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劍華 勞璐茵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關鍵,那么老師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內容,吸收文章的知識呢,因此,在中高年級的的閱讀教學中,老師便可以在課堂上借助一些思維工具,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弄懂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思維導圖;示意圖;自制白板
思維工具是將思維過程圖示化的思考工具,是能把抽象的思維過程具體化、可視化的一類方法技能的總稱。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能力是關鍵,那么老師如何在有效的時間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迅速理清文章的思路及內容,吸收文章的知識呢,因此,在中高年級的的閱讀教學中,老師便可以在課堂上借助一些思維工具,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弄懂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一、運用表格,幫助梳理文章內容
在閱讀中教學中。老師最常用的思維工具就是表格。因為表格具有容量大、高度概括、形象直觀的特點,具有歸納、展示、比較等多種功能。表格更多的在理科教學中使用,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語文教學中使用表格,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提取文章的信息,理清文章的脈絡。而在中年段三年級的學生,在一二年級剛升上來,學習的文章篇幅比一二年級都要長,而學生要在短時間內理清文章的思路才能更好地去理解課文更深一點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教學的第一課時不妨運用表格這一思維工具,加快學生的學習速度,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例如筆者在教學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花鐘》一課的教學里,就是運用了表格。引導學生按課文所介紹的花開放的時間、花名、開放形態列出來,通過默讀階段,學生邊讀邊畫關鍵詞語提取信息,完成表格。學生在完成這個表格的過程中就能非常清晰地了解到課文所介紹的花的名稱、開放的時間,同時,了解到各種花開放的形態,也為完成課后題“小練筆:仿照課文表達鮮花開放的語句,寫一寫你喜歡的花”做好一個鋪墊,所以這個表格一舉多得。
又如在教學略讀課《昆蟲備忘錄》一文中,筆者也是同樣指導學生根據昆蟲名字、外形特點、生活習性這幾個要素,幫助學生在自讀過程中快速了解到文中所寫的昆蟲的特點,從而可以留時間在品讀文本內涵上,更好地體會作者想表達的意境,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二、借助思維導圖板書,引導學生拓展想象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理解文本,拓展學生的想象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的一個重要因素。幫助學生展開想象對更好地理解文本幫助非常大。教師在拓展學生的想象力上是要花功夫的,除了利用情景教學幫助學生想象,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延伸想象的空間與要素。
例如,筆者在聽課部編版三年級下冊《肥皂泡》中發現上課老師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法理解課文中難懂的句子;同時巧借“思維工具”的“思維導圖”呈現泡泡的去處;這樣就大大地為孩子們延伸了課文所沒有描寫的肥皂泡的去處,不但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更激發了學生的表達欲望,活躍了課堂的氛圍,促進學生更好理解冰心奶奶對童年的美好的懷念。
三、借用課文示意圖,幫助復述課文
在2011版《新課標》的中年段的閱讀要求“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由此可以看出,復述也是語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能力。對于中年段的學生;中年段的文章篇幅較長,因此復述要做到不漏重要環節,不會混亂,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彩色示意圖來幫助學生,既幫助學生記憶文章的思路,清楚每個環節,又可以增加了復述文章的趣味性,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復述長文章,而不會把復述變成枯燥無味的學習。
例如,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漏》一課里,教師就可以在教學中先抓住主要情節,幫助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脈絡。然后利用課后的彩色示意圖幫助學生回憶情節,做到不錯漏重要情節,完整地進行復述。利用圖文并重的特點,把各個關鍵詞與圖等鏈接,以直觀、形象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故事發展順序、理清思路,并復述課文。這樣學生就在實踐過程中,習得了復述的方法,有效地提升了概括能力及思維能力等語文閱讀力。
四、自制手工白板,促進高年段學生開展討論交流
語文“工具”除了以上所講的思維工具,實物工具白板也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工具幫助學生學習,提升閱讀力,尤其適合用在高年段。當然這是自制的白板并非電子白板。高年段的學生的課堂會經常用到討論交流匯報這樣的模式來提升學生閱讀力。在這樣的課堂里,老師通常會借助課堂練習紙來讓學生完成并匯報做出交流。然而這樣的情況就會出現,學生在分組時埋頭做自己的練習紙,而缺少了一個共同參與的機會,變得學習能力好的同學就可迅速地完成練習紙,學習能力稍差的同學就會直接抄答案就好了。因此,筆者在參與一節公開課部編版六年級下冊《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的備課時,就發現有這樣一種現象,于是在任課老師試教第一次后,就建議自制白板,分發給每個小組,讓組內成員共同參與完成白板的內容。這樣就可以人人有任務,分工合作。在新的事物的刺激之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得更強了,所以也更好的推動了他們更快更好的完成白板的填寫,從而得到語文閱讀力的提升。
總之,我們的一切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都應當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服務,提升閱讀力來服務,借助思維工具可以促進實現語文的“再創造”。 發展學生的思維,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任麗英.讓復述在語文課堂中落地生根——以《漏》為例淺談復述課文的方法指導[J].? 教育實踐與研究,2020年,4.
[2] 陳海燕.小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實踐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1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