
許多英語教師不具備豐富的中華文化知識,不具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意識和跨文化素養,他們缺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信心,有些老師甚至沒有意愿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滲透列入英語教學計劃之中。
3.中職學生整體文化素養不高,英語學習能力弱。雖然當前我們處在一個文化開放、多元繁榮和融合的時代。但是中職學生生整體文化素養不高。受互聯網的影響,他們或多或少吸收了部分西方的價值觀念,普遍淡化中華傳統文化,比如:對國畫、書法、戲曲等傳統文化不感興趣,可是對日本漫畫、Justin Bieber的歌曲卻十分癡迷;熱衷西方的圣誕節、感恩節,忽視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再加上英語又是他們文化學習上的“硬傷”,普遍對英語學習存在畏難情緒,缺乏英語學習的動力,不敢嘗試用英語進行口語對話,英語運用能力不強。他們既缺乏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更不能很好地用英語去表達出來,跨文化素養的培養難度較大。
三、中職英語教學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策略
我們英語教師要深刻認識到當前中職英語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缺失的現狀,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積極作為,擔負起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以適應中職英語教學發展的需要,促進我國職業教育和中華優秀文化的發展。
1.完善教材內容,補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中職英語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工具,也是學生獲取相關語言、文化知識的主要來源。針對當前英語教材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缺失,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必須對傳統的僅僅依據教材內容進行知識點講解的教學模式做出改變,對教材內容進行完善,選擇與主題相關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進而更好地進行教學滲透。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中職英語教材《英語》(基礎模塊1)Unit6 “Can I take your order?”為例,教材中呈現的點餐、吃飯情境,雖然飯店都是Meiwei、Haoyun等中國特色的名字,但是出現的食物幾乎都是burger,cheese,beef steak,salad等西餐及folk,knife等餐具。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將中國本土常用食品、餐具如“春卷”“饅頭”“粽子”“月餅”“筷子”等精準英譯詞匯教給學生,這樣學生在對外交流中不至于詞不達意,也學會了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
增補閱讀材料也是讓學生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教學策略。例如,在《英語》(基礎模塊3)Unit1 “He decided to have a big Christmas party”中雖然呈現了中西方節日的對比,但僅僅只有兩個小任務,重點的篇幅是圍繞Halloween,Christmas,Easter這三個西方節日進行詳細介紹。教師可以通過增補中國傳統節日介紹類語篇,作為閱讀資源的材料。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同樣有自己的傳統節日,通過借用或者改編適合中職生學生發展需求的增補材料,學生在提高節日介紹類文章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對中華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加深認識。
通過在教材中充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中職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有正確的認知和比較,從而做到兼收并蓄,既尊重文化多元存在的客觀現實,又能一以貫之地傳承發揚自己的優秀傳統文化。
2.改進課堂教學方式,有效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英語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可以通過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內容,并借助于教學方式的改進,從而在達到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教師在教學中還要貼合中職學生的學情和專業,進而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設計討論任務,讓學生在討論中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材內容的完善,詞匯、閱讀材料的增補只能算是文化知識的被動輸入,教師還需要通過輸出型的任務和活動讓學生將這些文化知識內化。教師通過設計討論等活動,讓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對比,讓學生發現他們的母語和目標語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以“My new neighbourhood”一文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討論或書寫任務,要求學生在閱讀過后,討論中西方社區文化的不同。學生通過討論,比較課文中住在Chicago社區的人從事的志愿活動與我們中國社區的志愿活動異同,可以看出西方國家有許多homeless people,他們需要社區居民的救助;而中國社區的志愿活動更多的是幫助老年人豐富精神生活。學生們可以明顯感受到中國人尊老敬老的傳統文化和脫貧以后的精神追求,而西方則是貧富差距較大,從而增強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以及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深切體會。
(2)鼓勵表演展示,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專業特點,設計一些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任務,鼓勵學生嘗試進行表演展示。學生在完成活動任務中既能鞏固、踐行所學的文化知識和技能,又可以學習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我校茶藝專業為例,茶藝表演是學生的專業技能,也是傳統文化傳承和展示的項目之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茶藝表演的臺詞和解說轉換成英語,讓學生在英語語言的輸出中展示中華傳統茶藝。學生在參與的同時,傳播文化,享受樂趣,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除了茶藝以外,英語教材中還涵蓋了如社區生活、風俗習慣、運動、旅游、藝術、文學等其他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的不同,并根據專業發展的需求,采取針對性的策略進行教學延伸,從而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3)為學生設計相應的文化課外活動。單純依靠學生的記憶去進行傳統文化涵養的學習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學之外教師還要組織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充分地掌握文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能夠實現中西方文化的有效銜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了文化融合的意識。文化活動是學好英語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文化課外活動,能夠幫助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從而使得教學的質量與效果提升,讓每位學生都能掌握英語。同時,通過文化活動的形式,學生能夠在已有的英語文化基礎之上進行更深層次的滲透,并在中西文化深入對比中產生與民族文化之間相呼應的情感感受。
3.提高英語教師跨文化素養。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對學生進行英語專業知識的培養,同時還承擔著文化傳播的重要責任。因此,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文化底蘊直接決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效果。中職英語教師應當掌握懂得英語國家的交際文化和知識文化、熟悉中國本土文化和了解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方式這些跨文化素養內容。此外,英語教師還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用英語表達本土文化的水平;其次,研究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增強中西方文化差異意識;再次,研讀中外經典文學作品,增進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最后,體驗跨文化實際語境,深化跨文化教育素養。
總之,在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中職英語教學要圍繞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重視中職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和文化意識提升,幫助中職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做到自覺傳播和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年版)[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羅建軍.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中英語教學策略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21(2):54-60.
[3]王燕.中學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現實問題與對策[M].上海教育科研,2015(08):59-63.
[4]褚延湖.中學英語教學滲透中國傳統文化問題與對策[J].名師在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