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尹斐
摘要: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作文教學對教師而言卻也是難度最大的工作。對小學生實施作文教學,需要教師擁有豐富、恰當的作文素材,以滿足工作中的實際需求。
關鍵詞:作文教學;素材;積累
作文教學是培養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但是,作文教學對教師而言卻也是難度最大的工作。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小學生的文字儲備及對句子的駕馭能力很薄弱,他們很難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其次,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十分簡單,對生活的認識浮于淺層次的直觀感受。因此,對小學生實施作文教學,需要教師擁有豐富、恰當的作文素材,以滿足工作中的實際需求。
一、素材對作文教學的促進作用
素材對作文教學的作用主要表現以下兩方面。
(一)幫助學生理解題目
教師積累作文教學素材,正是為了解決由小學生生活經驗匱乏所帶來的作文教學障礙。當選定一個寫作題目時,小學生并不能理解這個題目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寫這個題目、如何去寫。這一系列疑惑會不同程度地在學生的腦海中出現,并形成寫作障礙,而恰當的素材則有助于化解這些障礙。
例如,在“我的媽媽”這一類寫人的作文教學中,教師直接告知學生,需要做一個作文訓練,題目是“我的媽媽”,然后讓學生動筆。面對這樣一個看似熟悉的題目,很多孩子卻無從下手。如果教師利用教學素材,就能輔助學生理解題目并完成寫作。例如,教師列舉生活中的常見情景:家長為孩子做飯、洗衣服,一天有做不完的事情,十分勞累。教師在列舉情景的過程中,就能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寫媽媽、如何寫媽媽。
(二)幫助學生拓展寫作思維
拿到一個作文題目,由于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有限,很難迅速將題目與自己的經驗建立連接,因此,需要教師提供教學素材進行指引,為學生寫作拓展思維。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有必要出示并講解幾篇從各種角度寫作的經典范文。范文是小學生找到寫作切入點最直接的參考素材。
例如,寫以“春天”為主題的作文。教師可以挑選優質的范文,包括校園的春天、家鄉的春天、公園的春天、春天里遇到的某個人某件事等。春天作為一個季節,不同地方、不同的人給學生帶來的感受不盡相同。教師在講解范文的過程中,已經在幫助學生開拓寫作視野、打破固化思維,從各種角度另辟蹊徑,寫出新穎、有意思的作文來。
二、積累教學素材的途徑
素材積累是學生創作出一篇優秀作文的重要前提,老師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首先就要從提高素材積累能力開始。
(一)積累生活經驗
對于低年級的作文而言,內容大多由生活小事串聯構成,也就是說,圍繞一個固定的主題,對相關的生活材料進行有邏輯的敘述。這需要孩子平時注重觀察生活。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去觀察生活,并記憶一些發生在身邊的具有特殊意義的事情。“生活中事無巨細,任何一個生活中的瑣事都包含經驗,小學生的生活閱歷都是源于自己的生活。”美好的景色、感動自己的人物與事件、瞬間的思想情感等,都是作文寫作必不可少的素材。學生只有在平時生活中積累下數量可觀的生活素材,才能下筆如有神,寫出優質的作文。
(二)積極開展課外閱讀
多讀書是寫出好作文的必備學習習慣,而寫作的素材很大部分來自課內外的閱讀。因此,教師的作文教學應當與課外閱讀教學進行高效融合,引導學生自覺地在寫作中運用平時閱讀中看到的好句子或者好故事。當然,豐富的課外閱讀還能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完善學生對世界的看法,其寫作深度也會上升一個臺階。閱讀的范圍不能僅局限于市面上的作文書,而是應囊括自然科學、文學歷史等,豐富的閱讀量使積累的素材十分廣泛,在寫作中的切入點也會顯著增多。
三、教學策略
教師在作文素材積累教學中,要自覺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高效提升學生的素材積累與應用能力。
(一)專項強化訓練
專項強化訓練指的是針對素材積累而專門開展的教學活動。教師在作文課堂上,可以提供一些優質實用的字、詞、句子以及段落,讓學生隨堂背誦,然后根據這些碎片素材寫一段文字。這些專項化訓練,能顯著提升小學生的素材積累與文字駕馭能力。學生背誦記憶,是他們在閱讀過程中篩選并積累優質素材的必備能力,如果閱讀完畢后一無所獲,那么并不能積累素材,可見這類專項訓練十分有必要。
(二)摘抄好詞好句
任何的生活經驗、思想感情素材都要轉化成可以閱讀的文字,因此,素材積累要跟文字緊密聯系在一起。教師還要布置作業,讓學生用筆記本摘錄平時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并與其他同學就字、詞、句子的使用方法進行交流。交流的方面也不必局限于課桌上的交談,還可以轉化成豐富多彩的語文游戲,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加深對好詞好句的記憶。
摘抄好詞好句的前提依舊是較為廣泛的閱讀。教師要定期推介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閱讀的書目,然后圍繞書籍中的人物寫一篇小作文。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求學生自覺使用自己摘抄的好詞好句。一般而言,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主要包括童話寓言故事、兒童繪本、成語故事以及科普讀物等。
(二)重視家校共育
提升學生的素材積累與駕馭能力,教師還可以與家長開展合作。家長能夠帶領孩子去體驗更加豐富的生活,如去動物園、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等各種有趣的地方,還會帶著孩子去郊游,感受四季風景的變化。可見,家長是對孩子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角色。教師要善于利用家長對孩子作文寫作素材積累提供的幫助。
語文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離不開素材輔助教學,而好的素材必然來自日常積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要采用科學的方法積累素材、用好素材,為小學低年級學生審題、尋找寫作切入點、選取合適素材提供科學引導。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小學生學會自主積累素材,通過課外閱讀、摘抄好詞好句、進行專項訓練等多種方法提升學生的素材儲備與使用能力。家校共育在作文教學中的素材積累層面上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為家長能給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生活素材積累來源。
參考文獻:
[1]夏慧 .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驗談 [J]. 才智,2020(11).
(責任編輯:韓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