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談“數”色變是很多學生對數學的反應。高中階段的數學相較于初中,更加偏向邏輯分析以及推理,而且在基礎代數中引入函數和空間的概念使得數學題目也從基本的概念考查上升到了綜合性考查。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學科知識,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文將會從挖掘數學教材、重視思維引導以及進行實踐創造這三個方面來簡單闡述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新能力;培養策略
時代的快速發展急需各種人才,不同行業對人才都提出了創新能力的需求。為適應這一需求,教育教學工作者應對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目標進行變革,確保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教師的新型教學任務,而如何培養學生創新力,需要教師明確創新力培養的實際意義,通過合理的教學活動設計,為學生營造創新能力發展的優質學習環境。
一、數學教學培養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新課標下,一方面,教師在教學中要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考慮到高中生在這個階段還面臨著高考這一重大壓力,因此,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用正確的學習方式去面對高考,這對于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認識到數學的學科本質,帶領學生感受數學學科帶來的樂趣,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將數學的相關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否則學生一旦失去對數學的興趣,認為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是枯燥無味的,那么學習效率也不會太理想。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數學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可以采用創新思維分析問題為出發點,以對問題的分析為教學基礎,要清楚在做某類型的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并激勵引導學生對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進行培養,實際意義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能讓教學活動滿足實際需要,促使學生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升,使其滿足社會對人才的不同需求。其次,高中數學學習存在較大困難,要正確解答數學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敢于探究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活動的組織,能開拓學生思維,使其發展多角度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其核心素養。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
(一)重視思維引導培養創新能力
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弄清楚學生發展創新能力的開端是什么。一般來說,創新能力的開端就是學會提出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往往由教師向學生提出,而學生更多的是解答問題。這一模式不能說不對,只是不能一直采用這種模式來教育學生。要知道,對于創新能力的培養來說,提出一個問題的意義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要更加重要。因為要想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需要從整個問題的開始、內在邏輯、解法以及完整度等方面來考慮,這非常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學生自我個性的表達,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允許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的“奇思妙想”,即使學生的想法完全是不符合邏輯的,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創新精神予以鼓勵與支持。
例如,在進行“直線的斜率”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展開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問題。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一條斜線,然后讓學生回答從這個斜線中可以看出多少數學知識。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求出斜線的斜率,并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即滿足什么樣的條件才可以求出一條直線的斜率。
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不僅要擁有強大的邏輯知識體系、活躍的解題思維、發現問題的敏銳度,還需要時刻保持對知識的質疑以及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才能在數學學習中開發出創新能力。
(二)營造探究情境,促進思維發散
在數學教學中,教學情境的營造能給予學生體驗探索情境的機會,引導學生在情境感知中活用數學知識,因此探究情境的營造,對學生思維發散、創新能力培養十分有益。
例如,在等比數列教學中,筆者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其呈現了“疊紙實驗”,即對紙張進行不斷對折,直至對折到50次、100次,而它的可操作性不足,因此往往利用電腦動畫形式進行展示。當本情境展示后,筆者鼓勵學生嘗試對疊紙后紙張厚度進行計算或猜測,學生在計算活動中結合情境內容進行了積極嘗試,充分發揮了個人的發散思維、創新思維,而當筆者掌握學生思路后,順勢進行了通項公式的引出,促使其對教學內容產生了探究興趣,同時為其問題探究提供了新的啟示。在探究情境的創設中,學生獲得了充分的思維發散機會,雖然部分學生在嘗試解題中會出現思路偏差,但也使其實現了創新能力、發散思維的培養。
(三)注重創新實踐培養創新能力
任何學科學習的最終目的都是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數學也是如此。教師在完成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后,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數學問題。教師在帶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進行創新性思考,運用創新能力結合理論知識對一個數學題提出多種解法,而不是將學生的思維局限在一道題傳統的解題模式中。
例如,在進行“等差數列”的教學中,有這樣一個非常經典的問題:已知{an}為等差數列,數列前10項的和S10=100,前100項的和S100=10,求S110。
這道題是等差數列知識點中最基礎的一種題型,教師可以在這種基礎問題上鼓勵學生進行多種解題方式的訓練。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還不會因為問題太過復雜學生解不出來而打擊到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結語:總之,在高中階段中,數學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學生步入更為深奧數學世界的階梯,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邏輯能力等的培養十分重要。要實現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立足數學教育本身,通過趣味化、參與性及多樣性的教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交流中拓展思維,發展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世俊.中學數學創新能力研究現狀及原因分析[J].孩子天地,2020,000(002):P.151-151,153.
[2]季欣欣.淺談高中數學創新能力與高中數學教學[J].科幻畫報,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