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國
摘 要:在高校教育階段,將思政工作中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能夠強化人才的綜合素養,促進人才全面發展,高校教育質量也得到全面提高。就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標準進行闡述,明確思政工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分析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思政工作的不足,進一步探究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人才支持。
關鍵詞:高校思政工作;應用型人才培養;融入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123-03
高校教育過程中普遍關注應用型人才培養,強調立足社會發展需求實施素質教育,將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能夠促進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真正打造應用型人才,在推動社會穩定和諧發展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標準
新經濟時代下各領域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的支持,這就需要重視人才綜合素質的提升。高校作為教育的載體,在人才培養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職責,在新型高校教育過程中對于人才的培養,需要重視專業知識水平的提升以及思想道德素質的強化,鍛煉組織管理、溝通合作等多方面能力,真正打造應用型人才,進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貢獻。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把握市場需求,就高校自身優勢加以客觀分析,關注一線生產實際需求,整合資源,大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在高校課程設置方面,學生所學的知識應具有較強的適應性,立足社會實際需求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確保人才能夠靈活運用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并且要優化理論傳授、實驗教學以及生產實習等環節,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協調推進,全面提升人才的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實踐操作水平,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最終滿足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自身辦學水平也逐步得到提升。
二、思政工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重要意義
所謂應用型人才,就是掌握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夠在實踐中運用學術研究成果,促進任務的順利完成。思政工作的落實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至關重要。應用型人才培養需從思想、政治、科學文化、品德等方面入手,培養人才綜合素質。而思政工作具有教育作用,處于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前沿,能夠促進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不斷強化,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從思政工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意義來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促進正確思想觀念形成
大學生正處于思想觀念定型的關鍵階段,思想較為脆弱,社會經驗不足,很多大學生渴望體現自身價值。在這一關鍵時期,高校應開展思政教育,給大學生以正確引導,促進其價值觀念的形成,強化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樹立遠大理想目標,才能夠提高其思想成熟度,為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在高校教育階段,大學生可能會對自身及社會產生疑惑,面對即將到來的就業壓力以及社會壓力,大學生可能會感到緊張和迷茫。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思政工作的落實,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為大學生指導發展方向,通過心理咨詢對學生進行開導,促進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順利化解。將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中,能夠保證思想教育的針對性,為大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環境,思政教師以自我的高尚情操去感染學生,促進學生優良品格的養成。
(三)增強人文觀念
在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思政工作的融入能夠強化大學生的人文觀念,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滿足社會發展對于人才的基本要求?,F如今社會快速發展,以人文關懷為重要需求之一,對于人才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激烈的人才競爭形勢下,通過人文觀念的強化,能夠把握學生本質開展思政教育,促進大學生自身全面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確保滿足時代發展對于的人才要求。
三、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中思政工作的不足
(一)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時
從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現實情況來看,思政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視,思政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時,仍存在因循守舊的情況。在思政教學過程中,往往側重于理論教學,所采用的素質培養方式大多陳舊,創新性不足,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支持,學生個性發展極易受到制約。思政教育過程中并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所灌輸的知識大多老舊,并未立足社會實際引入熱點話題,這就制約了學生思政認識水平的提升,對于思想建設認識是不到位,思政教育實效不理想,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也比較低。應用型人才培養階段思政教育的開展,大多局限于書本知識,并未結合教學實際加以靈活變通,思政教育拓展性不足,無法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教學評判缺乏現代化理念支持,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際成效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思政教學方式單一化
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政教育模式單一化,并未符合時代形勢及社會發展實際,教學過程側重于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參與實踐的機會有限。思政教育的實踐條件較差,教學資源環境明顯不夠充足,內容更新不及時,缺乏清晰明確的目標支持,導致思政教育僅僅是依照教學要求開展實際教學活動,學生參與思政學習的主動性不足,缺乏興趣支持,學習效果不理想。并且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下,思政課程缺乏實踐意義,創新發展不到位,教學模式存在局限,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需求,不利于學生的全面化發展。
(三)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高等教育也呈現出大眾化特征,對于應用型人才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基本知識技能培養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要強化學生的職業素養與創新能力,從而為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持。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落實,需要在基礎知識技能教育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潛力,把握高校的辦學特點及發展實際,制定科學且可行的人才培養方案,促進教學模式與手段改革。但從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際情況來看,并未緊跟時代形勢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學生素質培養不夠全面,思政教育的落實缺乏良好條件,無法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四)現代技術運用不到位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教學手段的更新升級,現代化技術的運用促進了課堂教學的豐富化,促使學生獲得立體化、多元化的教學體驗,學生得以掌握更多的知識技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所開設的思政課程缺乏現代化技術手段的支持,教學內容單一化,對于學生來說毫無吸引力,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參與思政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思政教學效果不理想。部分思政教師一味完成任務,并未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發展性與創造性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教學優化環節并未真正重視技術升級,此種情況勢必會對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產生影響。
