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體育教學工作開展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讓學生掌握基礎運動技巧,同時向學生傳授體育與健康的相關理論知識。素質教育工作不斷深化,初中體育教學課堂融入道德素質教育內容,培養學生優秀的體育意志,形成健康的運動品格。體育教學與健康素質培養過程中,需要融入信息技術,創造更多的教育途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完成素質教育目標。在體育教學流程設計時,將思考與練習進行有效結合,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關鍵詞:“讀思達”教學法;初中體育;素養課堂
一、 引言
文章通過對余文森教授提出的“讀、思、達”教學方法研究分析,明確高校初中體育素質課堂建設的主要方向,作為一種適用于所有教學學段的“通式”教學模式,將基礎理論知識閱讀、實踐運動流程思考、自我意識充分表達作為教育工作開展的核心。要求學生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到課堂實踐,提高自身的運動技巧和閱讀能力,形成優秀的道德素養,在學習思考的過程中體現出個人的發展價值。
二、 “讀思達”教學法的體育課堂特點
(一)動靜結合的教學課堂
傳統的體育課堂氣氛過于沉悶,容易導致初中生注意力分散。“讀思達”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設計中的有效應用,能夠打破傳統教學課堂單一、枯燥的教學模式。教師按照學生的技術水平將其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關系。通過小組互動、小組競爭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創造動靜結合的教學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通過適當的教學引導,幫助學生掌握優秀的體育運動習慣。同時,全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其主動參與到教師設置的教學活動中,加深對體育專業知識的理解。
(二)高效學習的教學課堂
“讀思達”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將體育教學流程分為讀、思、達三個環節,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效。教師通過小組合作、問題探究等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課堂實踐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同學們通力合作共同挖掘多項理論知識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實現思想升華,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展示自身的體育素養,挖掘體育運動的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
(三)互動表達的教學課堂
傳統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通過單項測試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讀思達”教學模式的有效應用,改變了傳統的考核形式。教師結合學生的課堂表現,對學生的學習成果以及技術水平進行有效評價,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表達與其他小組成員建立辯證互動的關系,圍繞同一個問題展開激烈的探討,為學生帶來多樣化的教學體驗。體育課堂中的互動表達不僅體現在教學考核階段,還需要在游戲設置過程中引導學生踴躍發言,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制定出合理的實踐教學方案。
三、 讀思達——讀在初中體育素養課堂中的應用
(一)通過閱讀進行知識理解
閱讀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在教學設計階段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幫助學生獲取更多的基礎知識。體育閱讀與其他閱讀形式之間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體育知識和基本動作要領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實踐探究。尤其是體育健康課,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體育要領,需要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教師與家長合作指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模范作用,在閱讀過程中,指引學生掌握正規的健康基礎知識以及基本運動規則,了解各項體育運動的科學名稱;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通過游戲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
在體育與健康教學開展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明確游戲安全的重要性,需要設計多項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意義。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相關視頻和圖片的播放,向學生展示一些危險的動作:在樓梯上追逐打鬧、在馬路上踢球等。這些不規范的動作能夠讓學生認識到體育游戲具有的危險性,潛移默化加強學生對體育中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健康積極地開展游戲活動。
同時,教師通過閱讀引導讓學生掌握意外傷害的處理技巧,當運動過程中出現身體損傷時,及時向教師和家長報告,采用正規的意外傷害處理方式。教師要編寫運動口訣,讓學生在參加體育運動的過程中,自覺遵守文明規則,禁止采用危險動作。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狀態控制運動量,豐富學生的體育安全常識。
(二)通過閱讀進行技能演示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下,反復進行閱讀練習,培養學生獨立掌握體育運動技巧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豐富學生的健康基礎知識。教師的引導示范過程同樣屬于虛擬化的閱讀過程,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技巧動作,調整自身的運動狀態。一些學習素質較高的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反復練習,獲取科學的體育運動技巧,隨著理解力、閱讀力的不斷提升,能夠自主地完成教師設計的運動任務,全面提高自身的運動技巧,具備優秀的體能素養。
同時,教師要將課內外知識有效結合,通過實踐活動設計,引導學生參與到游戲比賽視頻討論的過程中,要求小組成員踴躍發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的閱讀思考能力。
在基礎蹲、起、跳等運動能力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播放,要求學生在教學開展前自主觀看技巧動作視頻,在視頻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影響跳遠、跑步等田徑項目成績的主要因素,掌握正規的技術要點。通過比賽觀看了解體育競賽的基本規則,掌握單項運動的技巧方式,在實踐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布置踏跳練習任務,學生在反復練習中建立自信心。學生觀看田徑比賽形成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師要將運動比賽的相關規則打印出來,鼓勵學生在課堂活動準備階段對其進行理解,嚴格遵守田徑比賽規則,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
