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美星
摘要:在實施素質(zhì)教育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關鍵。為了構建高效課堂,許多教師從兒童哲學出發(fā),分析語文課堂教學的現(xiàn)實,并積極將二者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更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對語文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因此,本文從宏觀的角度,以小學語文課堂為分析對象,了解兒童哲學整合的相關要求和策略,以期為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小學語文教學實踐的順利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整合;兒童哲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時代的進步要求我們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也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為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課題。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將兒童哲學教育貫穿其中,把兒童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在不斷的實踐研究中,我們進行了以下探索。
一、兒童哲學融入學科教學的必要性
關于教育的目的有很多爭論,但多數(shù)的專家學者認為,教育是優(yōu)化和改善受教者的思想,引導受教者從狹隘,偏激、誤解中走出,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思維能力,這一理念與兒童哲學是一致的。即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加強兒童對于周遭事物的理解能力和判斷能力,讓他們從注重兒童思維發(fā)展和思維訓練中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哲學不僅是一個有目的的知識體系,也是一個思維過程。
長期以來,哲學在義務教育中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有人認為哲學是枯燥的、無形的、抽象的課程。不符合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目標。特別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過去圍繞哲學思考引入學科教育的學科很少。另外,過去的教學法重視知識的傳授。學生通過學習對考試積累了很多知識點,但是對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沒有明顯的效果。如今,中國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從“讓學生思考”轉(zhuǎn)變?yōu)椤敖虝W生如何思考”。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教訓”。教育者應重視思維訓練對學科教學的影響,探索將思維教學引入學科教學的對策。在教學中,重視學生想象力、思考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體驗生活的同時思考,理解“為自己思考”的道理。因此,將兒童哲學引入學科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兒童哲學的滲透
(一)發(fā)掘教材,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兒童哲學作為應用哲學的一個領域,主要應用于教育領域。長期的教育實踐證明,孩子需要哲學,孩子了解哲學,可以培養(yǎng)其哲學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對兒童哲學教學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該有效地挖掘教材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例如,合理的版面設計要結合思考方式、內(nèi)容、文本類型。深入挖掘教材對應的哲學問題,制定兒童哲學教育的目標。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善于捕捉學生的思維信息。通過有效的引導和指導,可以進一步開放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思維水平
首先,教師應促進合作學習,引導學生探究。小組屬于教育氛圍,探究是一種活動。通過小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信任和關愛精神,引導學生表達獨特意見,鼓勵學生反思。如果學生過多地遵循規(guī)則,不敢表達自己獨特的觀點,最終的結果只會使學生盲目跟風,這對他們自身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極為不利。因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思考,形成獨特的觀點,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以《守株待兔》教學為例。在學習了這篇文章之后,學生們也理解了故事的哲理。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筆者提出了一個開放式問題,要求學生動腦,提出自己獨特的觀點:“如果你通過那里,你將如何說服他不要等待?”經(jīng)過小組討論,每個學生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是非常有用的。
(三)加強發(fā)散思維培養(yǎng)
教師要明確不同教學模塊之間的相互關系,根據(jù)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教給學生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具體的目的,為了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和意義,為了加強思維,教師是學生積極思考時間,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變化,關注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進行分析,滿足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要求教語文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多的學習動力。這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形式符合素質(zhì)教育的本質(zhì)要求,能夠充分體現(xiàn)兒童哲學的引導作用和優(yōu)勢。教師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思維方式和合理的作用問題分析,重視學生的立場出發(fā),在積極參與研究和實踐的過程,很容易理解,讓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確立,使個人的行為規(guī)范,提高人文素質(zhì)和個人綜合素質(zhì)。
(四)開展豐富實踐活動,提高素養(yǎng)
雖然兒童哲學表現(xiàn)比成人哲學表現(xiàn)年輕,但他們和成人一樣觸犯了哲學問題。因此,在哲學中啟發(fā)兒童不是不可想象的,而是根源于兒童哲學本質(zhì)。創(chuàng)辦兒童哲學劇場,開展內(nèi)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哲學素養(yǎng)。例如,通過舉行“親字閱讀共享會”,學生和家長加強對兒童概念的理解。在教材中開展戲劇表演,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交際和團隊合作能力。舉辦經(jīng)典閱讀活動,讓學生了解和體驗今閱讀中的哲學原理。開展這些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結束語:
將兒童哲學引入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zhì),掌握相關學科和哲學基礎知識。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同時,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加強課堂師生互動,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通過溝通、討論、集體探索創(chuàng)造教育情境,培養(yǎng)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文英.淺談兒童哲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才智,2019(19):33.
[2] 徐雪梅.兒童哲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9(01):143-144.
[3] 曾錦霞.淺談兒童哲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考試周刊,2018(47):31.
[4] 孫建國.兒童文學視野下小學語文中的兒童哲學教育[J].教育導刊,2011(03):83-85.