四、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策略
(一)轉變傳統觀念,凸顯思政教育價值
當前高校人才培養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學科知識教育而輕多元技能發展的情況,學生知識積累不夠充分,科學與人文發展的協調性不足,視野得不到拓寬,擇業能力弱化,綜合素養無法得到顯著提升,導致學生在進入社會后的適應能力不足,無法滿足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高校教育發展也極易受限。在這一特殊形勢下,需要客觀分析高校發展實際,積極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充分凸顯思政教育價值,重視應用型人才培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鞏固其專業知識基礎,并從多個角度拓寬學生視野,重視人文素質培養以及創新實踐能力的強化。
(二)尊重學生主體性,重視思想價值引導
從高校發展實際出發,思政工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融入,需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更新教育理念,強化思想價值引導,從德育入手培養人才,鞏固學生的素質基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與創新能力。思政工作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的融入,可以以思想道德主題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合作競賽活動,無形中提升學生的思政知識水平,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思想道德意識,發掘學生的內在潛能,為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在思政工作中需重視輔導員作用的發揮,建立思想引導與輔助機制,在人才培養工作中發揮機制作用,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即便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也能夠正確進行處理,勇于承擔責任,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黨政干部及教師應當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給學生以正確的引導,促進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逐步提升。
(三)明確人才培養目標,營造濃厚校園氛圍
為促進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需要科學設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找準思政工作融入的最佳途徑,重視濃厚校園氛圍的營造,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方面,需要就校園環境開展科學評定與具體分析,明確校園環境現存的不足,并進行積極整改,確保問題得到針對性解決,改善校園文化環境。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圍繞社會熱點,明確學生興趣愛好及身心發展特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強化學生集體意識,豐富大學生生活,并在活動中引導學生,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強化學生的政治意識,真正意義上打造應用型人才。
(四)發揮現代技術價值,高效應用新媒體工具
新時期下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尤其是新媒體的出現和應用,推動了社會的全新發展。在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思政工作的融入,需要重視現代技術價值的發揮,以新媒體工具為輔助,全面推進思政教育,保證教育的便捷化與高效性?;谒颊ぷ魉_展的應用性人才培養,需要發揮微信群、電子郵件、官方微博等載體的價值,與學生進行密切交流,拉近學生與思政人員之間的距離,保證互動交流的便捷化,促進學生思想意識的逐步強化。同時通過網絡技術的合理化應用,能夠對信息管理制度加以建立和完善,落實網絡監管,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正確的網絡觀念,自覺抵制不良信息,促進良好校園網絡環境的順利營造。高校可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專題講座,展示社會熱點,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此種形式也能夠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念的樹立,使思政教育更具實效,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五)加強黨風建設,全面發展學生能力
基于思政工作所開展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當重視黨風建設,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從高校發展實際出發,選拔優秀學生,從中培養預備黨員,從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出發,組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揮學生干部的榜樣作用,以優良思想與行為去感染他人,確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當今多種思想文化相互交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落實,需要充分發揮思政工作的優勢,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創設一個積極健康的環境,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就利與義之間的關系進行妥善處理。從細節入手落實德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成長發展的需求,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為學生個性化、全面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現代社會發展的新階段,對于應用型人才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將思政工作融入其中,能夠從多個角度促進人才培養工作的落實,鍛煉學生的綜合素質技能,強化其核心素養,以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因此,在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更新思想觀念,明確思政教育價值,以思想價值為引導,應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思政教育,加強黨風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從而保證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得以順利實現。
參考文獻:
[1]? 何小紅.探討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J].經濟研究導刊,2017,(9):150-151.
[2]? 趙暉.新型高校思政工作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路徑[J].人才資源開發,2018,(16):12-13.
[3]? 毛亞瓊.“大思政”育人理念下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途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24):27.
[4]? 朱玉偉,丁俊鋒.思政課教學如何融入本科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J].文教資料,2018,(30):175-177.
[5]? 金楠.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J].人力資源管理,2018,(10).
[6]? 陳建.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政課教學改革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7):736.
[7]? 張輝.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思政工作培養模式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7,(25):141-142.
[責任編輯 馬 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