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逸驍
摘要:初中生物教學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理性思考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的綜合素養,都可以在生物教學中得到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作為當代教學改革的重點,需要得到學校方以及教師的大力支持,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核心素養真正形成,并使其成為能適應社會建設需求的高質量人才。
關鍵詞:初中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核心素養在現階段我國中等學校深化課程改革當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和占據關鍵的位置,其主要的意義就是在學生學習的過程當中,要以學習先進的形式,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能力與品格。新課程改革更要求教師要從傳統的重知識傳授方面向著重人才培養方面所轉變和發展,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以此來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合、相一致。
一、立足實驗探究,提高探究精神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所以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要注重實驗與素養的有機關聯,讓學生做實驗探究學習的主人,通過設計項目實驗活動,在自主實驗、主動探究的過程中,提高探究精神,在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礎上,提升動手能力,從而增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食品保存”生物內容時,重點是讓學生認識食品儲存的原理和方法,通過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探索食品保鮮的措施,使其能夠利用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中食品腐敗的問題。為此,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先關聯生活實際,讓學生思考乳酸菌發酵的條件與原理是什么?酒精發酵的條件和原理是什么?白酒釀制過程包括哪四個環節?在白酒釀制過程中需要幾種微生物?分別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問題交流互動的過程中,導入視頻情境,古代貴妃吃新鮮荔枝,必須快馬運送,否則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味變、四五日色香味盡去。從而引出此次課題,列舉日常生活中食品腐敗的現象,讓學生思考導致食品腐敗的原因是什么?從而提出項目主題“探究食品腐敗的原因”,以組為單位,讓學生小組就此次項目實驗進行自主規劃,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分析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如:提出問題:食品為什么會腐敗變質?作出假設: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食品腐敗的主要原因。材料用具:新鮮豆漿、消毒鍋、燒杯、三角燒瓶、脫脂棉等。
操作方案:①向向甲、乙、丙3只三角燒瓶里分別注入50毫升新鮮豆漿,甲和乙敞口,丙用脫脂棉塞緊瓶口。②將3只三角燒瓶放入盛水的消毒鍋里隔水加熱,使消毒鍋里的水沸騰5分鐘。取出三角燒瓶,冷卻待用。③在甲瓶里加入5毫升蒸餾水,在乙瓶里加入5毫升質量分數為5%的山梨酸鉀溶液,然后將3只三角燒瓶同時放在陰暗、溫暖的地方,溫度保持在20℃以上④每天觀察三角燒瓶里豆漿的變化。在項目實驗流程計劃的過程中,讓學生就此次項目實驗進行動手實踐探索,每天觀察記錄,一周以后匯總,讓學生小組派遣優秀代表作此次實驗匯報,結合實驗真實情況做分析總結,歸納食物腐敗的主要原因。通過實驗探究活動的開展,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培養科學探究素養,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在動手操作、實驗探究中,加深對此次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提高初中生物核心素養。
二、運用科學素材來為學生構建出正確、科學的生命觀念
當學生結束了小學生涯來到初中校園之后,當進行第一堂課的初中生物學習時,初中生物教師首先需要運用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讓學生理解和了解生物學和生命觀念。例如:在實際講解的過程當中,可以與生物學科中的適應觀等內容相結合進行教學,并且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鼓勵學生用生命觀念來對生命現象進行細致的分析與探索,以此來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并進一步培養中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當生物老師在教授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生物圈中的人》一單元中的《人的由來》這一課時,老師可以向學生首先提問:大家知道自己是如何來到這世上的嗎?當學生回答結束之后,老師就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人類的生殖系統和胚胎發育等生物知識,以此來改變初中生傳統的對于“人的由來”這一問題“偏差”的認識,進一步培養中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念,并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當老師的講解結束之后,老師還可以拿出事先準備好的一些視頻資料來啟發學生要對新生命孕育產生敬畏,進一步加深初中生對于生命的珍惜和對母親的崇敬之情。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僅能夠將生物知識全面、細致、正確地講解給學生們,還能讓學生真正明白生命的概念和其深遠的意義,同時,還充分地將生物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用發揮了出來,運用啟發和引導的方式讓初中生對于《人的由來》有了最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認識。
三、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培養理性思維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實驗教學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是夯實學生生物理論知識,輔助他們深入理解與掌握生物規律和現象的一個重要路徑。與此同時,相較于常規生物教學內容,通過生物實驗開展教學,更有利于激發初中生學習生物知識興趣,促進他們理性思維這一生物核心素養形成。因此,在促進初中生理性思維形成期間,同樣可以抓住生物實驗教學,結合生物核心素養培養的內涵與要求,以生物實驗的方式來促進初中生深入理解與掌握生物知識以及科學研究方法。
例如,在《植物細胞》教學中,為了可以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可以首先引導他們思考“能否利用顯微鏡直接觀察一個洋蔥或黃瓜呢?”這一問題,以問題情境設計的方式導入本部分生物實驗知識的主題——顯微鏡下實驗材料必須要保持薄而透明。之后生物教師可以開展一次規范化的生物實驗演示,使學生可以重點關注生物實驗演示操作中的基本步驟、實驗條件以及注意事項,尤其是要使他們學會利用顯微鏡對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進行仔細地觀察,持續激發他們的求知和探究興趣。然后可以繼續指導全體學生利用洋蔥制作玻片標本,并借助顯微鏡對其進行仔細地觀察后,繪制出細胞圖。在實驗結束之后,可以不急于立刻做出結論,并可以提出“黃瓜表層的果肉細胞與洋蔥鱗片的表皮細胞二者具有何種相同的結構?”這一問題,以此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促進他們理性思維發展。
結束語
培養初中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確保學生全方面的發展,雖然說現階段初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還存在著些許的問題,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的認識還不是很全面,但是相信初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會不斷地進行總結和學習,并且還會進行仔細的分析和綜合的討論,主動、積極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并運用多樣化、多形式的教學方法,以啟發和引導的方式,幫助初中學生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形成最正確的邏輯思維和思考體系,進一步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與效率。
參考文獻
[1]吳曉芳.淺析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2020(37):51.
[2]詹曉偉.談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S2):110.
[3]馬蘭英.淺議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2018(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