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媛
摘要: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難點。小學生學習計算的積極性不高,學習效果差。小學數學是學生打好數學基礎的關鍵時期,是提高學生綜合數學素養的重要時期。在計算教學中,數學教師應遵循學生的自然本性,營造綠色課堂,使原本枯燥的數學計算教學煥發出綠色的契機。本文對提升小學計算教學提出自己的幾點意見,希望對于廣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小學數學;綠色課堂;計算教學;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028
綠色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采用更加科學的教學方法,促進師生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課堂。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建設綠色課堂是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質量的主要途徑。學生們通常認為小學的計算機課程很枯燥。此外,由于年齡因素,小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效果相對較差。教師應打破原有的教學局限,將綠色陽光的教育理念融入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為學生構建和諧、綠色的課堂教學。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綠色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教師應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以興趣引導學生的行為。小學生年紀小,他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到興趣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計算的樂趣,營造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計算學習的樂趣,然后積極學習計算,愿意探索計算相關知識,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例如,在講授計算課程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對于年紀較小的學生,教師可以將計算知識與童話故事結合起來,或進行計算游戲,將學生帶入有趣的計算世界;對于較年長的學生,教師可以將他們分組,利用學生的競爭心進行計算競賽,使學生能更好地參與到計算課堂的競賽中。
2、選擇合適的教學計劃
從數學教學的現狀來看,一些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仍然比較傳統。他們經常先講例子,然后得出結論,然后讓學生根據結論進行計算,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這種教學形式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使課堂枯燥單一,影響教學質量。在綠色課堂中,我們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根據學生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因此,教師選擇合適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由于教學對象是小學生,教師可以利用數學猜想進行教學,根據現有的現實和基礎知識,找出未知數和已知數之間的關系,進而找出事物的發展規律,進而得出計算方法。在數學猜想的過程中,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過程。通過猜想和驗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自主探索發現學習和計算方法,提高學習成就感。
例如,在兩位數乘以一位數的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根據自己的想法計算結果,在與其他學生的交流過程中進行對比分析,并共同探討不同計算方法的優缺點,從而發現計算方法的多樣性。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他們的創造力,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為他們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
3、提高培訓比例
綠色課堂強調回歸教育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提高學習能力。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增加學生對計算的探索過程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們將積極探索計算方法。教師發揮引導作用,加大培訓比重,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下找到計算方法,從根本上提高計算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判斷4.5×3.8和4.5×3,教師讓學生自己思考比較結果,并讓學生討論如何通過小組合作使兩個公式的結果相同。通過這樣的問題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在加減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舉例將原本枯燥的知識轉化為更容易理解的內容。比如,小明買衣服花了260元,她想買的衣服的價格是206元。她詢問買衣服后剩下的錢,并通過舉例提高學生的探索興趣,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進一步提高計算水平。
4、理論與實際結合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數學的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這與綠色課堂的教育理念相一致,旨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計算的過程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和想象得到結果。因此,它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計算時,教師應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數學計算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因此,在數學計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還要使學生正確運用數學計算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其數學計算應用能力。使學生正確認識數學計算學習的意義,感受計算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結論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貫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注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構建綠色課堂能夠很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通過營造綠色文化教學環境,實施綠色教育,使學生在積極健康的綠色環境中形成良好的計算水平,穩步提高數學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王蘭平.小學數學教育中游戲教學的應用及作用[J].新課程,2021,(38):106.
[2]李玉成.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38):111.
[3]張守仁.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應用思維導圖的分析探討[J].新課程,2021,(3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