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珂

摘要: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的學習,小學英語核心素養中文化意識方面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體現也越來越明顯。本研究將通過對人教版(PEP)小學英語教材文化品格方面的統計分析,找出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應適當的增加小學英語教材里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樣教師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能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材;核心素養;文化意識;中華傳統文化
引言
近年來文化意識的培養在小學英語教材中有著重要的地位,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文化意識的培養是經常被忽略的。受學科因素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占比較小,為了適應國家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小學英語教材中應適當的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例如中國的傳統節日、神話故事等。有利于學生向外國友人介紹并傳播中華傳統文化。
一、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品格
(一)核心素養概念
核心素養不是學科知識體系的構建,而是由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社會的基本素養來構建的。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意性、社會責任感等素養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學科,而是多種學科、需要多種知識和能力的協同作用。核心素質帶動的學科課程和教學改革,有利于從學科之間的跨學科能力出發,突破學科界限,促進學科融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核心素養體系的基本形成,要在教育課程中實行,各學科要根據核心素養體系和自身學科的特點,對核心素養進行研究和貫徹。
(二)小學英語核心素養
由于核心素養的形成要在課程實踐中實行,各學科都要根據核心素養體系和自身的學科特點,對核心素養進行研究,所以就衍生出了各個學科的核心素養。我國小學英語核心素養共分為四個部分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品格。
(三)文化品格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體現
語言的學習離不開文化。在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了英語中最簡單的交際用語;國內外常見的食品和飲品的名稱;不同國家的名稱、國旗、首都;不同國家的節日等。
從上面的兩個表格可以看出整套人教版教材中各年級都涉及到了文化品格方面的話題,從表1.1中,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涉及到了西方國家的飲食文化,在B部分Let’slearn的插圖中出現了中國的筷子和西方的刀叉。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介紹了加拿大、美國、新加坡等國家的國旗以及他們國家比較有代表性的建筑或動物。
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不僅有文化的直接輸出,還有每個單元的主情景圖的側面輸出,比如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這一單元的主情景圖出現了中國的書法作品,雖然教材并沒有關于書法這一項活動的文字介紹,但是通過主情景圖的展示直觀的讓學生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
二、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材中的不足
(一)傳統文化在教材中的不足
通過對整套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文化品格內容的統計研究,發現教材的內容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有所欠缺。整套教材大量的介紹了西方文化,例如西方的飲食習慣、節日、日常交際習慣等。雖然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內容有著結合認知特點,重視能力培養;側重興趣培養到興趣能力兼顧等幾大特點。但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缺失不利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和了解中西文化差異。
(二)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中的重要性
在英語教育中,教師不僅不能重視簡單的語言教育,也不能重視語言文化的差異和對語言的影響,而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認識能力,逐步擴大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培養學生對國內外文化的不同敏感度和鑒識能力。另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超越文化的溝通能力。
三、中華傳統文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
(一)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第一,要深入學科的思考,提高教學素質,教師要不斷地將新的課程標準和新的教學方法深入學習。積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將這些內容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時代的脈搏,更新已經過時的傳統教育思想;第二,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科素質,只有教師的知識更新,學生的知識才能不亞于現在,這是教師發展的動力,英語教師綜合語言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學進行;第三,增加英語閱讀,提高文化素養;小學的文化輸入需要教師的輸出,所以英語教師應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和現狀,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要減少文化差異導致的課堂教學效率。
(二)教學內容多樣化
小學的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如果不通過授課努力的話,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第一,創造性地整合教材,豐富教學內容。相關交易管理部門應將小學教材中中國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進行補充,完善教材內容,依據兒童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的特點。在教材中適當增加中國傳統節日、中華美食、中國名勝古跡等主題內容;第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生動活潑的教學是我們教學中較好的方法,相同的內容用不同的方法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收獲,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材料進行。對于小學的英語的學習來說教室是文化傳播的主要場所,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熱愛優秀的民族文化,尊重和理解異國文化,融合多文化,有助于培養不同文化和多文化意識,對小學生英語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異同敏感有助于提高水平,激發學習熱情。
(三)課外延伸
利用中國的傳統節日組織交流活動。在相關的節日里介紹一些背景知識,幫助小學生了解中國的重要節日和風俗。開展第二課堂的教學,將傳統文化的學習放到第二課堂當中。比如,學校可以展開畫有關傳統文化的英語手抄報的展覽、講英語寓言故事或成語故事、英語童話劇、英語古詩朗誦等活動。通過開展有趣多彩的活動將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
四、結論
在研究過程中,我借助于各種類型的文獻對核心素養的概念、小學英語的文化品格素養、中華傳統文化在教材中的體現等進行了深入了解。又通過對人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分析、搜集相關數據資料并對他們進行了整理、分析和統計,客觀事實的驗證了中華傳統文化內容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存在缺陷和不足。對在總結出實驗結果的同時也發現了其中存在的的不足,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能夠有所改進。
參考文獻
[1]王琳珊.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案例分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01):9-14
[2]郭帥,齊聰,袁杰.人教版小學英語教科書文化內容試析[J].文教資料,2018(03):239-240.
[3]陳婷.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英語課程標準分析[D].上海師范大學,2017.
[4]曹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教學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5]曹曄.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意識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4):193-195.
[6]程曉堂,趙思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J].課程.教材.教法,2016,36(05):7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