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廣西南寧市興桂路小學自建校以來,圍繞構建“課堂物質文化、課堂制度文化、課堂行為文化、課堂精神文化”等,不斷豐富完善芬芳課堂文化的內涵,從微觀的學科課堂常規教學入手,根據不同年段的學生特點,著力打造個性化的教學策略,積極構建課堂教學文化。
[關鍵詞]芬芳課堂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課堂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
[中圖分類號] G62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33-0088-02
建校以來,我們從芬芳教育的內涵和學校文化建設方面進行了研究,歸納提煉出了芬芳教育的概念以及以芬芳教育思想為核心的學校辦學理念,明確了學校文化建設必須以課堂文化的構建作為突破口的戰略目標。基于南寧市興桂路小學的“芬芳教育”大背景下,我們構建了“課堂物質文化、課堂制度文化、課堂行為文化、課堂精神文化”等,不斷豐富完善芬芳課堂文化的內涵,聚焦各學科各課型課堂常規教學,根據不同年段不同班級的學生個性特點,尋找適合的教學策略,積極構建課堂教學文化。
一、構建芬芳課堂物質文化
我校是一所新辦學校,裝修沒多久之后就投入使用,學校重視美化教室環境,要求每個班級都要種植可以吸收甲醛的綠植,保持教室環境的空氣清新,陶冶師生精神和性情。各班教室里地面干凈,桌椅擺放整齊劃一,窗臺上陳列著生氣勃勃的綠植,這一切讓人心曠神怡。班級板報,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版式、書寫等方面,都與語文教學有著密切的關系。班主任在班級組建板報小組,讓學生討論班級板報的內容及創意,結合語文教學活動更新板報內容。學生自主設計創作的板報,教室里個性化的小陳設和書架等,成為校園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兩年多以來,學校巧用教室物質文化豐富小學語文教學,創設優美環境,提升學生素養,依托文化活動,充實語文課堂,結合校本課程,開發語文資源,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課堂的物質文化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還延伸到多姿多彩的校園環境,這充分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的愿望,讓學生得到學校文化的感召,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形成多元、開放、賞識的教學環境。
二、構建芬芳課堂制度文化
課堂制度文化是在課堂上使用的以調節和規范教師與學生課堂行為活動及其如何互動的各種規則。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制度的約束。如何在芬芳課堂上建立制度文化呢?
首先,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講清楚建立良好課堂教學秩序的重要性,然后與全班學生一起制定班規,建立規則,對課前準備、坐姿、聽課、回答、參與討論等方面做出細致的要求,并且做好記錄,然后做成PPT,放在班級希沃的桌面上,方便時時溫習。經過一至兩周的試用期之后,如果其中的一條規則所有人都能遵守了,那就可以在班會課上組織學生討論制定一個新規則代替舊規則。被替代的規則不是廢棄不用了,而是大家已經養成好的習慣,自覺遵守課堂約定了。
其次,善于利用激勵策略。在芬芳課堂上,如果學生做到專心聽講,教師會及時給他所在的小組加分,同時還會做好記錄,在學生的名字下面做記號,個人和小組同時可以獲得加分,得到加分的學生下課可以到老師處領取貼貼紙、小紅花、小獎章、實物等獎勵,讓孩子明白,如果遵守規則,就能獲得實在的利益。班主任教師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每個月用“活動”作為獎勵,可以換算為享受閱讀時間、周末郊游、玩手機游戲的機會,也可以獲得“幫老師做事情”“為同學和班級服務”等特權。有的班級還使用班級優化大師、光榮榜、星星榜、作品展示、喜報、獎狀等形式進行評價。
再次,課堂制度文化還可以延伸到課堂外。學校運用“芬芳獎章”激勵學生進步,學期開始時,學校給每一個學生發放了“芬芳寶貝心愿存折”,孩子們在課堂學習和生活中的任何優秀品行都可以換到芬芳獎章,期末開展熱熱鬧鬧的“芬芬集市”兌換物品。語文教師也充分利用這一資源,開展“芬芳識字小獎章”的爭章活動。教師給每個學習小組發筆記本,當作“儲蓄卡”,挑選一個誠實穩重、辦事靠譜的學生做小組長,每學一課,學生就可以去組長那兒認字,組長如實做記錄。“芬芳識字小獎章”的爭章制度的建立,剛好能滿足孩子們力爭上游的心態,每個孩子爭先恐后地認字、記字、存字,希望自己是“資產豐富的大客戶”。“芬芳識字小獎章”的爭章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了學習漢字的效果。
三、構建芬芳課堂行為文化
