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代下的人類文明已經體現出人們具有法治意識的特點,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高中政治學科是培養學生擁有良好道德觀念并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在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具備法治意識,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與發展的同時,為國家培養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為社會各界培養出優秀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政治;法治意識;培養策略
一、 引言
在我國新課改落實于各學科教育教學中后,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要圍繞新課改要求開展教學,在滿足要求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成長,滿足當前國家教育要求、各領域人才需求,實現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目標。新課改中提出了要重視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政治教師要針對這一要求設計教學方法,通過全方位開拓法治知識并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應用,進而達到學生具備法治意識并遵守法制、認同我國法治、合理化應用法治,實現高中政治教育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 高中政治與法治意識
(一)法制與法治意識的含義
1. 法制的含義
法制的含義是指法律與制度的總稱,是一個國家統治者為了有效治理國家并實現統治者利益的重要措施。無論是我國從古至今發展中經歷的各個國家、還是其他國家發展歷程中,“法制”是各國家發展中必不可少的統治工具,各國人民必須遵守“法制”,否則會根據“法制”相關規定受到相應的懲罰。
2. 法治的含義
法治的含義是指根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對國家一切事物實施治理的過程。同時,法治是全國民眾普遍服從且公平、公正的,并且法律在國家的地位至高無上且是人民可自由行使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必須要履行的義務。
3. 法治意識的含義
法治意識的含義是指國家公民正確認知法律、理性與情感認同法律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當公民具備法治意識時能夠自覺遵法、守法、合理化用法,進而實現社會有序開展,形成規范化的社會發展狀態,促進和諧社會不斷發展的同時推動國家更好發展。
(二)高中政治培養學生法治意識具有的意義
1. 實現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的目標
一個國家要實現穩定及快速發展的目標,必須保證國家各環節運行達到有序、高質量運行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措施是構建法治社會。站在公平、公正、公開的角度構建出各項法律法規,進而實現各環節發展都能夠在合法合規的要求中進行,避免出現各環節發展中出現矛盾而阻礙各環節有序開展。因此,我國目前的發展目標是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高中政治教學內容是幫助學生正確認知國家、正確認知發展理念與發展目標,進而在促進學生正確認知的同時能夠認同國家發展理念、認同國家頒布的各項法規。
2. 實現高中政治核心素養培養目標
高中政治學科教育目標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不斷提高,在新課標中已經對高中政治確立了四個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其中,以法治意識培養為重點培養內容,需要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具備法治意識,并在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達到守法的要求。同時,學生要懂法并合理化應用法律法規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并且還要履行法律法規中對公民提出的義務。通過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可以促進學生擁有法治意識并達到合理化用法、履行法律規定義務的目的,并進一步實現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
三、 高中政治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教學策略
(一)在知識教學中融入遵法觀念
1. 傳授知識時融入遵法觀念
高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時可以將遵法觀念融入知識教學過程中,而要實現學生遵法必須先實現學生知法,只有掌握了我國法律知識才能實現學生擁有遵法觀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先引領學生去學習政治知識并促進學生有效理解,在學生理解與掌握知識后融入遵法觀念滲透過程,讓學生具備遵法意識。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一課時,先引領學生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幫助學生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同時,要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隸屬于《憲法》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憲法》屬于我國根本大法,需要學生學習《憲法》才能在思想意識中形成遵法觀念。教師應在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憲法》,原因是《憲法》內容較多無法在課堂中全部傳授給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業余時間去學習《憲法》,并為學生布置學習作業實現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憲法》的目的。比如:學習作業可布置“學生《憲法》并收集法制素材”等,讓學生自主學習《憲法》并進行應用,提升學生學習效果。
2. 利用體驗教學模式促進學生認同全面依法治國
高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具備遵法觀念時可以采用體驗教學模式,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去正確認知我國實施的全面依法治國措施,在正確認知的同時認同我國實施的這一措施,進而在思想上形成遵法觀念,實現課堂教育目標。教師在設計體驗教學法時可以先對本節課傳授的內容進行有效的分析,根據內容設計出學生體驗學習的過程,進而讓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全面依法治國措施實施的重要性,實現認同全面依法治國并形成遵法觀念的教育目標。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一課時,將專權主義與社會主義融入體驗活動中,讓學生分別親身感受兩種社會體制,并從體驗中促進學生認同“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人民當家作主”,當學生認知到社會主義發展對人民生活具有的促進作用,能夠認同我國實施的全面依法治國措施。同時,學生遵法、守法的理念在此過程中有效形成。
(二)擴大學法范圍豐富學生法治知識
