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芬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意義重大。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階段,他們對新鮮事物充滿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構建和諧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情境體驗導學下獲得更多的知識,提高思想道德和情感培養的效果。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情境體驗;導學
[中圖分類號] G623.1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3-0060-02
情境體驗指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與課堂教學主題相契合的活動,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之中,獲得知識,強化體驗,進一步發展心理機能。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情境體驗導學,啟迪學生的學習思維,使學生帶著自己獨有的知識經驗、思想情感、學習態度投入學習之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情境再現,引導學習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意識,使學生學會站在正確的角度看待社會,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成為國家棟梁。道德與法治教學目的是規范學生的言行舉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與學生展開有效的互動,調節課堂教學氣氛,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需要注意的是,將情境體驗導學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不意味著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新穎的教學情境。教師可以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思考與探究,使學生的學習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講解有關節日的知識時,正值中秋節,充滿節日的氛圍,盡管中秋節每年都有且每年都過,但是學生對中秋節的由來、內涵一知半解。于是,教師以“團圓中秋”為主題,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情境體驗中了解中秋節的習俗與由來,進而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馬上就到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了。關于中秋節,你最先想到什么?
生1:當然是月餅了!
生2:我想到的是賞月!
師:“月是故鄉明”,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節日,你們都是怎樣過的呢?
生3:我媽媽會做一桌子的菜,一家人一起吃飯。
生4:我媽媽買了好多月餅,分給我們每個人。
師:中秋節代表團圓,就像王維所寫的詩一樣“每逢佳節倍思親”,但是工作忙,有時家人們不能在一起過節。作為一個充滿愛的集體,我們一起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你們說好不好?
生:(異口同聲)好!
師:有關中秋節,你們知道些什么?
生5:我知道中秋節的月亮最圓。
生6:我還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中秋節的視頻)
師:同學們,中秋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了弘揚與傳承中華文化,我國于2008年將中秋節納入法定節日。你們想知道全國各地是怎樣慶祝中秋節的嗎?
生:(異口同聲)想!
師:中秋節最為主要的慶祝方式就是吃月餅、賞月、看花燈,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特殊的慶祝方式,就連海外華僑也會通過相應的方式,慶祝中秋節的到來。
……
通過情境體驗導學,教師為學生創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之中,與教師、同學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加深對中秋節的理解與感悟。
二、創設游戲,激發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優化傳統的教學形式,更新教學觀念,通過情境體驗導學,創設趣味多樣的游戲情境,使學生積極投身于課堂學習之中。小學是學生最想要展現自我的階段,教師可運用角色扮演的游戲方式,點燃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為學生提供展現自我的機會,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應用水平。
例如,教學關于《公共常識》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懂得排隊是基本的行為準則,體會到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的必要性,幫助學生養成排隊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利用情境體驗導學,為學生創設趣味的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引導學生通過游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是不是感覺踩踏事件離我們的實際生活非常遙遠?其實,這樣的危險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有一次,我乘坐電梯,感覺十分擁擠,這讓我聯想起踩踏事件。電梯到一樓后,電梯門開啟,等電梯的人一擁而上,我從細縫中擠出電梯,差點摔倒。這個過程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同學們思考一下,我們應該怎樣安全上下電梯呢?
生1: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乘坐電梯。
生2:我和媽媽進入電梯后,媽媽習慣讓我站在她前面,應該是為了保護我吧!
(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四張拼接泡沫地墊拿出來)
師:下面,請同學們和我一同參與一個游戲。請兩名同學扮演電梯門,6名同學站在電梯之中,4名同學扮演等電梯的乘客。當我發出“叮咚”的聲音時,就代表電梯到了一個樓層,扮演電梯門的同學手拉手、肩并肩站好,電梯門開啟時將手松開,向外側移動兩步,讓電梯里的乘客與電梯外的乘客進出。
……
通過情境體驗導學,教師為學生創設與教學主題相關的游戲情境,增強了學生的學習體驗感。聽到教師發出的“叮咚”聲后,電梯里的學生想出來,而電梯外的學生想進去,場面十分擁擠混亂。隨后,在第二次游戲中,有的學生提議按照先下后上的原則乘坐電梯,場面變得井然有序。這樣教學,使學生明白排隊的必要性,突破課堂教學難點。
三、歷史情境,溫故知新
歷史情境象征著時代的發展進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運用情境體驗導學,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社會責任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復習已掌握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效果,夯實學習基礎。
例如,教學關于《列強侵華》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了解列強侵華所犯下的罪行,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教師運用情境體驗導學創設歷史情境,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教學片段:
師:虎門銷煙的“煙”,指的是什么?
生1:鴉片。
師:是的。鴉片給我國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吸食鴉片,會使人們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生2:吸食鴉片會上癮。
生3:長期吸食鴉片會使人逐漸喪失勞動力。
(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現代毒品,如冰毒、海洛因等圖片與視頻資料)
師:同學們,全球每年死于吸毒的人數已經超過20萬,毒品對人的危害可想而知。1893年6月3日,廣東虎門海灘上演了一幕銷毀鴉片的壯舉。
(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呈現珠江三角洲地圖,標注出虎門)
師:同學們,林則徐為什么將銷煙的地點選擇在虎門呢?
生4:這個地點靠近沿海。
生5:我曾經閱讀過相關資料,發現虎門靠近沿海,是鴉片走私的必經之路。
(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電影《銷煙》片段)
師:仔細觀察銷煙現場的布置情況,還有林則徐的動作和神態,說一說你的感受。
生6:林則徐十分偉大,通過虎門銷煙的壯舉,使我國人民的志氣得到進一步提升。
生7:虎門銷煙銷毀的不只是鴉片,也將我國國人不好的形象一同銷毀了。
……
通過情境體驗導學,教師為學生創設歷史情境,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跟隨教師一同探究歷史,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激發愛國意識,提高社會責任感。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活動,深化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 參 考 文 獻 ]
[1] 魏宏聚.論歸納性教學理論的生成路徑——以中小學課堂教學設計理論的生成為例[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8(02).
[2] 孫麗.三點整合:立仁達人的最佳路徑——立仁文化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資源整合策略研究[J].小學教學研究(學生版),2019(09).
[3] 沈洪華.基于教材編寫特點,著眼道德理性提升——統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中“辨析欄”教學建議[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9(01).
(特約編輯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