建校以來,我們就密切關注課堂行為文化。在每年都有五六十名新教師進入學校的情況下,每年的新教師崗前培訓就尤為重要。2020年7月份,我們就開始著手拍攝和制作鏡面視頻,從早讀、課堂、習字課、課后服務等方面進行拍攝,從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去引導,從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表情去觀察,意圖讓新教師們通過直觀形象的畫面,去揣摩、去領會在課堂上該如何規范自己的言行,如何恰當地與學生互動,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8月底,新教師培訓的時候,由尚燕主任和李小紅老師對新教師們進行了題為《南寧市興桂路小學一日常規工作流程解讀》的培訓,結合《一年級早讀鏡面示范視頻》《二年級課堂教學鏡面示范視頻》《三年級習字課教學鏡面示范視頻》《四五六年級課后服務鏡面示范視頻》等資料,新教師們很快明晰了學校對課堂行為方面的要求,為他們走上講臺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在學校每周的教研活動中,我們幾乎都是沉浸在構建課堂文化中。單周集體備課、研討問題;雙周一位教師用相應年級的模式上研究課,其他教師聽課評課,做相關小講座;每兩個月會選擇一個課堂模式構建比較成型的年級做展示,展示以“課例+講座+評課”的方式進行,全校教師一起觀摩,聽課評課。經過探究,我們發現:由于教師提前到教室候課,用飽滿的熱情投入課堂教學,按照教學模式精講多練,設計適合的拓展延伸,課堂的教學效果正在慢慢變好。在芬芳課堂文化的構建中,教師按照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的各環節,理清知識的框架結構,再加上深入淺出地重點講解,把一節課的重點難點簡明扼要地講清楚,再讓學生反復操練,直至熟能生巧,這樣的教學,學生會學得特別投入,專心致志地跟著教師的節奏走,認真聽講、積極參與,教學效率高。
四、構建芬芳課堂精神文化
1.課題牽動
我校原有的南寧市特級教師專項課題《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與本課題同時開題,本課題的研究是基于《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的大背景下展開的,而《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方向,相當于子課題一樣。三個課題的研究相互牽動,相互成就。如今,《興桂路小學“興桂教育”課程文化體系建構的研究》課題已結題,《小學低年段識字教學策略的研究》成果顯著,打算在明年結題。我們打算實施課題牽動策略,推動三個課題穩步推進。
2.群體互動
芬芳教師是個溫暖的大集體,建校三年來,學校教師每學年人數都在急速遞增,從最初組建行政團隊的10個人到現在的116名專任教師,隊伍越發龐大,此時團隊的凝聚力的培養尤為重要。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增強群體互動,利用群體交流互動,提升芬芳教師的責任感,培養團隊合作意識,使年輕教師通過學習融入集體,愛上集體。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都是密切關注教師們亟須解決的困惑,通過“課例+小講座+評課”“教材的解讀和分析+問題梳理+答疑解惑”等豐富的形式開展校本教研活動,用師徒結對的方式,讓眾多的年輕教師緊緊團結在師父們的周圍,享受師父無微不至的呵護,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長。
3.名師促動
我校是北師大教育培訓中心合作學校,可以依托北師大平臺,邀請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師入校指導,指導青年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展課題研究以來,我們邀請了北師大教育培訓中心的唐富春、田立莉、陳玲、季鋒、曹周揚等全國知名專家每個學期入校指導兩次,聽課評課,上示范課,手把手教年輕教師們上課。一年多來,北師大專家對我校的指導涉及語文、數學、英語、美術、音樂、體育、科學、心理、信息技術……共計十個學科,教師在北師大平臺上獲得更好的成長機會。我們還邀請了南寧市的本土專家,如南寧市教科所小學室副主任盧耀珍老師、江南區教研室教研員彭建日老師等入校指導。專家們認真負責的態度、精湛的業務指引著教師們永攀教研高峰,悄然拔節生長。專家們不僅僅帶思想,還帶精神、帶技術,為芬芳教師的成長注入了強心劑,為芬芳教師的成長涂抹了最美好的精神底色。
通過研究,南寧市興桂路小學的芬芳教師們達成了共識: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的生命成長助力,把芬芳課堂當作師生共同經歷生命過程的場所,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當作教學的主體。誠如葉瀾教授所說:“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充滿生命氣息。”芬芳教師聚焦課堂文化,從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采用互動的學習方式,挖掘課程的文化三個方面建構課堂文化,追求理想的課堂教學樣態,努力讓學生回歸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保證學生學習的時間,給予足夠的空間,把學習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尊重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激發學習興趣,點燃求知熱情,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感悟、自主生成。全體芬芳教師努力提高師生的生命質量,讓每一節課興味盎然、充盈智慧、充滿活力、富有詩意,用課堂文化滋養我們的芬芳課堂。
(責編 韋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