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泳
【摘要】詩詞在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一個人熟讀了大量的詩詞,往往體現出個人的修養與氣質。語文教師恰恰正需要這種高雅氣質和獨特的魅力。如果教師能在詩詞課堂上運用形象生動而又富有韻律美的詩詞語言,引導學生去學習、欣賞詩詞,必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詩詞;引導;語言
在詩詞教學中語言要充滿激情。教學語言是異于平常口頭表達的語言,為了較好地組織課堂內容,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教師要用教學語言做好引導的作用。如《沁園春? 雪》這篇課文:“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教師范讀這首詩的時候,要用舍我其誰的霸氣來朗誦,讓學生體會到偉人那種雄韜偉略的大氣。可能起初有學生不懂詩詞中的個別詞語的意思,但通過有節奏、有氣勢的朗誦,可以驅使學生主動地去求解其中的含義和奧妙。教師朗誦時,語言要充滿激情,引導學生進入漫天飄雪的北方,領略長城的雄偉壯觀,感受黃河的波濤洶涌。這首詩運用了詩詞中常見起興手法,為下文“江山如此多嬌“做鋪墊。教師在激情的朗誦中講解,在講解中引導學生漸入佳境。
在詩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恰當地運用優美的語言去引導學生體會詩詞的美。從而延伸到發現生活中的美。正如那句話所言:我們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沁園春? 雪》上闋描述祖國的壯麗山河——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是寫覆蓋著白雪的延綿不斷的群山,宛如銀蛇在舞動著;被白雪覆蓋的高原,好像要與天空比高低。把群山和高原比作有生命、有活力的動物。以此來突出“多嬌江山”的壯麗和雄偉氣勢。此時引導學生去領略偉人的雄才偉略和遠大目光。“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這句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在晴天里,艷紅的陽光和皚皚白雪互相映照,仿佛是化了艷妝的美女裹著雪白的外衣,顯得分外嫵媚妖嬈。這是贊美和驚嘆的語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修辭手法的妙處,同時引導學生去思考:為什么偉人會發現“江山如此多嬌”?引導學生去感悟詩人熱愛祖國、心懷天下的內心情感,去體會詩詞的美妙。
教師要在規定的課堂時間完成詩詞教學任務,必定要有精煉的教學語言。教師課堂上啟發式的語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也是一種言語上的引導。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邊的云彩。”詩中款款情深,康橋那美麗的云彩令詩人戀戀不舍,詩人運用一個排比,寫出詩人無限的感傷之情。這時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要說是“輕輕的”還有“悄悄地”?引導學生總結出:詩人在最美的時光里度過了大學生活,在劍橋大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都呈現在詩人的眼前,無法淡忘。正因為康橋里的一切都是“柔情似水”,但現在又像一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此時此刻的感傷之情,如煙如霧般籠罩著詩人。不必送別了,甚至不必“帶走一片云彩”,“輕輕的來”“悄悄地走”,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憶。教師用優美的詩歌語言,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感悟康橋的美麗與幽靜,理解詩人心中的那份美好的記憶,那份記憶將永遠留在詩人的心中,因為詩人的靈魂和康橋早已連在一起了!在詩詞教學中,教師的語言運用可以引導學生去感受詩詞的語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從而達到詩詞教學的目的。
教師的教學言語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教學語言具有引導性和啟發性。像毛澤東的《沁園春? 長沙》,“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這里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力,鼓勵他們大膽口頭描述出當時的畫面。而教師總結的語言可以設計成這樣:橘子洲頭曾經是毛澤東和其他志同道合的革命先驅聚集商討國家大事的地方,特別是“崢嶸”一詞,突出了那些不平凡的一個高峰又接著一個高峰的歲月,其中囊括了那個時代發生的好幾件大事:辛亥革命、反袁、驅張、第一次世界大戰、五四運動、建立中國共產黨等重大事件。把愛國教育和歷史教育在語文課堂里串聯起來,這樣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在講解“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時,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詩人為什么會想到“中流擊水“這個場景?學生們踴躍發言。教師的語言可以總結為:毛澤東在大江大浪中暢游,即使風浪大到可以阻止飛舟的前進,但阻止不了革命者的前進。展現出一幅革命先驅們搏擊奮進、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的雄壯畫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感悟毛澤東那勇往直前和堅強不屈的精神。并引導學生思考:在面對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我們該如何去面對?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以分析課文的內容,又可以讓學生懂得思考處理人生遇到的問題。一舉兩得,何樂不為?作為語文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去掌握、理解詩詞的內容和體會詩人的情感之外,還可以把課堂教學和生活常識盡可能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風順的、是充滿未知和坎坷的,遇到困難,就要想辦法去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不輕言放棄。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是我們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微格教學教程》,北京教育學院組編,李穎主編,科學出版社
[2]《中學語文教材教法(上冊)》,于年河、許建中主編,河北大學出版社
(責任編輯:周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