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巍
摘要:民辦大學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為我國人才培養提供重要的助力,當前業界愈發重視民辦大學的教學改革,力求能夠完善民辦高校教育體系,提高民辦大學教學質量。產教融合作為民辦大學目前主要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企業和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產業學院在進行教學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必須要將產教融合理念合理應用在學院建設過程中。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產教融合下民辦大學產業學院的建設路徑,以期可以為民辦大學產業學院發展提供有效參考意見。
關鍵詞:產教融合;民辦大學;產業學院;建設路徑
當前民辦大學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可以為社會培養出優質的技能性人才。產教融合理念的應用可以為產業學院建設提供新的動力,豐富實踐教學手段,充分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同時產教融合還能夠強化教師隊伍整體質量,促進教師綜合能力的提高,為產業學院發展提供明確的方向指引,有利于民辦大學發展自身教學特色。但是當前民辦大學在產業學院建設時面臨著較多的挑戰,學校應當重視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和挑戰,對產業學院建設路徑進行優化和改進,完善人才培養體系。
一、對產業學院發展目標、方向進行明確
產業學院以往的人才培養目標過于單一,只是將提升人才的理論成績作為主要目標,影響了人才的多元化發展[1]。產業學院屬于民辦院校結合行業發展的重要實踐訓練基地,應當明確發展目標以及發展方向,可以對專業領域進行擴大,深化院校專業改革。通過該種模式,能夠對專業教育的分工情況進行明確,將理論以及實踐兩方面的教育實施深度融合。產業學院不單單只是一種教學機制,而是結合了教育活動和生產活動的系統性教學模式。民辦大學產業學院的開設目的是提高人才和社會崗位之間的適配性,因此需要保證能夠職業定位的準確性,這樣才能夠落實開設目的。
二、創新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是落實產教融合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目前民辦大學提升教學質量的主要手段,但是當前民辦大學在實施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出現了模式較為單一的問題,影響了校企合作的使用效果,難以符合現代社會對于高質量人才的需求[2]。校企合作對于產教融合理念的落實而言是最合適的手段,為了能夠推進產教融合進程應當對合作形式進行創新,能夠確保專業特色的發揮,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在產業學院中可以利用崗位承包、設備共享、技術推廣、校企共訓以及培訓移植等多樣化模式加強企業和民辦大學的合作深度,結合專業的教學要求和行業發展情況構建校企協調發展的形式,充分發揮校企合作的優勢。
三、重視落實1+X制度
在進行產業學院建設時需要結合行業崗位的具體要求和標準進行,與此同時也不能忽略職業資格證書對于學生個人能力的影響。職業資格證書代表著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能夠讓學生就業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競爭能力,提高學生競爭優勢,對于緩解就業難度大的問題有著重要影響[3]。因此在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也應當積極落實1+X制度,這樣才能夠保證讓學生及時獲取職業資格證書,評估學生在職業技能方面的水平,有利于對產教融合的形式以及計劃進行調整和創新。作為民辦大學在進行人才培養時應當重點將教學體系、實踐教學以及考核評價實施統一化處理,在注重對學生實施專業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落實操作實踐要求,在學生進行實習時鼓勵學生考取職業證書。
四、促進產業學院形成多樣化合作模式
產業學院在進行建設過程中,應當將民辦大學以及企業作為具體的建設主體,利用雙主體的形式加快產業學院建設速度。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共建平等互惠的局面,讓民辦大學以及企業均能獲得較好的效益,形成共贏的形式。在這種情況下,產業學院在合作時應當實施創新,不能僅僅針對民辦大學的某個專業或者某個企業實施合作,應當在多個行業內開展多樣化的合作形式[4]。通過多樣化合作模式能夠拓展合作意向,能夠讓各個專業分別和對口的行業展開深度合作,推進產業學院的創新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學院的功能以及作用。
五、對產業學院教學內容進行改進
產業學院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將市場對于人才的要求作為教學標準,需要按照職業崗位的工作要求,對教育活動的開展方向進行明確。產業學院雖然是實訓基地的重要展示形式,但是不應當將其職能僅僅局限于基地,需要對民辦大學的相關專業進行反饋,讓對口專業的教師能夠了解到社會上對該專業人才的要求以及行業招聘人才的標準要求。將高校教育專業以及行業發展需求進行結合,落實統一化規劃的理念,對教育內容進行改進,保證學生所學習的知識符合崗位要求。通過在人才培養體系中融入崗位需求,能夠讓民辦大學的教學內容得到更新,使學生能夠了解到行業最新的理論研究知識。學校教師可以和企業的專業人才進行溝通,定期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推進產業融合進程[5]。
結束語:
在社會環境下產教融合可以改變以往民辦大學產業學院發展模式,有利于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加快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速度,強化產業學院的核心競爭能力。但是民辦大學在產業學院建設過程中存在著制度體系和機構體系不完善的現象,校企合作模式較為落后,沒有對企業以及學校的責任進行明確,影響了產教融合深度。為了可以推進產業學院的建設,需要對產業學院發展目標、方向進行明確,創新校企合作形式,重視落實1+X制度,促進產業學院形成多樣化合作模式,對產業學院教學內容進行改進,以此為教學體系的完善和建設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汪良平.民辦高校“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業教育:價值、問題與路徑[J].職教發展研究,2021(01):91-96.
[2]李蓉暉,姜發根,倪兆福.產教融合背景下民辦本科院校內涵提升路徑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21,41(09):132-134.
[3]李畢杰,余萃,文卓瓊,等.產教融合理念下民辦高校環境工程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探索[J].當代農機,2020(12):70-71.
[4]江曉明,望陳運,連素娟,等.民辦高校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運行機制研究[J].財富時代,2020(07):142-143.
[5]王虞涵,周皓翔,史樂,等.民辦高校“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研究[J].商展經濟,2021(08):89-91.
[基金項目]2020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基于產業學院平臺的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SJGY20200523);2021年度黑龍江財經學院民辦教育專項研究課題《民辦大學產業學院發展與產教融合實踐研究》項目編(MBJY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