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龍

【摘要】數學學科具有明顯的抽象性特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具有一定要求.很多學生可能小學時期數學成績很好,但在步入初中后數學成績便開始逐漸下滑,感覺學習難度越來越大,這種現象主要是學生學習方法、習慣、思維能力欠缺導致的,簡而言之便是“不會”學習,沒能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初中數學比小學數學的系統性和理論性更強,學生很容易由于難度的提升而產生畏難心理,對數學學習產生抵觸情緒.不管是學習方法未能從小學轉變到初中,還是學習習慣未能建立、缺少學習自主性,都會對學生的學習以及數學能力的提高帶來影響.對此,教師需要迎合新課改所推行的生本理念,通過數學日記來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本文主要圍繞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展開論述,探討優化課堂教學的“利器”——數學日記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數學日記;初中數學教學;教學優化
當下,各種“學霸筆記”“學神日記”層出不窮,在市面上銷售火熱,許多學生和家長視其為至寶,但其真實效果如何,仍有待考證.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玉,但如何讓學生親歷學習體驗,使之感悟更深、學習更透徹,筆者倒是覺得,讓學生自己記學科筆記可能更有效果.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數學日記已經成為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的有力神器.
一、數學日記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化作用
(一)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點
數學日記的特點在于課后對課堂過程的總結和鞏固,可將課堂中學習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梳理,因此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會優先將教學過程“回放”一遍,找出自己不理解或掌握不夠深的知識點或不懂的問題,將其寫在數學日記中.但是,教師若將學生日記中涉及的每一個問題都在課堂上解決,不僅會浪費課堂時間,而且可能讓學生養成依賴心理.針對這些內容一般鼓勵學生通過請教教師、聯合同學、翻閱課本、查閱資料、知識推理等方式解決,教師只需要對學生日記中的共性問題或學生學習方法、態度等方面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即可.教師通過這一方式應用數學日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生將學習中的不足明確列在數學日記中,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或合作將其解決,在鞏固課堂知識點的同時也有利于查缺補漏.
(二)促進師生交流
數學日記的應用需要教師以現代化的教學理念作為基礎,充分貫徹生本理念,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數學日記成為學生學習的一種空間延展,而非額外的課業負擔.對此,教師需要開發數學日記的溝通功能,突破傳統教育模式下學生不會說、不敢說,學習過于被動的現象,鼓勵學生積極在數學日記中寫下自己在學習中的不足、問題和對教師或對課堂學習的看法和建議.同時,教師要與學生達成“協議”,對于數學日記中的意見或建議即便不合理也不能批評,更不能公開批評,以此讓學生更積極地在數學日記中表述自己的課堂體會和看法,敢于展現自己的不足.教師要做好保密措施,對于值得表揚的內容可以點名表揚并展示,但數學日記不能成為發現不足和批評不足的途徑.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避免數學日記的應用最終流于形式.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學生寫數學日記的過程也是對課堂進行總結、鞏固和反思的過程,學生可以在此基礎上對知識點進行深入拓展.教師可以通過鼓勵學生創新,贊賞學生積極探索的行為,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學生在寫數學日記時,會在日記中寫出與眾不同的想法和思路.教師要相信學生的創造性,一旦發現學生的杰出表現,要及時給予表揚,并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其學習信心[1].例如,筆者在講授七年級上冊“整式的加減”這部分內容時,有這樣一道題:
已知:代數式A=x2+3xy-12,B=2x2-xy+y,解答下列問題:
(1)當x=y=-2時,求2A-B的值;
(2)若求2A-B的值與y的取值無關,求x的值.
一個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道:“對于今天老師講的與字母y取值無關的問題,按傳統的解法是將2A-B化簡后得到7xy-y-24,再把含y的項合并,得到(7x-1)y-24,然后令7x-1=0即可得到x的值為17.然而,我們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徑,這樣做:既然化簡后的代數式與字母y的取值無關,我們不妨取y的不同數值,分別代入式子,而所得的值不變.在此思路下,不妨令y=0,則7xy-y-24=-24;再令y=1,則7xy-y-24=7x-1-24,所以7x-1-24=-24,故x=17.”
瞧!多么絕妙的“賦值法”!而且是發生在七年級學生身上!筆者為這樣的學生、這樣的思考方式,在班上“狠狠地”贊揚了好幾次.結果就是,現在這個學生已是年級中數一數二的學優生了.這,多少是要歸功于數學日記的.
二、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日記的應用策略
(一)發揮數學日記的溝通功能,收集意見優化教學
素質教育背景下,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將學生置于主體,教師則要明確自身引導者的角色定位,應用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但這些需要建立在學生的學情之上,只有師生溝通才能讓教師了解學生,包括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以及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教師只有了解這些才能發現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而“對癥下藥”,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數學日記可以作為師生溝通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通過數學日記了解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真實感受,如哪些知識點還未弄懂、今天哪道題做錯了、學習感受如何等,這都是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所需要的信息,甚至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對課堂教學提出一些意見并選擇性采納,充分了解學情才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如曾有一名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覺得老師布置的作業太難了,每次最后幾道題都要花好長時間才能做出來,而且還有一些題我不會做,作業難還要寫數學日記,每天數學作業都要花最多的時間”,看到這名學生的日記筆者才意識到自己每天所教的知識點所有學生不可能全都掌握,而數學日記的應用目的主要是查缺補漏,但數學作業卻涵蓋了當日課堂中的絕大多數所講知識點,這便相當于數學日記要寫出不會的問題,而作業卻需要保證知識全都掌握才能全部完成.在意識到這一點后,筆者便對作業和數學日記的機制進行了改進,作業內容適當縮減,確保完成作業加上寫數學日記的時間在一定范圍內,而且作業內容中可以空余不會的題,將不會的知識點和題都可以先寫入數學日記中,然后在次日課堂中相互討論解決問題.這一改進,將學生未能掌握的知識點、不會做的題以及通過課堂交流、求助教師的解決問題過程都可以寫入數學日記中,進一步拓展了日記的內容,對學生來說也更有意義.
