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鵬
摘 要:新課程改革十分注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要求課堂教學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學導互動教學模式逐漸受到關注,并且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深入貫徹“新課標”精神,倡導小學生自主學習,指導數學學習方法,著力打造輕松又富有趣味的課堂,提高數學教學價值。文章探討學導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希望能夠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導互動;數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6-010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50
近年來,學導互動教學模式成為“熱點”,越來越多的小學數學教師采用學導互動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把課堂的重心從“教”轉移到“學”,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鞏固,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一、學導互動教學的優勢
(一)有利于改變小學生被動聽講產生的消極性
學導互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數學課堂主體的不同,學導互動教學模式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起到引領者的作用,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小學生只動手不動腦的習慣,充分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在數學課堂上既能聽懂教師的講解,還能夠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問題。數學教師要讓小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數學課堂的主人,使課堂教學目標由傳授知識轉變為探索知識,改變小學生被動聽講產生的消極性,使小學生更好地融入數學課堂教學中。
(二)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學導互動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學生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為了滿足課堂學習的需要,學生在課下必須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參與到課堂教學和討論中,收獲知識和樂趣。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逐漸增強,在課下認真收集和查閱大量與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無形中鍛煉了小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學導互動教學把原來的單項教學模式變成了雙向的互動過程,數學課堂變得充滿生機與活力,越來越多的小學生獲得學習數學的動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小學生養成的自主學習能力將會使他們受益終生。
(三)有利于促進教師鉆研材料精心備課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生主體意識不斷增強,學習方法日趨成熟,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逐步提升,這對小學數學教師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數學教師結合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學習需求,鉆研各種教學材料,精心備課,給小學生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這樣在面對學生的困惑和難點時才能從容應對,引導小學生深入探索數學知識,形成終身學習意識。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較強的教學技巧和掌控能力,時刻保持思想的先進性,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輔助數學教學,為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帶來更多的新鮮感,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二、小學數學學導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激趣啟智,營造學習氛圍
小學生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學生都存在著貪玩的心理,再加上數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都很強,導致很多小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與教師缺乏必要的互動。教師只顧完成教學任務,組織的課堂實踐活動少,不利于小學生的發展。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積累知識的基礎階段,數學教師要靈活運用學導互動教學模式,增強小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啟迪小學生的智慧,助力課程改革。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小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會有探究的意愿,主動進行思維活動,積極投入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愛好,設計生活化的課堂情境,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小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或環境中學習數學。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帶領小學生走進奇妙的課堂情境。利用教學視頻、音樂伴奏、圖文講解等,降低小學數學學習的難度,使小學生在多媒體的演示下進行自主探索,充分發揮自己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數學教師在實施學導互動教學模式的過程中要重視課堂評價語言的運用,科學運用教學語言引導小學生的學習思考,增強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動力。
(二)引發誘導,有效生成知識
長期以來,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惰性,缺乏自主性,對教師過度依賴,在遇到問題時不會開動腦筋,不去深挖解題的方法,而是把問題留給教師,等待教師講解,時間久了小學生就會厭惡數學,使數學學習更加困難。在學導互動教學模式下,數學教師要積極對小學生進行引發誘導,鼓勵小學生大膽質疑,從而促進數學知識的有效生成。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給小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小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在學習中要勇敢質疑,并不斷探索解決疑問的方法。任務驅動法是讓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實現學習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小學生可以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同時加強對數學知識的運用,推動思維向縱深發展,同時還可以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采用實踐教學法,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實踐活動,讓小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實踐,消除小學生的畏難情緒,在實踐中培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問題升華為知識,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互動探究,突破教學難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每節課都有教學的難點,這些難點會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率,阻礙小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了保證小學生順利學習數學,數學教師必須想辦法幫助學生化解難點,消除疑惑。教師要在良好的師生互動中,構建高效的數學課堂。要抓準時機,吸引小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運用直觀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小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可以利用實物或教具,讓小學生通過觀察獲取新知,還可以在擺一擺、拼一拼、分一分等動手操作中感知數學知識,如此,小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理解數學概念和數學特征,不再恐懼數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小學數學中很多教學難點都與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所以,數學教師要引入一些生活實例,讓小學生通過互動探究,實現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的相互轉化,從而有效突破教學難點。數學教師還可以組織小學生在游戲互動中學習數學。在游戲中小學生的情緒高漲,能夠把注意力長時間放在數學游戲上,在不知不覺中解決數學難點問題,而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師生情感也融為一體,小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平等交流,促進思維發散
強化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突出小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途徑。在小學數學課堂上,要實現師生間平等的交流,使數學教師不再高高在上,也不再是權威的象征,而是小學生的朋友,成為小學生學習的引路人,給小學生講解學習數學的技巧,鼓勵小學生獨立思考,找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突破口,提升數學素養。在學導互動中,小學數學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從講臺上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小學生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課堂環境,讓小學生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愿意和數學教師進行交流。小學數學教師還可以和小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創造機會讓小學生也當一次教師,從而增進教師和學生間的理解,改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新課改的要求,數學教師要走進小學生的內心深處,以身作則,給小學生做好榜樣,促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培養小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除此之外,學生之間也要進行平等的交流。通常情況下,學生之間的交流比師生交流更有效果。班級中的小學生年齡相仿,知識構成和思維習慣也大同小異,而且同齡人之間交流比較自由,共同話題也比較多。小學生之間的交流經常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數學教師要創造思維碰撞的機會,使小學生在交流中產生新觀點、新想法。
(五)視界融合,構建創新課堂
以視界融合來看待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學導互動模式下的數學視界融合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小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視界融合,二是小學生與數學教師的視界融合。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拓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初衷是學以致用,發展數學核心素養,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便利。小學生要正視數學,端正學習態度,以平和的心態去學習數學,當遇到難題時不放棄不退縮,當順利解題時不驕傲不輕視。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學生將會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將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增強學習經驗。同時,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與學的地位,精心設計課堂內容和教學環節,引導小學生積極思考,使得師生的思維保持統一,構建新型數學課堂,實現真正的融合,達到教學相長的目標。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捕捉學生話語中的數學信息,師生之間要真誠溝通,在相互傾聽、接受和共享中實現教學主體間的視界融合,使數學課堂更有生命力。
總而言之,學導互動是實現小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小學生在課堂上掌握主動權,學習數學才會更有動力,從而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立足學情,體現生本教育理念,注重學思結合,讓小學生互相融合,培養綜合能力。還要多措并舉,激發小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小學生自主探究,變“講堂”為“學堂”,獲得更多數學知識。
參考文獻:
[1]田玉昌.淺談學導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休閑,2019(6).
[2]王盈盈.探究學導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9(31).
[3]林清.淺談小學數學“234”學導式教學模式[J].福建教學研究,2014(9).
[4]黃水珍.學導互動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研究[J].新課程,2017(7).
[5]張海旺.構建“學導練”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J].科研,2015(2).
[責任編輯 李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