高中政治教材中融入了較多的法治知識,但是對于學生學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采取擴充學法范圍的措施,讓學生除了在課堂中能夠學習豐富的法治知識外,還能夠通過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法治知識,在實現持續性學法的同時能夠遵法、守法、積極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全民守法》一課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的角度將學生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利用真實的案例去幫助學生認知為什么國家要求“全民守法”。同時,在真實案例中還會存在其他法治知識,有效擴大了學生學法范圍,促進了學生掌握更多的法治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新聞聯播》《焦點訪談》《法治在線》等各類法治節目。由于學生自主性較差及高中階段的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很難自覺觀看這些法制節目,教師可以提前向學生布置觀看作業并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認知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闡述,在有效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其他法治知識內容。
(三)設計教學策略培養學生養成守法的良好習慣
1. 應用典型案例促進學生形成自覺守法的意識
高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守法習慣時可采用典型案例教學法,將具體的案例向學生闡述或者利用視頻播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聆聽或者觀看的過程中去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為,可有效提升學生對法律現象的認知能力,并且會受到案例結局的影響而形成自覺守法的意識。具體做法為:教師先搜集出典型案例,在展示給學生之前先對學生分組,讓學生在了解典型案例始末后進行小組內探討,將自己對人物行為的理解及具有的看法表達出來,進而最終總結出守法具有的重要性。學生自主探討的過程可以充分發揮出學生主觀能動性、積極思考與探究,可通過自主探究的過程對法治知識深刻理解與記憶,進而讓法治知識在學生思想中根深蒂固,并成為學生行為的指導思想。另外,教師在應用典型案例教學法時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典型案例應突出教學主題。教師在選擇典型案例時應與本節課的教育主題相適應,進而能夠利用真實的案例去佐證教育主題;二是實現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中來。要實現典型案例教學法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出作用,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能夠積極思考并分析典型案例,再與本節課的教學主題相關聯,進而通過學生積極思考認同教學主題。同時,教師應在教學中多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實現學生之間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探討,可在積極探討的過程中對法治知識更深刻地理解;三是典型案例應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聯。要實現法治知識在學生思想中根深蒂固,進而達到自覺守法的目的,需要教師在選擇典型案例時要將學生的生活實際考慮在內,因為只有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佐證法治知識,才能實現學生快速理解并有效掌握,原因是學生對于自己經歷過的事件具有熟悉感并存在著自己的見解,再通過典型案例教學法的講解可以讓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事件,并且在此過程中充分理解法治知識,并在思想意識中形成守法的思想意識。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嚴格執法》一課時,教師可以站在學生生活實際的角度選擇“制假藥的典型案例”。學生都了解藥物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如果藥物造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教師在引入這一典型案例后,可讓學生對案例人物的行為進行分析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則將“嚴格執法”這一課的內容與“制假藥”典型案例相融合,進而讓學生認同“嚴格執法”并在思想意識中形成守法的思想覺悟。
2. 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覺守法
情境教學法已經應用于各學科教學中并發揮了有效的作用,高中政治教師在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時同樣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在設計情境教學法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創建辯論會等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法治知識研究中并受到法治知識的感染,進而在意識中形成自覺守法的思想意識。
例如,高中政治教師在引領學生學習統編版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科學立法》一課時,可以采取辯論會的情境教學方式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法律法規構建中。教師可以同樣以“制假藥典型案例”為情境,將學生分成四組并由小組內學生根據這一案例進行立法,可在本節課開展之前向學生布置此項學習任務。在課堂中,每組學生先將自己立法的內容及原因進行闡述,然后再實施每組之間進行辯論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積極運用了自身的思維及所學習的法治知識,并在辯論的過程對法治知識產生深層次的理解,在思想意識中形成自覺守法的意識。
四、 結語
高中政治教育教學中要注重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并設計出有效的培養方法,將培養方法落實于實際課堂中,促進學生擁有法治意識,并遵法、守法及合理化用法。另外,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方法可以由政治教師進行設計,教師應在課余時間積極思考設計出更多的教學方法,實現學生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任淑玲.高中政治課堂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教學策略[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1(8):151-152.
[2]趙愛剛.法治素養培育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研究[J].名師在線,2021(15):59-60.
[3]賴林生.高中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法治意識”培養路徑[J].高考,2021(15):97-98.
[4]樓蔣良.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1(3):39-40.
[5]陳麗君.加強法治教育,培養法治意識:淺析高中政治教學中法治意識的培養[J].教師,2021(4):67-68.
作者簡介:
李聰,河北省衡水市,河北冀州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