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龍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要求教師“以生為本”,秉持新的教學理念開展教學活動,改革創新教學方法,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小學階段,學生年紀較小,具有孩子的天性,對游戲有著明顯的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將游戲引入數學課堂,實施游戲化教學。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數學課堂,培養并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關鍵詞:游戲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
小學數學課程以基礎知識點為主,旨在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與創新思維,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新課改以來,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實現素質教育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流,以學生為主體,創新教學方式勢在必行。對于小學生而言,游戲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學生很容易因為游戲獲得愉悅感、滿足感。因此,游戲視野下小學數學教學創新,可以使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同時得到良好的效果。從而提升教學質量與效果,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
一、游戲導入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采用游戲化教學,新穎有趣,讓學生耳目一新,使數學課堂煥發新的生機,也讓學生更有熱情、更有興趣去學習數學知識。通過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改變以往對數學課堂的固有印象,讓學生邊玩邊學。與此同時,游戲化教學會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溝通,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加融洽。最重要的一點,自然是將游戲導入教學,完全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從心理的角度而言,具有很明顯的傾向性、重要性。當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感興趣時,一定會愿意花費精力去關注,因此,興趣才是學生學習過程中最有效的催化劑。數學從一定程度上講是比較枯燥的,教師要想改變這種固有觀念,就應改革創新數學教學方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游戲導入教學,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師生共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小學數學“加減法”相關知識點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實施游戲化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學習。如角色扮演游戲。首先,教師先在卡片寫上不同的數字來代替不同面額的人民幣,提供相關項目價目表,讓學生認識各種各樣的實物。接著,教師可以把一些常用的、簡單的加減運算教給學生,并確保學生可以實際運用。然后,游戲就可以開始了。在實際的游戲中,教師可以簡單設計一個“游樂場”,讓學生選擇游樂場中會出現的角色進行扮演,如售票員、觀光人員等。教師再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一些桌子柜臺、小型娛樂設施等。游玩活動正式進行時,“觀光人員”拿著卡片人民幣從“售票員”手中購買門票,這時候學生就可以通過設施價目表,進行數學加減運算,向“售票員”付錢。如:旋轉木馬門票每張 20 元,8名“觀光人員”想買票進入,教師引導學生算一算如果一起付錢需要花費多少人民幣,學生得出 20×8 = 160 元。有意義的游戲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覺中學會知識點,真正感受到數學課堂的樂趣所在,還可以提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二、合理規劃教學時間,引入生活化游戲
游戲化教學就是讓學生可以在玩中學習,這樣一來,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不僅可以收獲知識,還可以收獲快樂,并對下一次的課堂產生憧憬。但是,小學生年紀小、玩心重,定力有限,很多時候難以自控。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有時候玩著一節課就過去了。因此,小學教師一定要提升對課堂的控制能力,合理規劃教學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在玩的同時還可以在課堂上及時學會知識點。
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很多知識點都可以應用與生活。因此,教師在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入生活化游戲。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有熟悉感,加強學生課堂參與感,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會更加容易。數學與其他學科相比,會具有一定的難度,學生學習時往往會有緊張感,生活化游戲可以消除學生對新知識的陌生感,在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知識的同時,拉進與數學的距離。既降低了數學知識點的學習難度,又可以讓學生探索生活中的數學奧秘,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
例如,在小學生學習“認識鐘表”的時候,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可進行教學。鐘表是一計時工具,在生活中極為常見。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引導學生貼近生活,談談生活中的鐘表,讓學生將其與數學聯系起來。在課堂方案設計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個鐘表,課前語言導入,向學生介紹鐘表,讓學生把它當做一個新朋友,并介紹自己生活中的“老朋友”。然后師生一起觀察鐘表,說說自己都是什么時候起床、吃飯、去學校,接著教師撥動鐘表中的時針、分針,向學生介紹“新朋友”起床、吃飯、去學校的時間,教師動手不動口,還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表揚答得又快又準的時間。
三、給予學生思考時間,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游戲化化教學方式,目的不是讓學生單純的玩樂,而是通過這種學生樂于參與的方式,潛移默化的獲得知識,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先決條件。與此同時,這樣的方式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課堂互動、團結協作的樂趣,幫助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明確游戲化教學只是教學中的輔助手段,所有的方式都是為了教學服務。因此,教師一定要做好教學方案的設計,在有限的課時里,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努力引導學生自主獨立思考,并且在游戲環節里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在備課環節加入教學中的重難點,下足功夫,讓教學內容與游戲有機融合,處處體現數學知識,通過游戲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圓柱體側面積相關知識點時,讓學生自己準備紙張、工具,制作圓柱體,在這樣的過程中認識圓柱體的不同狀態,從而展開思考,周長預測面積的關系是什么,通過梳理復習其他幾何圖形的知識點,學會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
結束語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是教育改革的一次嘗試,在實際教學中已經初見成效。小學教師也應摒棄傳統教學理念,把適宜教學的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參與者,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數學知識。小學階段的數學課程十分重要,教師應不斷提升自我,設計、借鑒更多的數學游戲,讓學生在趣味盎然的課堂上邊玩邊學,對數學知識保持探索欲望與深入學習的期望,提升其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陸逸茹.芻議多視野下的小學數學學習方式[J].考試周刊.2019(32)
[2]龔海彬.教育游戲在小學生數學形象思維培養中的應用研究[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6
[3]曾召文. STEM教育視野下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化活動設計與思考——用Scratch設計和開發小學數學計算題闖關游戲[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