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犇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高中學生沉迷于網絡虛擬的世界里。越來越少的學生愿意在高中數學的學習中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深入探究高中數學的奧妙。更多的學生只是想用最少的時間,取得更高的數學成績。且高中教師雖然意識到高中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的重要性,但是沒有積極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探究式教學的實際實施方案。只是在數學課堂上進行簡單的語言上的提點和思想上的教導,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并沒有實際可操作性的課堂流程。因此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不到很好地提升。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有效應用
前言:
探究式教學是結合是新時代發展和學生興趣發展順勢而出的新型高中數學教學方式。這種創新的教育教學模式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發展為基礎,配合數學問題深入探究,在高中數學課堂上應用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探究式教學的一般流程為教師和學生通過題目的觀察和分析,針對疑惑提出數學問題,并對數學問題進行仔細的探究與分析和解答,結合高考中關于本類題目的實際考察點,提出有針對意義的問題,然后通過學生自主的數學思維能力,使用類比 、分類、假設、推算演繹等學習過的數學邏輯思想對問題進行解答和證明,最后根據推算結論的過程進行題后反思和交流。
1開展翻轉課堂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時,高中教師對高中知識進行一味的知識灌輸,課堂上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對高難度的枯燥無味數學知識毫無興趣,幾乎要昏昏欲睡。另外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處于被動狀態,學生的興趣得不到提高,注意力得不到提高,自然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因此教師應對這一消極的課堂情況積極做出改變,為教育做出新時代的教學變革。要根據時代發展的現狀,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出新的教育教學模式。課堂翻轉就是結合時代發展,和學生的興趣而創設的一種全新的課堂模式。師生角色互換,學生充當教師,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新的了解和認識,從而實現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例如:以求數列通項公式常用方法為例。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進行互換,教師要進行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備好求數列通項公式的常用方法的教案,找出常用且實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依據數列是等比還是等差數列時進行區分再使用公式,如當數列為等差數列時,可以使用累加法、累乘法構造等求數列通項公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預習的方法,找出求該問題的方法。在教學課堂中能夠面向學生教授該知識點,此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還能鍛煉學生的恐懼心理,也可以規范其普通話,從而實現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2創設生活情景
高中數學比九年義務教育的數學知識點的難度有所提升,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有所提高。高中數學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一門學科,對學生的基礎計算能力、思維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有非常嚴格的門檻。由于課堂上數學問題很難導入實際生活情境中,學生會對數學學習產生排斥的心理。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時應結合學生的逆反心理,創設生活情景,將數學問題導入生活問題中進行授課,這樣導入生活情境的探究式教學不僅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學習和解答數學難題時充分發揮生活常識和思考能力,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并對學生生活有積極的影響作用,從而實現探究式教學的目的。
例如:在三角函數的學習中,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利用sinβ、cosβ和tanβ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實際的生活計算,比如在某天晴朗有太陽的天氣里,學校的紅旗旗桿會在地上投出影子,教師可以利用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通過三角函數的數值進行帶入計算。現實中不可能拿著尺子實際測量。這樣利用三角函數邊和角的關系,進行解答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在實際生活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實踐,能夠提升數學思維拓展能力,拓展數學知識面。所以高中數學教育工作者根據生活實際問題,做出與實際生活問題結合的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導入生活情景,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3合理設置問題
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有說過:“人生來不同”,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個體,之間就會存在差異。因此教師應注重個體之間的差異,正確評價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實行合理設置數學問題,從而體現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生的潛力。因此教師應該根據個體差異,給數學基礎程度不同的學生合理設置難度不同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從難度不同的數學題目中獲取學習成就感,成就感引導學生進行高階級的數學學習。學生在不同層次的問題中深入探究數學問題,在學習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循序漸進,不斷成就自己。教師這樣合理設置問題,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高中探究式數學學習。
例如:在學習三視圖這一章節中,學生需還原三視圖本身物體的立體形狀,然后求原物體的表面積或體積。在這一章節中,有的學生的立體感比較差,有的學生立體感比較強,所以教師在這一章節的數學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本身立體還原程度的能力,來給學生設置不同種類的三視圖還原類型的題目。教師根據學生之間的學習基礎和能力,設置符合學生心智的數學問題。教師應該給立體感較差的同學設置基礎簡單的題目,給立體感強的學生設置復雜的題目,這樣通過分層教學合理設置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而且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相互之間的幫持和輔助,這樣的課堂氛圍也能夠拉近同學之間的關系,從而進行有效的高中探究式數學教學。
總結:
探究式教學打破傳統教師和學生兩者之間一問一答,循規蹈矩的課堂教學模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課堂關系。探究式教學教師預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在數學問題上進行自我發掘、自我探究、自我解答。在此過程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在數學問題上進行獨立思考,實踐、和實際解決問題的綜合技能。經過學生自身的實踐,可以豐富自身的學習和生活的閱歷。因此教師以學生為基礎實踐出適合學生所適應性發展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涂中華.高中數學教學中探究式閱讀的嘗試與思考[J].神州,2021,(2):135-136.
[2]劉娟.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21,(1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