(二)通過數學日記獲悉學情
數學日記是學生課堂學習及學習體驗的總結與記錄,而對于知識點的總結來說,學生需要將其以自己的話說出來,從表述形式上便能看出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深度,若學生對知識的總結存在錯漏,或表述語言較為生硬,則代表學生未能充分掌握知識,或掌握程度不深.對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對知識點的表述進行評價,將寫得好的數學日記拿出來為其他學生閱讀展示,對認真寫日記的學生進行表揚,這樣既能鼓勵學生認真學習、認真寫日記,也能讓其他學生將其視為榜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一方法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如在教學有理數計算法則時,曾有一名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道:“……在學習有理數計算法則時我便在想,有理數的乘法法則和加法法則有沒有關系?在課堂中我把老師講的乘法法則記了下來與加法法則放在一起比較.
(1)有理數加法:
同號取相同符號,如(-3)+(-4)=-7;
異號取絕對值較大加數的符號,比如(-6)+2=-4.
(2)有理數乘法:
同號得正,如(-4)×(-7)=28;
異號得負,如(-6)×6=-36.”
實際上很多學生都可能將有理數加法法則和乘法法則用混,而這名同學為了對比和區分,利用明顯的格式將加法和乘法分開,而且每一個計算條件都進行了舉例,讓計算方法更直觀明確,也表明了這名學生對有理數的計算法則理解得非常透徹,并且知識歸納能力也非常強.因此,筆者次日便將其寫在黑板上向其他學生展示,并表揚了該名學生[2].
(三)運用數學日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重要條件,也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驅動力.學生在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時會更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能激發出更多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從數學日記中開發出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可以是學生普遍出現的問題,也可以是一些學生能夠解決或糾正的細節問題,讓數學日記源于課堂,最終服務于課堂.
筆者在數學日記中也曾發現過一些很多學生都出現過的共性問題,很多學生都將(a+b)2在數學日記中寫為“根號 a與b和的完全平方”,也有一些學生將其寫為“根號里a,b兩數和的完全平方”,對于(a+b)2的表述出現了很多不同的說法,并且如果這一問題未能進行合理引導,在以后的數學日記中也會出現類似的現象.于是筆者便將這一問題帶到課堂中讓學生以討論的方式解決,目的便是讓學生商榷出一個統一的表述方法,一方面留給學生充足的自由表述和發揮的空間,另一方面這一討論活動也能夠起到激趣的作用,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表現欲,從而認真分析這一問題.經過討論,很多學生認為單獨寫“根號”并不合理,沒有講出是根號里面還是外面,而“根號里”的說法也不夠嚴謹,所以最終商討出“根號下,a與b兩數和的完全平方”,這樣更加簡潔也更加嚴謹.面對數學日記中這種不算大但也要糾正的細節問題,教師可以放手交給學生自己去討論解決,單純地講述和告知具有要求的意味,而學生自己得出的統一結果則具有成果的意義性,更能讓學生接受并將其奉為標準,效果也會更好[3].
(四)分析數學日記,引導學生突破學習瓶頸
數學日記的應用重點在于了解學生,既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教師基于對學生日記內容的了解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實現對學生個體的針對性引導,幫助學生走出學習誤區或突破學習瓶頸.
某一學生在數學日記中寫到“在步入初中后,來到了新的環境,認識了新的老師和同學,我感到十分開心.但經過這些天的學習,我也感到了一些迷茫,初中的學科要比小學多很多,學起來也更難了,這段時間的數學課讓我感到了學習上的力不從心,小學時我數學就不是很好,初中數學更難了,甚至還很羨慕班里數學學得好的同學,學習太難了,但又不想讓爸媽和老師失望,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其實步入初中后與這名學生有相同想法的學生并不在少數,他們的數學基礎較差,學習方法也不夠合理,因此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漸喪失學習信心.對此,筆者便重點針對該名學生進行鼓勵,告訴他學習基礎的不足可以通過努力來解決,并為其梳理曾經講過的數學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在課堂教學中也經常用眼神鼓勵他,在他舉手時經常選擇他回答問題,多表揚他,幫助他找回學習信心,再經過學習方法和習慣上的引導,他的數學成績也有了穩步上升[4].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數學日記實際上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了一座心靈互通的橋梁.
三、結束語
對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來說,數學日記的應用是教學內容的總結與拓展,同時也讓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了延伸,增加了師生的溝通途徑.因此,應用數學日記優化課堂教學是一種值得借鑒和應用的教學方法,能夠讓學生加深課堂學習的過程體會,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最終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參考文獻】
[1]高宏志.數學日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5):76.
[2]劉新志.“數學日記”:初中數學教學的潤滑劑[J].時代報告(學術版),2012(03):190.
[3]黃春保.數學日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05):103.
[4]丁小泰.數學日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初中版,201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