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莉
摘要:“問題學生”是學校最突出的問題,問題學生的形成因素有多方面,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應對,文章將會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來談教師應如何面對“問題學生”。
關鍵詞:問題學生 家庭教育 教學行為 不良社會風氣
當前,“問題學生”是學校最突出的問題,其實這種現(xiàn)象并非只是一個教師、一所學校所有,而是目前整個教育所面臨的棘手問題。那么,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應對?下面,我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談談教師應如何面對“問題學生”。
首先,了解學生存在問題的原因。水污有源,樹枯有因。學生之所以有問題,總有其成為問題學生的原因。只有查明原因并根據其特點才能有針對性的制定出培養(yǎng)方案。我認為,當前“問題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下列幾種情況:
(一)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
1.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引導。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日趨提高,許多家庭生活條件變得愈來愈好,家中孩子又只有一兩個孩子,溺愛并對孩子的一切包辦,孩子在物質方面的一切要求家長都會想方設法的滿足,包括一些無理的要求。這使得孩子從小就成長在物質條件十分優(yōu)越的家庭環(huán)境中,很容易產生惟我獨尊的心理,愛使小性子,愛發(fā)脾氣,甚至孩子犯了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家長也不及時批評指出,聽之任之,于是乎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誤缺乏正確的認識,喪失了責任擔當,也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或教育引導,更不用說指責,于是家長在無奈之下也就只能聽之任之,逆來順受,這樣很容易使孩子缺乏逆境的磨練,在碰到困難時就很容易產生挫折感,從而造成心理失衡。
2.不完整的家庭對學生產生的心理影響。隨著社會城市化步伐的邁進,人們對物質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升高,大部分家長為了賺錢,很難抽出時間陪同孩子。一些留守學生的家長甚至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從而對孩子缺乏有效的監(jiān)管,也讓孩子失去了父愛依托,母愛的滋潤,家的溫馨,這種情形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無法估量的心理影響,而受這種心理影響在校園中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學生也時有發(fā)生。
(二)來自教師教學行為方面
一是目前對教師考核仍以考試成績論優(yōu)劣,使部分教師為了提高自己的成績,產生急于求成的行為,將教學的重心更大的傾向于學習成績突出的學生,忽視了“問題學生”的存在,使這部分學生心理失衡,便有意無意的和老師作對,加劇了師生矛盾,給班級管理造成了極大地影響;二是教師的心理壓力過大,各種頻繁的檢查、學習筆記及來自各種社會化的工作使教師的負擔過重,對學生的管理厭倦情緒;三是由于當前教育選拔人才最主要的手段是考試(也是當前最為公平公正的方法),于是,教師也不得不把獲取成績的壓力加在學生身上,這樣就出現(xiàn)了教師對學生采取一些強制手段,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挫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使學生對教師產生抵觸情緒甚至反感而導致學生出現(xiàn)一些極端問題;四是學校對問題學生缺乏足夠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造成這一因素的主要原因在于學校缺乏專業(yè)的心理輔導老師,使學校對學生的心理疏導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不夠。
(三)不良社會風氣對學生的影響
現(xiàn)今社會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各種各樣的社會風尚隨之而生,網絡也無時無刻不在,學生使用手機屢禁不止,網絡中各種低級趣味的游戲對學生有太大的吸引力,充斥著他們的大腦,刺激著他們的每一根神經,而這些,對于“問題學生”來說,相對于讀書學習自然也就成為了乏味、無聊、枯燥的事。
其次,認真分析,解決問題。應分清“問題學生”類別,從以上情況來看,“問題學生”大致反應在家庭因素制約、心理障礙、厭學三個方方面。作為教師應根據其不同情況加以正確引導,幫助其解決問題。
(一)面對因家庭因素制約的“問題學生”,作為教師特別是班主任,一是應該及時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是屬于單親家庭還是留守學生,必要時要進行家訪,實地了解,針對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引導方案;二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同學和班級帶來的溫暖,讓學生在學校能感受到家的溫馨;三是與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lián)系,及時了解其家庭情況和學生在家中的動態(tài),以便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因家庭問題而產生的壓力。
(二)對于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要善于走進學生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并及時給予心理引導。必要時可咨詢心理老師或心理醫(yī)生,尋找可以幫助學生走出心理困惑的方法,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
(三)厭學是“問題學生”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這種“問題學生”教師一是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二是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亮點”,并進行適時鼓勵,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體驗成功帶給他們的愉悅心情;逐漸引導他們從“不愿學”到“我要學”;三是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特長優(yōu)勢,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特長,投其所好,順應他們的發(fā)展,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存在的價值,進而幫助他們走上健康成長的軌道。
此外,教師自身應注重教育學、心理學的學習,并在教育實踐中運用這些知識,對學生加強人生觀教育,幫助學生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襲,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幫助學生走出“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春興. 現(xiàn)代心理學[M].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盧文鋒. 淺談任課教師如何應對學生的逆反心理[J]. 學周刊, 2018, 383(3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