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結合統編版小學語文對識字教學的編排特點,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創新,旨在使學生體驗識字的樂趣,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意識和能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動態的識字教學課件、根據識字教學內容編制識字韻文和有趣的識字故事,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感悟到了古人造字的智慧,感受到了漢字的無窮魅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方法;樂趣;策略
我們開展小學語文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時,如果僅僅把目光放在識記漢字這一塊,很容易使識字教學陷入單一的模式,無法有效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所以,我們應以運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為契機,對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進行創新,旨在通過趣味化、多樣化的識字教學,讓學生體驗到識字的樂趣,提高他們主動識字的能力。
一、漢字演變動態呈現,體悟造字智慧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在低年級識字教學方面的安排,符合小學生識字的規律。如教材首先安排了象形字的教學,這為我們發揮低年級小學生形象思維占優勢的特點開展教學活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根據教材呈現實物彩色插圖和古文字與今文字的編排特點,運用了字理識字教學方法,并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了漢字演變的動態視頻,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演示中體悟到了象形字造字的規律和古人造字的智慧。多媒體對漢字由古文字向今文字演變的動態展示過程,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使他們充分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
例如,《日月水火》是識字課,這篇課文中的漢字都是象形字。我們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漢字的字源,多媒體呈現的精美彩色實物圖片,很容易吸引低年級小學生的目光,使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當學生積極主動地觀看動態視頻時,他們會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如當我們出示月字的實物圖和甲骨文時,有的學生發現甲骨文“月”字中間有一豎,不知道這一豎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們就可以借此機會為學生講述加一短豎是為了表示半圓形天體發光的特性。通過對學生問題的解答,也使學生對漢字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而使他們快速把漢字的讀音和字形以及字義建立起有機的聯系。相對于以往從筆順筆畫出發識記漢字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更能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使學生發現識字的樂趣。
二、朗朗上口識字韻文,激發識字興趣
對小學語文統編版新教材進行研究后我們發現,其運用了大量的韻文來使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幫助學生識記漢字。這些韻文不但句式整齊,而且通俗易懂、合轍押韻,特別容易激發低年級小學生誦讀的積極性。再加上其短小精悍,卻含有大量的生字,有利于我們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的關鍵期幫助學生掌握大量的漢字。
例如,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安排拼音識字方面特別重視兒歌的運用。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教材所提供的兒歌,帶領學生反復誦讀。由于兒歌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在誦讀兒歌時可以調動自己的已有經驗。同時兒歌內容與插圖內容緊密配合,很容易使學生發生聯想和想象,從而快速的記住兒歌中蘊含的生字,理解兒歌的內容。教材安排的拼音識字教學這方面的內容,使識記漢字有了具體的語境,而朗朗上口的韻文材料,更是激發了學生學習拼音和漢字的興趣。所以在運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開展識字教學時,我們一定要努力挖掘韻文識字教學方法的價值,不斷拓寬識字教學的空間,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
三、一字一個趣味故事,感受漢字魅力
小學語文統編版教材有一篇識字課是貝的故事。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在識字教學中,我們也可以為漢字創編一個有趣的故事,讓孩子們通過故事的講述,充分感受漢字的魅力,并對漢字獲得整體的感知。
《“貝”的故事》這一課介紹了“貝”字的由來、演變及發展過程。第一自然段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水里的某些動物用貝殼保護自己這一知識點,激發學生學習“貝”的興趣。接下來介紹了貝殼的兩個作用,第一是裝飾作用,由此聯系日常生活,引起學生的聯想,引發學生思考;第二是貝殼易攜帶,不易損壞。由此引出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的知識點,進而通過講述“貝”的故事使學生懂得帶有貝字旁的字大多與錢財有關。由此出發,我們還可以引出由“貝”作偏旁的一組漢字,同時讓學生由“貝”的字義出發理解這一組漢字的大致意思,最終使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對“貝”字有了不同的了解,獲得了整體感知。漢字承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所以我們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也可以模仿教材開展故事教學,幫助學生感受漢字無窮的魅力,挖掘其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
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我們一定要結合新教材識字教學的編排特點,不斷創新識字教學的方法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識記漢字的環境氛圍,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使他們感受到識字的樂趣,進而促使他們主動的識字。
參考文獻:
[1]叢立平.激發學生識字興趣的小策略[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9):12-13.
[2]田翠.有效識字教學 共享識字樂趣——淺談低年級學生識字方法[J].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18(09):77.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斜塘學校 顧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