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也在日益升高。因此,我國教學制度和教學理念的改革工作的進度也急需加快,以適應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需求,為國家培養出更多的優秀人才。英語成為我國人才培養戰略中所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因此,結合近年來我國所提出的新高考改革,高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工作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變革。本文著重針對在新高考背景之下所開展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來實現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進行具體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英語思維;培養策略
引言:
隨著我國全面實施新高考改革要求的提出,使得高考的考察內容更加全面和客觀,對國際國內社會、科學、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所涉及。因此,傳統的高中教育模式無法勝任現代化教育改革工作中所提出的新高考。對于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來說尤其如此。隨著考試更加靈活多變,強調實踐性特點的展現,對于學生的培養應當更加注重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從而能夠從容應對新高考背景之下的英語考試。
一、新高考的現實意義
要在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工作中以新高考作為背景,在英語閱讀教學工作中實現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就要明確認識到新高考在現代社會中的現實意義,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傳統教育模式的改革
傳統教育模式之下所培養的學生,往往偏重于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在高考的解題過程中可以體現出良好的能力,然而對于知識的實踐運用能力卻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跳脫出試卷便不知所學知識的具體應用方式[1]。因此,我國教學領域迎來了新高考的改革。
而從新高考的目的來看,就是針對人才個性化能力的提升和培養[2]。這就需要在教學模式中打破許多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從而才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欲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使學生快樂的、自主的學習,而不是被迫學習。在高考的過程中,不但選拔人才進入到高等教育的殿堂,同時還能更充分地挖掘出各領域的人才,并予之更為定向的培養。
(二)注重生本理念的落實
在我國新課程標準改革工作中,提出了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具體要求。而新高考改革工作正是在此基礎之上,使得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得到更大的推廣和發揮,給予學生在課堂上更多的自主權,幫助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和才華,并且在高考中以多樣化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并且為社會挖掘更多具備潛力的人才。
二、在閱讀中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有效策略
縱觀新高考對于學生的考核要求,更加偏重于考察學生對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考核的內容和形式呈現出一定的新意。而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要在新高考背景下取得良好的成績,就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而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往往得益于通過大量閱讀英語類文章以獲得。因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在新高考的背景之下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具體教學開展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想讓閱讀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實現對學生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首先應當讓學生愛上閱讀。那么,教師就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興趣。這一點在高一階段尤其容易做到。處在高一階段的學生,無論從外部環境,內心狀態還是學習方式上來說都出在一個全新的階段,這一階段極易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態度[3]。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引起學生對英語文章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便成為一種習慣,良好的英語思維品質也便得以形成。
比如,在開學階段,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來了解每個學生的喜好。然后在此基礎之上,推薦給學生與之愛好相關的一些英語科技類或者是新聞類文章。這些文章不但能夠確保學生在良好興趣的驅使下完成閱讀工作,其內容本身也是新高考中所考核的內容。
(二)閱讀方式的多元化
新高考的內容形式具有多樣化的特征,那么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開展得過程中也要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比如閱讀教學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紙質文章類閱讀,不再局限于教材內所展示的英語文章[4]。教師可以在以教材為依托的前提之下,以多元化的方式為學生展示相關的內容,以供學生進行閱讀。
比如,在外研社高一英語第一冊Unit 5 Into the wild是以自然為主題的一個單元。而教材中所展示的關于大自然以及野生動物的內容往往也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一些如BBC或者CNN所拍攝的關于野生動物和大自然的紀錄片,紀錄片中解說人員的發音往往都是清晰緩慢而又標準的。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將會充分調動自己所有的感官能力對英語進行信息的捕捉。這種利用現代化教學設備實現閱讀方式的改革在學生中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同時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也很快得到了有效提升。
(三)小組學習的開展
小組學習模式作為現代化教學方式的一種有效手段,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對于每個學生的個人能力的挖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外研版高一英語第三冊Unit 6 Disaster and hope關于災難和希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每組對于一個自然災害展開深入的閱讀和探究,并且在全班范圍內進行探究性學習成果的分享。學生在對自然災害的研究過程中,會根據每個人的能力進行自主分工,有的負責提供相關詞匯的查詢,有的負責相關資料得搜集,還有得負責將信息進行整合,制作成PPT等。這一過程本身便是對英語思維品質的培養,同時學生的個人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揮,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也樹立了學生的自信。
三、結束語
新高考改革工作的開展是我國現代化教學改革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確保我國現代化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工作,要充分認識到英語思維品質所蘊含的內容,不僅僅是英文的表達能力,同時還有以英語母語使用者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理念和方式上隨時進行創新,以確保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和深入探究的興趣。
參考文獻:
[1]顧雪英,魏善春.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現實意義、價值訴求與體系建構[J]. 江蘇高教,2019(6).
[2]王梅秀. 淺談新高考下英語詞匯的備考策略[J]. 新課程(下),2019(9).
[3]于天堂. 淺談新高考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 中學生英語,2019(42).
[4]丁博文. 基于新高考的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進微探[J]. 新課程(中學),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