四、 讀思達——思在初中體育素養課堂中的應用
體育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力,同時表達出自己獨特的想法與觀點。思考是一個知識加工的過程,能夠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智力發展。素質教學工作不是簡單的知識記憶,而是通過某一知識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能夠對某一項體育項目的開展給予正確的判斷,并統計技術鑒賞了解運動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思考擁有無窮的力量,學生思考能力的提升能夠自主開發自身的運動潛力。因此,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規劃的過程中,應注重學生思考能力的體現,強調思考的重要性,結合客觀的知識內容,引發學生進行邏輯探討,采用批判性的藝術手段看待某一項體育運動的影響。思考內容并不是無中生有,而要講究以事實為依據,通過豐富的數據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證明,通過推理和判斷的過程得到最終的思考結論。
素質教育要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教師通過適當的教育引導,讓學生在基礎體育理論的基礎上,針對某一體育項目流程進行深入分析。同時,要注重學生思維發展的邏輯性因素。思考不是憑空想象,而是在邏輯的基礎上分析不同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了解某一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思維的發展要充分反映出事物的本質,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需要尊重思考與批判之間的共生關系,對閱讀的知識內容敢于提出質疑,做出理性判斷。
例如:在進行翻滾動作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在經歷閱讀思考后,已經了解翻滾訓練的場地要求以及該動作的基本要領,如果教師通過直接引導學生在地板上進行翻滾練習,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身體造成損傷。因此一部分學生會自主提出建議,在場地上加強安全保護措施,如增加瑜伽墊提高練習動作的安全系數。當學生提出意見和看法時,教師要給予肯定和認可,同時要求學生結合所掌握的體育安全知識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分析當前體育教學流程的科學性,勇于提出建議和質疑。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綜合練習。教師通過思考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滿足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
五、 讀思達——達在初中體育素養課堂中的應用
(一)增強學生的體育認知
在初中體育素養課堂建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體育認知,通過系統的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將學生的自我認知作為體育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要求學生能夠通過語言表達將掌握的基礎動作要領以及體育健康基本知識,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進行充分展示。
如果學生能夠進行熟練地完成知識表達,教師基本可以判斷學生已經掌握體育練習方法以及動作要領。體育教學課堂中表達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語言表達的形式展現出體育認知水平,從不同的角度闡述自身對教學流程的看法和意見。勇于表達是師生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體育認識和理解的基本標志。教師要圍繞學生的意見和看法,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創新,通過動作反饋和教學示范,幫助學生獲得多元化的運動體驗,強化學生的精神力量。
例如: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通過女排比賽視頻的播放,引導學生加強對體育運動的認知。學生深刻的了解到體育不只是一種運動技巧,同時也是一種精神表達,傳達出競技體育精神,讓學生充分了解體育運動對個人身心成長的重要性。
(二)掌握科學的動作技能
初中體育素質課堂建立的主要目標是在提高學生體育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掌握體育運動健康知識,達到全面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品格。體育教學中的自我表達,要求學生能夠熟練地將運動技巧表現出來,并在日常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加以有效應用。
例如:備受學生歡迎的籃球運動,在籃球項目實訓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將籃球基本動作和科學技巧表達進行有效結合。籃球訓練包含原地運球、進接運球,雙手胸前傳球等多種形式,三步上籃就是團隊協作能力最好的表現,學生能夠在練習過程中形成團隊意識,形成優秀的體育競技精神。
(三)形成優秀的體育品格
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需要在教學流程設計階段展現出強大的育人功能。體育表達要求在體育練習中表現出優秀的體育品格,形成團隊協作、堅持不懈、勇敢拼搏的競技精神。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基礎動作展示,了解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類型之間的差異性。
例如: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一招一式都蘊含著優秀的歷史文化內容,可以將武術發展背景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
六、 結語
初中體育教師結合新課標的主要內容,在初中體育素質課堂建設的過程中,將學生運動技能培養與思政教育理論相融合,實現體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標。教師結合多年來的豐富教學實踐經驗,大膽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將閱讀作為體育知識吸收的主要途徑,思考作為體育實踐方式掌握的重要途徑,將表達作為最終表現輸出的重要途徑,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肖晨.體育學科“讀思達”教學法之思與行[J].考試周刊,2021(39):113-114.
[2]程國鋒.“讀思達”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福建體育科技,2021,40(2):75-77.
[3]陳貽堅.“互聯網+”助力高中體育“讀思達”教學新境界[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2):22-23.
作者簡介:
莊泓,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城南學校。
①課題批注:2020年度平潭綜合實驗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立項課題《中學體育對學生的人格塑造研究》(立項編號:pt2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